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产碳青酶烯酶大肠埃希菌的国际流行病学特征

学术   2024-11-25 18:26   北京  


编译:宋迪静 审核:葛淇


背 景


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当前世界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既对当今患者的治疗提出了挑战,也对全球公共健康构成了日益增长的威胁。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如大肠埃希菌(Ec),因其高水平的抗生素耐药性、当前有限的治疗手段以及通过动态的遗传因子广泛传播的潜力而特别令人担忧。


Ec是肠杆菌中引起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同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P-Ec) 也是全球因抗生素耐药性而引起死亡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最初,这一类的耐药菌往往被认为与医院获得性感染相关,但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证明与住院无关的CP-Ec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CP-Ec中B类金属酶(MBL)的存在最令人担忧,因为针对产该酶分离株的治疗方法很有限。


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篇报道来揭示CP-Ec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转归,同时分析这些因素在产MBLCP-Ec和非产MBL CP-Ec之间的差异。 



实验设计


实验纳入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第一次培养出CP-Ec、同时全基因组测序(WGS)发现至少1个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记录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人群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接受的抗菌药物治疗和转归。同时研究者使用临床数据计算2个指数评分(皮特菌血症评分和查尔森共病指数)以捕捉疾病和共病的严重程度。最后研究者们对全部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


研究共有194位患者分离到了CP-Ec,其中来自6个国家的26家医院的114(58%)位患者样本检测到了碳青霉烯酶基因。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岁,其中一半为男性。大部分患者是社区获得性感染((70%; 80/114),在中位数6天时分离陪养到CP-Ec。这些菌株最常见的来源是尿液(34%;39/114)和血液(21%,24/114)。其中43%的分离株(49/114)携带编码有一个MBL基因,另外57%(65/114)不携带MBL基因。分离株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P < .0001)。携带MBL基因的Ec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23/24),不含MBL基因的分离株则多数来自于美国(21/25)、哥伦比亚(21/26)和新加坡(4/4),黎巴嫩则两种都有。一半的分离株(57/114)伴有符合感染定义的临床症状。相比而言,携带MBL基因的患者不符合感染标准的更多,同时在感染患者中,携带MBL基因的患者比不携带MBL基因的患者在首次陪养阳性时病情更轻。来自血液的分离株中非MBL-Ec占多数,而来自尿液的分离株中MBL-EC更多。


表1. 产碳青霉烯酶大肠杆菌(CP-Ec)分离株的临床特征


不同国家的ST分型和分子学特征存在一些区域差异,包括碳青霉烯酶(图2A)和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图2B)。在MBL-Ec组中,携带blaNDM占大多数(47/49; 96%),尤其是blaNDM-5 (38/49; 78%)。在非MBL-Ec组中,则携带blaKPC-2最为常见(30/65; 46%)。基因分型和血清型也与是否有MBL状态有关 。高危ST167在MBL中多于非MBL分离株,而ST131在非MBL分离株中更常见。同时在非M BL分离株中H4:025型居多,H9:O101型则在MBL分离株中更常见。在所有CP-Ec中约有52%的分离株携带有获得性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其中大多数是blaCTX-M-15。

图1. CP-Ec分离株的系统发育群体结构


图2. 对产碳青霉烯酶的大肠埃希菌分子特征的区域差异


表2. 产碳青霉烯酶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特性


所有患者在30天内的死亡率为16%(18/114),90天全因死亡率为22%(25/114);符合感染定义的患者30天死亡率为18%(10/57),在90天时,共有15例患者死亡(26%),均与非MBL-EC分离株相关。携带高风险克隆ST131或ST167的患者中没有死亡病例,而携带ST410的患者中有3例死亡。30天内死亡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6岁。在患有菌血症的患者(n=24)中,30天的死亡与MBL状态无关。


表3. 产碳青霉烯酶型大肠杆菌(CP-Ec)感染患者的临床结局



总结


CP-Ec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具有重要的地理差异。CP-Ec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影响患者的预后。非MBL-Ec分离株与较高的死亡率有关,特别是在血流感染中。这些发现强调了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战略和治疗方法的必要性,以管理慢性CP-Ec在全球的传播和影响。




原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全文


专家简介






宋迪静

海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组长

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委员等 

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十余年,专职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七年,为第二批海宁市“235”计划医学优秀青年人才。

主持海宁市科技局课题一项,参与省厅局级科技项目一项,发表和参与发表论文若干篇。


推荐阅读


【世界流感日】流感防治大咖谈|申昆玲教授:儿童家长早防治,流感来袭不惊慌
孔媛媛教授:慢乙肝患者肝细胞癌预测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王选锭教授:合理用药,遏制耐药,人人有责
朱世殊教授:儿童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胡必杰教授: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预防耐药,我们在行动!

来源:《血流感染细菌监测BRICS



END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投稿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投稿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学术报道 | 商业合作联系人:段老师 1314984894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
关注感染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感染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