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的妥协——追风者报奖白玉兰事件有感

文摘   健康   2024-06-11 11:38   北京  
在前面:第50篇独立成文,全文4200字。
1


最近,追风者三号主演获得白玉兰最佳男主提名一事成了网络热点事件。
众多网友纷纷对男配变男主一事表示不满,更是对剧方言行与剧情本身倡导的信念和精神背道而驰而愤怒,纷纷在网络上声讨,要求剧方道歉,撤销并退回男三最佳男主的申报。
提名公布一周后,出品平台、剧方、制片人和相关演员相继做了回应,但平台公告说明奖项由平台申请,剧组及主创均不知情,且并无公章,剧方无表态,制片人则为没搞清楚状况而致歉,表示下不为例,演员则问心无愧。这番回应显然避重就轻、逃避推诿了,于是又引起了新的质疑,目前还在持续僵持中。
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件的来龙去脉,大概的过程是这样的。如果很清楚的朋友,这部分可以跳过不看。
  1. 追风者电视剧播出10集左右的时候,反响非常好,台网双爆,在海外也有播出,同样引起了很大的热度。

    此时,白玉兰的奖项申报就开始了。

  2. 大概在30集左右,剧情质感有所下降。

    前30集,是魏若来在上海经历的一系列故事,从满怀希望的进入央行、跟随先生试图金融报国,到经受一系列的打击。

    在现实和理想屡次冲突的时候,先生总是妥协,为当时国府代言,站在了和民众对立的一面。魏若来对先生的滤镜慢慢破碎,到库券案,甚至不惜与先生决裂,也要向大众揭露真相。

    后8集,按照剧情逻辑,则是魏若来到瑞金苏区,接触和上海完全不同的经济政治生活环境,开始为苏维埃政府做事,对抗以先生为代表的国府对苏区的经济围剿,师徒斗法。在这个过程中,魏若来完成了信仰的转变,并成为了一名思想坚定、自我成熟的革命者。最后引导先生,也转变了阵营。

    尽管后8集的剧情不如前30集扣人心弦,节奏和情节上也不如前面的流畅,但基本上故事还是讲圆了。剧情在红军开始长征时结束,但最后一幕给到了抗战时期的上海,魏若来和师父以地下党的身份再度见面接头。

  3. 在播出的过程中,导演参加节目时有透露,他会看播出过程中的观众弹幕,后面8集基本由他全部重新剪辑。并在最后一天的时候,号召观众冲热度,如果热度破万,克服一切困难要原班人马拍第2部。

  4. 5月,白玉兰提名奖公布,男三演员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引起轩然大波。不仅男主粉丝,还有大量的角色粉丝,开始质疑剧方、出品方和奖项主办方,要求公开报奖过程和评奖依据。

    在相关方无人回应的这一周里,网络开始发酵,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变得混杂。

    有人评论是粉圈撕番的痼疾,有人又因为被打上粉圈的标签而爆发更多的愤怒,开始追溯整个过程里的疑点,感到被愚弄、被欺骗、被利用。直到有人开始质疑剧方的立意,主配不分,自行加戏,追风追的是吹往瑞金的风,还是南京果党的风。

  5. 随后,平台、剧组、两位主演相继发声,平台揽过了报奖责任,制片人承认没有搞清楚状况,主演不知情,欢迎继续监督,下不为例。大概这么个意思。

  6. 现在热度略有平息,但观众的愤怒一丝一毫也没有得到缓解,并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不满,各种挖苦、讥嘲的段子层出不穷。但激烈的声音又会引起围观群众的不适,不管看没看过剧,只要成了热点,都会作一番评论,所以反对的声音也不少,讨论就会扩大化。

    目前几大平台都有限流,事情热度已过,后续也翻不起更大水花了。

这就是事件的大概过程,网友情绪的升级也是一步步随着时间和受到的待遇慢慢起来的。最初的无人回应,到慢慢有网络上不同的声音,质疑的声音被说是粉圈言论,会被删评论等,模糊的回应之后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看起来很合乎逻辑的盘外招等。

这也是让观众格外愤怒的原因,似乎是剧情照见现实,观众被剧点燃的追求理想社会的信仰和热情成了出品方民心可用、为小集团谋利的耗材,剧中与剧外形成强烈的反差。他们质问,剧里的魏若来可以去往瑞金,现实生活里的被蒙蔽、被摘果实、被利用、被职场霸凌的人们,还可以去往何处。

现在的状态和之前网友估计的差不多,有些失望,但似乎也不意外,抗争的人们费劲吃奶的劲儿、喊破喉咙最后换得上位者的微微颔首,已经不是白忙乎了,已经管点用了,是吧。

这已经是典型的中年人心态了,妥协嘛,人生里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主题。尊重理解各方的立场和感受,接受现实不如预期的理想,完了洗洗睡,第二天起来该干嘛接着干嘛。


说到妥协,在我看来,剧方这次的操作,又是一个可以来阐明什么谓之妥协、什么不能谓之妥协的绝佳案例。

之前《林樵松,反派的真情是最大的陷阱》里”关于妥协“的小节里就写过,很多人把林樵松当作魏若来的对照组,林樵松就是魏若来嘴里的自己害怕的形象,台词原话就是这么说的,“我不怕妥协,就怕妥协成为了习惯,我就变成了林樵松”。

但其实,林樵松并不是魏若来的对照组,他也不是一直妥协下去的魏若来。魏若来即使妥协,也成不了林樵松的样子。他和魏若来,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类的人。

妥协是有参照的主体的,是有坚持的主线和目标的。为了实现主线和目标,不得不暂时性地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段阶段性的偏离一下,但最终的核心方向是始终如一的。林樵松其实是没有这个稳定的主线和目标的,而魏若来有,所以林樵松的背离他所谓的理想的那些言行,都称不上妥协。

这是上次谈到的关于妥协的一个关键点。

那这次剧方的言行,则展示了人们容易掉落的关于妥协的另一个陷阱——当我们自以为是在妥协、自以为是外界因素制约我们不能如愿的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忽略事实的自我感动?

眼前本来已经有又直又宽、鸟语花香的康庄大路,却偏偏看不见,非另外大费周章地开辟羊肠小道,一身泥泞、狼狈不已,然后还心疼自己唱赞歌,不辞辛苦、诸般妥协只为心中梦想?


这部剧我是一直从头追到尾的,对于剧情和各位主演的表现,会有来自于看剧感受为支撑的判断。

剧情就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红色金融家的成长史。从一个最初只有一份原始又纯粹的报国之心的小人物,无意于各种主义,只醉心于自己擅长并喜欢的财会专业,通过经历了一系列身边人的悲欢离合,从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绝望、迷茫、再次希望、看到光明,最终形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

这是和以往的主旋律剧情很不同的地方。以往的那些正面人物,一上来就已经是铮铮铁骨的坚定的革命战士了,观众不知道他们如此坚定的信仰从何而来,为何如此笃定,即使漫漫长夜见不到曙光依然付出一切至死也不曾动摇。

但这部剧基本讲清楚了一个普通人,一个最初有些排斥共产党、觉得是在造反的年轻人,转变成为革命者的过程。而且非常丰富、有血有肉,把那种从无到有、从童真的初心淬炼成成熟的、自我选择的信仰过程里的细节,一点一滴的摊开在观众眼前,所以才让这么多人感动,受感染,发自内心的想跟着魏若来一起,走他走过的路,离开上海,到苏区,到瑞金。

所以,尽管是一个已经离开学校、在社会生活里滚打了近20年的中年人,能够理解各方的立场、动机和情绪,能够理解已经在稳态中习以为常的人们突然面对质疑时的心理,理解那种“过去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的错愕和无辜感,但从我本心来说,还是支持喜欢这部剧的观众、剧粉去抗争的。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就图为了明天比今天更公平,就图电视剧所弘扬、点燃的找到信仰、为信仰而战的精神能够不止停留在剧中,而是切切实实的能够引领人们满怀希望和热情地去追求理想的社会环境,过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

主人公能够找到并发展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妥协。尽管观众知道,主人公经历的一些细节如果放在现实中可能早早就牺牲了,但依然乐意看到,他能够坚持初心不妥协,最终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这是人们最朴素的心愿和理想,也是渴望,还是希望,同时也是观众们特别被感染和鼓励到的一个原因。

被环境不公平的对待,满怀憧憬却被生活打的头破血流的感觉,谁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所有人都觉得在向生活妥协弯腰,都不得不放弃了一部分曾经的热情和理想,都在很被动地接受环境的碾磨,都是受害者。

以这个感受为基础,用妥协去理解导演和剧方男配变男主的行为逻辑,大概率是这样的:

导演需要尽可能多的获奖得到更大的知名度,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可以拉到更多的投资,拍自己想拍的剧本,挑选更中意的合作伙伴,不管是演员、编剧或是其他工种,等等。

所以才会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利用奖项的评选潜规则来尽可能最大化提升导演拿奖的概率,最大化获得提名数量和拿奖数量的概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配角变主角,就需要提升戏份。所以观众看到的前30集和后8集,观感是有断崖式的下降的。

30集开始,魏若来、沈近真和牛春苗都来到了苏区,故事主战场也应该在苏区,展现早期我党从零开始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和治下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与前30集呈现的果党统治区下的经济环境与老百姓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魏若来完成信仰转变的关键过程。

这才是和剧的主旨相关的,打动年轻人树立为理想生活而战的信仰的关键过程。

可是,为了提升配角时长,达到报奖标准,给沈图南加了不少家庭戏、夫妻二人的感情戏等,相应的,就牺牲了以魏若来视角的在苏区的戏份。

为了达成个人影响力的目的,为了以后有更多的选择权拍出理想的作品,牺牲眼下这个融合了金融、谍战、革命历史、新人职场等诸多元素的极具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极有可能成为题材首创的优秀剧作,这算是妥协吗?

如果以作品本身作为第一考虑元素,后面几集保持前面的水准,跟随主角从上海转到苏区,展现果党统治区和我党统治区的经济建设的差异,完成一次极具说服力的展示,不晓得观众会有多开心,这部剧的成绩也会再上几个台阶。

一个导演,能够出一部炙手可热的、拥有长久生命力的经典作品,是一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也是一个多么大的荣耀。作为剧方,能够参与制作一部获得全国上下、乃至在国际上都产生了影响力的作品,也是说起来多么与有荣焉的事情。

可惜,这么好的机会被导演和剧方亲自断送了。在热播的时候重新剪辑后面8集,降低剧作质量和立意,在最有话语权、最接近获得荣誉顶峰、最不需要妥协的时候,主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只能说是自毁长城,让人扼腕叹息。

这有点像是,没有困难很轻易的可以获得一等奖的时候,刻意给自己制造困难,还自以为自己是在曲线救国、迂回前进、永不放弃,为了最终目的不惜妥协过程,最后拿了个参与奖。

所以,这也不能叫妥协,这根本就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自我损毁。

这是值得我们保持警觉的。当觉得自己是在不得已、在妥协、压力来源都是来自于外界的时候,也许可以再多想一想,是不是真的。或许,有相当多的时候,那些自以为是的妥协,自我怜惜的委屈和感动,其实来自于自我预言,是自己主动选择了破坏我们想要的好东西。

END

---------------------------------------------------------

图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常在,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带领者,写作练习生。从军工到IT再到心理领域,从职场到自由职业,体验过教练、个体咨询、团体咨询、释梦等多种成长的方式,资深来访者。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主流和屡次打破期待的非主流经历并存。因为经历,所以懂得。预约咨询或参加团体请加微信:silentbeauty_84,并注明需求

常在观心
欢迎,邀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