院系巡礼 |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外语扬帆 逐梦未来

教育   2024-10-28 17:57   北京  

为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一步凝练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院系巡礼”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五年来学部院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亮点。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学院自1912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始终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兼具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在语言教育、学术研究,还是在社会服务与文化交流方面,学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现有英语、日语、俄语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四个学术硕士点和两个专业硕士点。学院拥有“外语+历史”双学位培养项目。学院下设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负责全校公共外语教育,承担北京校区及珠海校区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北京市百人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全国宝钢教育教师奖 3人。


学院一直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的外语人才为己任。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学院不仅在国内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也与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实践机会。

百年积淀,名师荟萃引领前沿

传承百年,学院名师辈出,学术领袖与国际合作推动学科发展。


学院的前身是1912年创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百余年来,著名学者林语堂、梁实秋、于庚虞、焦菊隐、洪深、李庭芗、郑儒箴、郑敏、刘宁、钱瑗、金慕箴等曾在这里弘文励教。著名学者周谷城、熊式一、袁敦礼、杨人梗、吴富恒等曾在这里潜心研读。今天的学院传承着先辈们的治学精神,继续在学术领域引领着全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截至2024年,学院全职教学科研教师共7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4人。教师团队中有21%拥有境外博士学位,26%的教师拥有正高级职称。学院不仅注重教师的学术背景,还致力于引进国际知名学者,如世界著名应用语言学家Peter Skehan作为我校名誉教授,为学院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国际合作的广度。


为了保持学科的前沿性,学院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设立了多个学术研究中心与研究刊物。学院主办的《外语教育评论》以及《俄罗斯文艺》、《中小学外语教学》等为国内外语教育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为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

根据学生特点,学院定制化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学院始终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语人才。学院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专业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实践“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外语教育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学科的学习机会。


学院特别推出了“外语+”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将语言与教育、国际关系、跨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结合,培养能够胜任国家战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在2023版培养方案中新增和修订了45门课程,涵盖影视字幕翻译、跨文化沟通、区域与国别研究等领域,为学生开拓了更广阔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平台。


针对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本科生,公外部始终遵循“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秉持螺旋式的发展理念、不断反思、持续改进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群、学业用途英语课程群、人文通识用途英语课程群等多个课程群共计约34门课程。


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学院还设立了多层次的学生辅导体系。学院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提供学术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辅导,尤其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学业预警制度、个性化辅导和“成长导线”计划,学院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知行合一,理论实践并重发展

通过一流课程建设和丰富的实践基地,学院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与实践机会。


学院在课程建设上始终追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的英语、日语、俄语专业不仅提供扎实的语言基础课程,还开设了一系列具有实践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例如,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专题研讨、课堂讨论,观摩优秀课例,让学生通过模拟中学课堂,在微格教学中提升实践技能。


学生在课堂中微格教学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学院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国家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学院积极参与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的教研教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例如,学院2023年获批了两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和《英语诗歌》。


此外,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设立了多个国内外实习基地。例如,学院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知名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学生通过实习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还能接触到行业前沿,了解实际工作中的语言应用。例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学院选派了55名学生志愿者,他们在5个场馆、14个领域中担任志愿服务,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广泛赞誉。

文化浸润,思政专业融汇共进

学院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推动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学院通过课程思政改革项目,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家国情怀。


学院大力支持教材建设,自2019年来出版了多系列教材,教材建设突出思政性与校本性。遵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重点挖掘、补充、优化各门课程的内容供给。


学院开设的“世界青年对话”和“青年说中国”国际话语能力大赛是一个通过外语展示中国文化的平台。学生通过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内容,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形象。此活动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学院通过此类品牌活动,推动学生将所学外语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


此外,学院注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国之大者”摄影比赛、“博学厚德”文创大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家国情怀。学院还通过党支部建设、理论学习等形式,定期开展思政课程培训,引导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


学院创设平台,鼓励学生用外语说好中国故事

多维支持,助力学生未来发展

学院通过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帮助学生在学术、就业和国际交流中实现个人发展。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涵盖学术发展、职业规划、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学院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学生们可以通过交换项目和海外实习机会,开阔国际视野。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例如,2022-2023年学院学生参与48个科研项目,其中6项获批为国家级项目。


学生暑期海外研学


在职业发展方面,学院通过与企业和机构合作,搭建就业实践平台,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推动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毕业生遍布教育、外交、新闻、企业等多个领域。每年约40%的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单位工作,另有部分学生进入外交部、新华社等知名机构,他们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社会各界的骨干力量。


学院访企拓岗,深化校企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培养出一代代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学院将秉承“博学中西、厚德世范”的院训精神,继续奋发前行,助力学生筑梦未来,共同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优秀学子代表



胡晓琳,2022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英语协会的社长,多次荣获京师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优秀团员等多项殊荣,获评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出色的语言能力和精心撰写的研究计划,胡晓琳于2022年6月顺利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教育学(儿童文学方向)硕士。在海外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回国发展,在人民出版社负责海外儿童文学的引进和编辑工作。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担任教职。



王兵欣,2024届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曾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宿舍长联盟执行主席、文艺部部长、啦啦队队长等职务。在读期间多次获京师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十佳宿舍长联盟执行主席等奖项与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所在队伍曾获2021北京师范大学寒假返乡调研一等奖。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并顺利结项,多次参加学科竞赛,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参加2023年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获“团体优秀奖”,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陈非凡,2024届俄语专业本科毕业生,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期间国家公派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交换学习。考取俄语专业四级(优秀)、专业八级(优秀)。现就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bnuweixin-



来源:教务部(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排版:陈宁心

责任编辑:岳天舒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