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写作困难(二)—— 对“碎片化写作”的错误认知

文摘   健康   2024-11-30 23:55   北京  

写在前面:第67篇独立成文,全文1500字。



1


今天谈谈我的第二个写作困难,也是曾经困扰我很久、久久越不过去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明明知道碎片化写作对于一个想要练习写作的新手来说,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开始,但是我就是没办法全心全意的去做,一边做着,一边心里抗拒着。
不管是积累素材,还是写作练习,都需要从小的地方开始积累,开始练习。尤其是对于没有写作习惯的人来说,不知道写什么往往是开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解决办法就是,从观察开始,留意身边的小事、小情,并记录下来,哪怕是流水账都可以。慢慢累积写字的感觉。从无从下笔,到能写一百个字,再三百字、八百字、一千字,慢慢就能写一些了。
写作本身是一项能力,是需要练习和锻炼的。所以,练习写作,最开始的第一步就是碎片化写作,且公开发出来。
为什么公开发出来也很重要,其实就在于,如果只是私底下记录,那就相当于内在心理的初步语言化,还是很私密的,也没有与他人交流、反馈的压力,就很自由。
但一旦想要发出来,必然内心就会有第三只眼生出来,就会去想,我到底有没有说清楚,有没有意义,别人看到会怎么想,会有怎样的反馈。所以表达的压力就会上来,就会促使着从自我书写、自我表达到自我展示、沟通交流的转变。
其实也是这份压力,才能够推动着我们从不知所云的写向有逻辑有条理的写成长。
但就在这里卡住了,大概卡了2年。
冲突的点就在于,我除了认可碎片化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同时我也认可长期阅读碎片化的内容是有害的,会损害注意力、破坏认知能力,而我还要为这个碎片化的网络环境再加一把力吗?如果我觉得碎片化的东西是不好的,我还要试图减少刷手机的时间,那又有什么理由让别人看我的碎片呢?
这个冲突抽象到本质上,我要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要不要做自己不认可的事。问题上升到到价值观、自我认同层面了,这多要命。

2


这个冲突,我在咨询里聊,可能前前后后都聊了大几十节。

最后,是如何打通的呢?
先说结论,关键就在于认识到,之前的认知狭隘了。
专家说的也没错,长期看碎片化的东西是有害的,但那是“长期”啊。怎么就一刀切,碎片化的东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呢?
它完全没有价值吗?不是啊。
我每天刷手机的时间至少也有1小时以上了。看到有趣的小视频不也嘎嘎乐,还翻来覆去反复的看。待看书单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刷手机的时候刷到了一些网友推荐的。不错的电视剧,也是推送的信息流和一些评论,觉得很不错,所以再去找来看的。社会热点和不同立场的评论,不也觉得还挺有收获嘛。
碎片化的东西,本身就是娱乐的底子。在娱乐的底子上,再有一些资讯信息、观点交流,那是额外的惊喜。是在抽烟的时候学习,而不是在学习的时候抽烟。
所以,碎片化的东西也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一般教写作的人会说,你就写你有感觉、有共鸣的东西,一定会有跟你类似感觉的人,对他们来说有共鸣、有价值,它就是有用的,而不是指望着它会对所有人有用。
其次,碎片化东西的坏处,是在于把它当正餐、把它当作主要的求知渠道才会有的。那这部分的决定权,不在创作者,而主要在使用者。
任何东西,是什么定位,就起什么样的作用。放错了位置,用错了场景,菜刀也变成了凶器。
这部分的责任,是需要使用者去承担的,而不是放到生产端,不该去产出碎片化的东西。如果认为自己的一点碎片化东西能够害人,那也太夸大自己了,小瞧他人了。
所以,就这么着,对碎片化知识的认知改变了,它不是有害的,它是有用的。很自然的,我要不要产出有害东西的冲突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但这个认知转变的过程,不是顿悟的,而是渐悟的。
是每一次我带着困扰去寻求答案,一个又一个外界的反馈,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反复传递的都是,还得写、还得练,要利他,要有读者视角,要怎么地怎么地,就不得不接受的过程中,同时慢慢也在发现碎片化东西给我带来了资讯、情绪价值、多样的社会视角等好处,这个认知才慢慢转变的。
END

---------------------------------------------------------

图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常在,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带领者,写作练习生。从军工到IT再到心理领域,从职场到自由职业,体验过教练、个体咨询、团体咨询、释梦等多种成长的方式,资深来访者。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主流和屡次打破期待的非主流经历并存。因为经历,所以懂得。预约咨询或参加团体请加微信:silentbeauty_84,并注明需求

常在观心
欢迎,邀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