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理想主义者的耀眼谢幕

文摘   健康   2024-12-13 20:32   北京  

写在前面:第69篇独立成文,全文5900字。



1 理想主义者的琼瑶


12月4日中午,琼瑶以86岁的高龄,安排好所有的后事之后,以她想要的理想善终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不管是在文学圈,还是影视圈,琼瑶都说得上是一代领军人物,塑造了无数经典人物形象,留下了不少经典剧作和歌曲作品,是几代人的童年与少年。男看金庸,女看琼瑶,甚至是一段时期少男少女们的普遍现象。
琼瑶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写遍了人世间的各种爱情。衬托爱情、作为背景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亲情、友情。相比金庸,她不那么关注国家民族历史的宏大叙事,她更关注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一个的小人物、小家庭的爱恨情仇。
如果非要二元对立的话,她是在个体与集体之间更关注个体的、情感与理性之间更关注情感的、爱情与其他情感之间更关注爱情的人生哲学的代言人,也是这样的践行者。
她有家国情怀,但她更关注个体的情感,所以她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的情感。她爱情至上,不仅写出了在各种环境、各种现实约束下爱情的光芒、伤痛与磨难,自身也同样如此践行,享受了爱情带来的丰硕果实,也承受了世间的骂名,以及不如预期体面的家庭纷争。
相信什么,认可什么,就怎么去生活,去选择,即使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即使一身伤,但依然相信。
这是我觉得她是一名理想主义者的理由,也是值得世人尊重和敬仰的理由。她以自己鲜活的生命,拓宽了世人对于情感胜于理性、爱情至上的人生哲学在现实中落地的视界,也会带给后人无尽的想象与思考。

2 母亲的爱情观深深影响了琼瑶


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里,讲到还是十几岁的少女时,她就看了很多爱情小说,但对爱情依然懵懵懂懂,于是询问母亲:

“如果有两个男人喜欢我,第一个爱我不深,却非常会表现,随时都能让我快乐。第二个爱我很深,却不会表现,总时弄巧成拙。我应该选哪一个?”


母亲回答:“选第一个。爱是要你感觉自己被爱,第一个就算是假装爱你,假装到你一生都感觉被爱,那么假的就是真的!第二个就算爱你到刻骨铭心,你感觉不到他的爱,那么,真的就是假的!”

琼瑶:我的故事

的确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太不擅于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让对方感受到爱,即使真的关键时刻能够舍命维护对方,那对方也会离开。毕竟,生死攸关的时候少,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时候多。瞬间的、浓烈的爱意无法抵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爱。

琼瑶在书里说,母亲话的智慧,她到很多年后体会出来。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体会的,但是她后面的选择,的确是按照这个标准做的。

在平鑫涛和琼瑶陷入爱情的时候,即使母亲极度反对,说他“占了便宜还卖乖”、“又要家庭又要儿女又要家庭又要事业”,苦劝女儿“社会残忍、出轨被指责的都是女方而不是男方“,但他让琼瑶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爱给彼此带来的激情、活力、创造力,最终俩人选择了继续走这条注定备受指责的路。

他们在一起的几十年,平鑫涛对琼瑶数十年如一日,细腻体贴无微不至,到了七十岁还会不断地写情书。琼瑶也在他的照顾和激励下,笔耕不辍,创造力迸发,最快的时候5年创作了13部作品,总共六十多部小说,改编电影55部,电视34部,非常高产了。

俩人彼此配合如虎添翼,强强联合,不仅对台湾的出版、电影、电视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两岸的交流,更是走在时代前端,发展出了涉及出版、影视、文化交流等庞大的的商业帝国。

琼瑶选择了爱情,也享受到了徜徉在爱中的、既是生活伴侣又是工作搭档的、高度融合的亲密关系的美妙。他们势均力敌,共同开疆拓土,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成就,这种体验,也是人生的极致了。


3 爱情至上,猜到了过程,没猜到结局


他俩在各自的自传里,都承认,没有对方,自己不可能获得如此的成就,俨然是世间无双的神仙眷侣。即使前面吃了很多的苦,但如果这份感情能够一直延续到俩人的终点,甚至延及子孙,这对于一个爱情至上的来说,恐怕是最值得欣慰的事了。

但非常遗憾,琼瑶不仅前期付出了代价,而他俩最后的局面,也并不理想。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已经品尝到了被亲人背叛的滋味,看到了注定不欢而散的结局。

平鑫涛和琼瑶陷入爱河的时候,已为人夫、为人父。琼瑶煎熬过、痛苦过、试图分手自救过,但没扛过平鑫涛的爱情攻势,最终选择了承受这份婚外之恋的代价,决定在一起。

这是爱情世界里残酷的地方。爱没有来由,不由人控制,值得赞叹追求。但缘分有先后,有运行至今的社会秩序需要遵守。平鑫涛,从爱一个人到爱两个人,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意味着伤害。前妻,忍受变心之苦;现妻,陷于不义之境。

两人中间的婚后几十年,应该是琼瑶最幸福的时光,真真正正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夫妻俩人强强联合,彼此激发,既有伴侣间的柔情蜜意、伉俪情深,又有一种良性竞争的对手氛围感。

平鑫涛自传里,涉及琼瑶的部分,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欣赏、爱意甚至崇拜。

他记得俩人的第一面,虽从未见过,却如遇故人。他欣赏琼瑶事事求好的美德,让她在写作、学画、学琴和影视上都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绩,他也心疼她为此吃的苦头。他看到她的善良和胸怀,面对侵权的书生,琼瑶不忍其误入歧途,主动请求为之减刑。他也很自豪她创作、他出版的《窗外》,四十多年来销量超过《哈利波特》第一集的记录。

他说,《窗外》改变了琼瑶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皇冠的命运。如果皇冠没有琼瑶,皇冠很可能不是现在的皇冠,但琼瑶还是琼瑶。

琼瑶的自传,写早期,平鑫涛收不回来的钱,琼瑶出马收回了,他会说,假若你连谈生意都比我厉害,我在你的生命里还有什么分量。然后加足马力工作,签更高的合约,回来和琼瑶炫耀,又会得到琼瑶满满的欣赏和夸奖。

平鑫涛试图把小说搬上荧幕,快干不下去了,琼瑶马上接手自己做编剧,重新学习编剧的写作手法,从此写作、编剧、拍电视剧一条龙,开创了他们的影视帝国。

前面有多辉煌、多美好,后面面临散场,才发现生活基本观念的差异,所带来的幻灭感和伤痛就有多强烈。

琼瑶和皇冠出版社从来没有签订过合同,只拿版税(琼瑶和母亲早期的争吵里有提付版税)。俩人结婚前,前期尝试的电影项目,赚的钱就俩人平分,婚后,则全部收入由平打理,这段时间赚到的钱被平用来建造了皇冠文化大楼。

后平再次尝试拍电视,收视率低下,琼瑶接手后亲自编写剧本开始好转,到后面更是剧本、演员、剧情呈现等所有工作,都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平淡出管理角色。到后来公司改组后,公司主要由儿媳和琼瑶主导,平基本退出管理职责,只拿股份分红。

大致上两家人各管一边,平家子女经营皇冠,琼瑶子女经营影视公司,而琼瑶和平家庭的收入,全部由平打理。

在俩人年老之后,琼瑶有提议现在财产糊里糊涂,要不要改为“夫妻财产分有制”,以免将来儿女有争议。但平鑫涛笑而不谈。直到十多年后平过世之后,琼瑶才从平家子女那里得知,平早已立好遗嘱,除了按法律规定需她和其他六人共同继承、个人不能动用的遗产外,没有给琼瑶留下任何金钱、房屋和公司。

这让琼瑶无比伤痛,在自传中写道,"你去世后长达三年,我不想听到你的名字,我也不愿提起你的出版社",曾写诗“三年养伤血淋淋,过去恩爱不能断!”

断的在平带给的伤痛和过去种种的恩爱时光中辗转来回,最后自我排解,“他把所有的爱给了我,把所有的钱都给儿孙”,又自我总结,“这一生是爱成就了我,也是爱害了我!”

4 刀尖上跳舞、荆棘里歌唱是理想主义者的宿命


这恐怕是世上最残忍的事了。重利者家财散尽,重情者至亲背叛,害怕孤独的人茕茕终老,恐惧喧闹的人困在闹市。

琼瑶爱情至上,是于小情小爱而言,本质上她是一个重情甚于重利的人,不只是爱情。

琼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家庭,父母祖上都曾出过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与金庸、徐志摩的家族都有亲缘关系。

自述“生于战乱,长于忧患。我了解人事时,正是抗战尾期,我和两个弟弟,跟着父母,从湖南家乡,一路逃难到四川。”6岁稚嫩的眼睛被战乱下的各种惨状所涂满,尝尽颠沛流离之苦,看尽人性的善良丑陋。

这悲惨的一路,也使得人性中的闪光点显得格外夺目,让琼瑶这一生对于情感的价值格外看重。

比如爷爷宁死也不让汉奸搜身,以防身上的反日诗词被发现,甘愿以自己的性命换得家庭顺利脱身。那汉奸似乎也被触动,最终放弃了搜身,让他们全家得已脱逃。

比如全家因为读书人、教书先生的身份和只言片语传递出来的爱国忧民的情感,得到国军曾连长的敬重,带着他们一起撤到广西。

所以琼瑶,对于故土家园是非常有感情的,也深受古典文化影响,从人生观,到写作的语言和风格,都有着传统文化非常深刻的印记。

也是因为这份故土情怀,在两岸关系解封的时候,琼瑶带着资金、项目、人马来到大陆合作拍摄,选了那时并不起眼的湖南卫视,就是因为祖籍是湖南。

在随后的二十年间,琼瑶陆陆续续和湖南广电合作了所有她在大陆的电视项目。《还珠格格》的爆火,更是成为国民级的电视剧,成为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也让湖南电视台在一众卫视中,成为佼佼者的存在。

但随着第一代人的隐退,也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琼瑶与湖南电视的合作开始理念不合。

有分歧是正常的,但在2014年,琼瑶亲自重新修改了《梅花烙传奇》,筹拍正在稳步进行时,得知湖南卫视即将播出的《宫锁连城》有百分之八十的设定和《梅花烙传奇》相同。琼瑶致电湖南卫视,希望其可以删掉雷同段落再上架,却被拒绝。对方问她证据呢,让她极其惊诧,我不正跟你打电话吗,我不是证据吗。

这件事让琼瑶受到极大冲击。多级沟通无果后,琼瑶决定打官司。官司是赢了,但是心伤了,情谊也不再了。

琼瑶因为这事,大病了一场。最难过的不是对手的伤害,而是来自亲人的背叛。

这是2014年,琼瑶76岁,受到来自亲人般的、二十年合作伙伴的背叛。

家庭方面,2002年平鑫涛开始重病不断,生活起居都需要照顾,所以琼瑶关停个人网站,停下许多工作去照顾平鑫涛。当时琼瑶的父亲患有脑溢血,已卧床七年。而母亲也曾失智,卧床5年后于1990去世。

所以,琼瑶对于失智、卧床的老年生活非常不认可,提倡善终权,与平鑫涛商定俩人不做创伤性救治,宁愿安静的离世。

2014年平鑫涛失智,中风后只能坐轮椅,自理能力更弱。

2016年,琼瑶和平家子女爆发“插管之争”,琼瑶希望遵循俩人生前商量好的不插管不做破坏性抢救安静离世,子女则认为还没到病危的时候希望插鼻胃管。

最终琼瑶妥协,“我失去了鑫涛,也失去了他的儿女!因为那根他X的鼻胃管!

2019年,平鑫涛去世。之后,琼瑶才见到了平家子女拿出来的平鑫涛于2007年就已立好的遗嘱,里面没有提到琼瑶,涉及到她的就是属于第一顺位继承人可以和其他六位共同继承皇冠出版社前面空地,没有给她留下任何金钱、房屋、公司。后来又冒出来2个存在银行的秘密保险箱。

琼瑶再一次受到重击,终于明白平鑫涛“心机”和“精打细算”,此时,琼瑶81岁.

梳理这些的时候,我都觉得世事实在残忍。

一个早年生长于战乱、经历过生离死别人性丑恶的女孩,少女时期也不曾感受过多少偏爱,偏又见过体验过情感的力量和震撼,于是这一生都在追逐爱、书写爱。中间大半生也体验到了爱带来的丰盛和美好,结果到了晚年,接连受到最亲近人的重创。

这番打击,年轻的时候尚且难以招架,更何况一个已经在体验老去、面临生命大限的老人?告诉她,你这一生坚信的、追逐的、倡导的都是错的、假的?

但理想主义者并不是因为理想会成功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它是理想本身才坚持,因为我想做一个怎么样的人而去坚持。

刀尖上跳舞、荆棘里歌唱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宿命,坚持自己的信念、做想做的事、做想成为的人,是有代价的。相信爱,付出爱,在某些时刻是有可能被背叛的。

我们当然愿意看到情义的双向奔赴,真心被善待,热情被欢迎,美好被守护。

如果琼瑶在提出抄袭的时候,电视台能够认错改错就好了;和平家子女,中间几十年的相互扶持和守护能够化解当初的伤害、子女能够尊重父母小家庭的意愿就好了;和平鑫涛,能够一如既往的彼此相待就好了,哪怕和她私下商量好遗嘱内容,对她有一个安排可能都好很多。

但是很遗憾,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就是有人会把情感待价而沽,会把良知做价出卖。爱没有高低之分,但有多寡之别,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更深厚,或更寡淡。爱得少一点的人对于爱得多的人,带来的可能就是伤害、就是背叛。

琼瑶在生命的晚年经受了这些伤害之后,经过几年的疗伤,她最后的选择,依然还是,相信人间有爱。

在2023年举办的琼瑶创作60周年演唱会上,琼瑶上台发言,跟粉丝大声表白,“我好爱好爱你们”,并坚持“爱要大声说出来”。

在最后发布的离别视频里,她一袭红衣,送给世间最后的诗歌,“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那个我,那个我,始终追寻着日出与日落,相信人间有爱,初心如昨。这是我最后的选择。亲爱的你们,要勇敢,要活出强大的自我,不要辜负来人间一趟!这世间,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种意外的喜怒哀乐。

5 因为有爱,所以一直都在成长


在更早的时候,琼瑶其实已经开始由小爱上升到更广阔的大爱了。

《情深深雨蒙蒙》的剧作改编,增添了抗日战争的大背景的故事。原作中纯粹的年轻人反抗家庭、追求个人自由的故事,加入了时代的新鲜思想,少爷小姐们跳出家庭之后在抗日战场上相遇,弱不禁风的大小姐也可以成为击杀侵略者的战士。

2020年,她的最后一部80万字的长篇小说《梅花英雄梦》首次出版。扉页上写着:“我为爱而生,我为爱而写。文字里度过多少春夏秋冬,文字里留下多少青春浪漫,人世间虽然没有天长地久,故事里火花燃烧爱也依旧。

这部被归类与侠义爱情宫斗的小说,家国情怀与爱情侠义的主题就并重了。

琼瑶一直在进步,在成长。

不仅是她写作主题由个人情爱加入到家国情怀的变化,她自己也一直紧跟着时代的变化,把观众读者和市场的需求纳入考量。《梅花英雄梦》就是在影视行业IP兴起之后,她吸取了IP产业的特点和叙事技巧,以此为方向的一次创作,极具改编成电视剧的潜力。

她说,这一生,成也是爱,败也是爱。我们确实也看到了,爱带给她多么旺盛、充沛的创造力和生命活力。

她曾经在采访中说,有些电视剧里,男女之间示爱会这么说,“就这样吧,反正除了我你也找不到更好的了,咱们就凑合着过吧”,很怀疑他们到底会不会谈情说爱。

世界是需要她的,也是需要她的作品的。她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爱的语言,什么是爱的感受,什么是爱的行为。

而她坚信人间有爱,且矢志不渝的通过作品在传达爱带给人间的美、温柔和希望,不管经历过怎样的伤痛,最后依然还是选择相信爱,相信要通过美的语言表达爱。

这篇题目本来想的是,理想主义者的落寞谢幕。但写到现在,觉得落寞二字可以去了。

她不落寞,她会成为一个传奇。

一位忠贞不二的理想主义者,在看清了爱的代价之后,依然选择为爱唱赞歌,各种各样的爱。这就是相信、践行、以所信为理想的人最真实的结局,最耀眼的谢幕。

致敬琼瑶。

END

---------------------------------------------------------

图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常在,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带领者,写作练习生。从军工到IT再到心理领域,从职场到自由职业,体验过教练、个体咨询、团体咨询、释梦等多种成长的方式,资深来访者。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主流和屡次打破期待的非主流经历并存。因为经历,所以懂得。预约咨询或参加团体请加微信:silentbeauty_84,并注明需求

常在观心
欢迎,邀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