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 | 哞哞,在米理感受异国的压力与成长

文摘   2024-09-05 00:00   广西  

哞哞

米兰理工大学

数字与交互设计

南京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

个人简介

前国企工程师背景,B2B 产品 AIGC相关业务实习经验,社会营造项目社会学研究组成员。擅长领域包括关注博物馆交互体验创新,如何从调研数据中找 insiqht,游戏化让项目更有趣以及涉及复杂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设计等。



“从社会现象出发,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我在学习设计的道路上,思考和见识在不断提高,所以打算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2020-2024

作品展示

 ←向左滑动查看精选作品 · ©  哞哞






01
“大家好,我是自信”

我算是大学的时候误打误撞走上了设计学习这一条路,这种“从社会现象出发,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思路让我很感兴趣,同时也发现自己在学习设计的路上,思考和见识在不断提高,所以打算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米兰设计周的时候看到的很喜欢的ECAL院校展,是用可回收材料做的可承重的海绵

我本科的专业是工业设计,硕士进入米兰理工大学数字与交互设计专业(DID)进修,具体对服务设计,实体交互,社区营造,关注博物馆场景下的交互体验创新(针对公众的教育设计),设计实操过程中方法论的运用等方面都很感兴趣。

作者实体交互作品,音乐协作x手势交互传递情感 © 哞哞




02
“苟活状态下从小鱼变成老鱼”

因为我本科的专业是工业设计,虽然有涉及到交互设计的成分在,但其实并没有怎么参与过完整的交互设计开发流程。来到米理之后,虽然天天都在骂学校这不好那不好(不是),但真正坐下来开始总结的时候,发现在米理学了一年之后,其实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这种成长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方面:米理的教学体系
米理的教学理论体系是很完善的,在四个学期的教学中,第一学期主要是交互设计基本技能的学习,包括交互设计的理论/心理学内容,软硬件交互设计技能的培养,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理论,数字艺术发展历史学习这四个方面。第二学期就开始开展一些大型的studio来培养我们的技能。第三学期就开始继续深入,除了交互设计相关的studio之外,开始延伸自己其他维度的能力,比如设计x商业创新。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三学期开始,我们可以选一些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拓展一些交互设计和其他学科交叉的可能性。

每个学期和学期之间有很明显的梯度差异,但是梯度之间也会有一些必要的衔接。从米理的教学体系上来说,它确实补充了很多我在设计上缺失的部分。

研一下最重要的studio之一,感受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整个过程


第二个方面:小组作业的磨炼
来米理之后,group work的挑战从四面八方而来。

首先就是语言的挑战,雅思考试和真正的小组讨论语境是很不一样的,作为来自中国的小镇做题家,真正的小组讨论语境往往是听说读写四个维度同时考验你。

同时,你的设计思考、不同国家的思维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所在性格里留下的烙印、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技巧、这些东西随时随地存在在你们的表达和沟通里,时常感觉cpu已经烧了,但还是产出不了什么。有时候很想搞清楚,和组员的这个分歧是因为文化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设计理解不同,但米理的快节奏会逼迫你在还没搞清楚之前,小组作业就必须当机立断做出一个决定。每次学期后回望,发现很多决定是很草率的,但那些决策会在后面长时间地影响着你们group work的走向,如何在混乱中做决策变成了一个急需学习的事情(至今仍在学习)。

workshop最后一天,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成果和产出

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一条快死的鱼,被动地躺在沙滩上感受海浪的拍打,生活中没什么主观能动性,但时间久了,就算现状没有什么改变,但你逐渐对海浪的强度和频率有所了解:从哪个方向来的海浪会翻起我哪片鳞,几点的海浪会让我的鳍扬起多少度。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一个念头会时不时出现:当初是你选择来到这片海的。是啊,希望我能早日驭海飞行,又或许我在这样苟活的状态下从一条小鱼变成一条老鱼,嗯,也算某种成就。

小组氛围超级好的workshop,结束后当然要合影留念啦


第三个方面:孤身一人在海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一直觉得留学这个环境很像一个真空,当一个人在一个真空的环境生存时,ta的反应和思考往往能反应ta的真实想法,也就是“ta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留学这个整体的体验会增进你很多对自我的认知,这个认知是很珍贵且独一无二的。

每个留子都逃不开的搬家难题




03
“掌握工具比完成作业更重要”

选择出国留学最初的动机可能来自于一个千篇一律的回答——看世界,拓展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针对国内外教学上的差异这一点,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在国外的教育里,一个项目的starting point和task跟国内都很不一样,老师一开始一定不会给你特别明确的任务。你会很完整地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整个过程,而这可能才是做研究的一个过程,也是从本科到研究生的一个根本的区别。

然后是研究方法这个层面:拿studio举例,studio一般会按照design process分成几个阶段,老师在每个阶段会给出这个阶段需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换句话说,老师不会对你具体的产出有什么要求,但是会对你的研究方法有要求,比如我们ux design这门课,在调研这个阶段,相比起一些传统的调研方式(问卷问卷、用户访谈、焦点小组)什么的,老师要求我们使用一些digital ethnography的工具来展开我们的调研,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掌握工具往往比你的项目主题更加重要。

至于老师方面:米理的老师主打鼓励为主,每次去跟老师review的时候,你会感觉老师说的话都比较抽象,如果你想从老师口中得到一个关于你的项目的很明确的答案,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很多课来说,老师对你的项目可能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预期(就算有,老师一般也不会直接告诉你),唯一明确的,就是你可以通过你的分数知道老师有多喜欢你们这个项目。这种方式有好有坏吧,一方面你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项目,另一方面你需要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老师的评分大多数时候是不可控的。

课已经结束了,但大家还是伴随着夕阳继续在教室里开会




04
“米理官网是这么介绍的”

看到这里,你或许对我在米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米理到底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交互设计师?了解学校的定位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所在的项目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官网上给出了这样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

1st YEAR 第一年:交互设计基础知识、设计硬件和软件技术、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坊、虚拟和物理原型设计、交互设计工作室、用户体验设计、数字艺术、选修设计工作室。
“Basics of Interaction Design, Hardware & Software Technologies for Design, User Centred Design Workshop, 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 Digital Design Studio, UX Design, Digital Art, Elective Design Studio.”

2nd YEAR 第二年:商业创新、专业研讨会、选修课、实习和期末论文工作室、期末考试。
“Business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Workshop, Elective Course, Internship and Final Thesis Studio, Final examination.”

使命和目标:为了响应过去几十年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该项目将提供数字技术所有应用领域的知识和设计经验:交互式和互联产品、响应式环境、有形和多媒体界面、人造物。重点是通过人造物、空间和服务的创新来进行体验设计。该项目旨在培训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够在设计应用的所有领域发挥技术的潜力,在多学科背景下推动设计流程,并使用设计工具来代表互动体验的非物质维度。
“Respo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programme will provide knowledge and design experiences in all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teractive and connected products,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tangible and multimedia interfaces, personal artifacts. The focus is on design for experience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artefacts, spaces and services. The programme aims at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who are able to employ the potentials of technologies in all domains of design applications, to drive design processes in multidisciplinary contexts and to use the design tools to represent also the non-material dimensions of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有了这些关键词作为指引,我们在做作品集其实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拓展项目的关注点。




05
“做作品集需要用户体验思维”

我们的用户需求是什么?
学校需要通过作品集快速筛选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学生。那进一步的分析就来了,他们需要什么要求的学生?

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信息检索的能力,去每个学校的官网检索相关信息,因为每个学校的风格不一样,他们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个阶段可以广泛了解不同的院校,包括学校目前的研究方向,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作品,学校的培养计划等等,筛选跟你风格频率比较一致的院校),但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一个院校都做一个作品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

不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会各有不同,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出来,在一份作品集里体现学生要求里最大公约数的能力,再进行微调。

作者实体交互作品,文化交流主题,AIGC语境下的small talk话题生成器 © 哞哞

我们用户的特点是什么?
学校在审核作品集的过程中,时间短任务重,需要在短时间判断这个作品集背后的候选人的能力。所以我们就需要在整个作品集里highlight自己的能力,这个逻辑是贯穿始终的。

同样的,既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需要在短时间内给教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就到了作品集的个人风格了。什么是你的个人风格?它可以是任何的事情。可以是视觉上的某种处理,可以是作品集里项目反应的背后你这个人的价值取向,可以是某种逻辑思维或者工具的运用。

作者服务设计作品,通过水族馆互动,承担起儿童环境教育的主题 © 哞哞

当我们明确用户需求和用户特点之后,我相信,如何去解决用户的需求(也就是怎么做好手上这一份作品集)就会变得更清晰。




06
“不必畏惧线上教学”

我的学习经历中线上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过后复盘起来也确实觉得线上教学更适合我。

首先,线上教学的时间和计划可以完全由你自己安排,节奏可以完全自己把控,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效率高低不一样,针对不同项目的感觉也不同,如果每个项目都按照参考的时间计划走,带来的困难会比较大,这时候线上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其次,线上教学可以完全摒除所谓的peer pressure,关注在自己的项目和节奏中,不太会受其他人项目进度的影响。当然!线上教学的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拖延症,没有人耳提面命,自己就要担任这个角色,在自己清楚整个时间线+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计划的情况下,我会觉得线上教学是好处多多的。





文中图片文字均来自作者 © 哞哞,
未经许可禁止任何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






详细咨询


Contact us


WIIISH惟学交互 留学咨询二维码

WIIISH惟学交互 25/26FALL留学申请报名中
更多留学院校信息、作品集、文书等相关内容
长按二维码 添加客服咨询详情~




系列内容


Series





联系我们


Connect


↓  长按图片 ↓  关注公众号不迷路  ↓ 

喜欢  在看  亮灵感

WIIISH惟学交互
汇集哈佛、MIT、RCA、CMU、UW、TUD等全球顶尖院校师资,联合谷歌、亚马逊等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精英设计团队。指导领域涵盖UI/UX、服务设计、人机交互、数字媒体、设计学、算法等多个方向,助力新一代交互设计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