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猛教授:“X疾病”的流行与应对丨2024第十届北京感染病学术年会

学术   2024-11-11 18:03   福建  


编者按:“X疾病”并非当下真实存在的特定疾病。根据世卫组织(WHO)的解释,“X疾病”指一种未知的病原体引发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它有机会在任何时间、由多种来源触发,恐会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对预防和治疗提出了严峻挑战。在2024第十届北京感染病学术年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蒋荣猛教授分享了“X疾病”的概况与流行情况以及应对策略。



“X疾病”概述


“X疾病”这一概念并非首次被提出。早在2018年,WHO就发出过类似警告,将“X疾病”列为可能引发疫情或大流行的“重点病原体”。与之并列的还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WHO官网消息称,列入“X疾病”是为了涵盖可能导致严重国际流行病的未知病原体。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首个“X疾病”。


2019年,WHO总干事谭德塞发出警告:大流行性流感的威胁始终存在。新流感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导致大流行的持续风险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再次发生流感大流行,而是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重大流感疫情的成本远远超过预防的价格。


X疾病极大可能是呼吸道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可能来自动物溢出,也可能为病毒基因重配之后出现新的亚型。


在2024年2月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谭德塞表示,“在我们有生之年,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会面临另一场大流行病。我们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他指出,尽管在监测、大流行基金、疫苗生产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世界仍然没有为下一种“X疾病”和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下一个“X疾病”的致命性可能比新冠高20倍。


表1. WHO2018年与2024年列出的重点病原体名单


2023年,猴痘疫情引起全球关注。据WHO报道,自2022年初至2024年7月28日,非洲联盟(AU)的15个成员国共报告了37,583例猴痘病例和1,451例死亡病例(病死率:3.9%)。仅在2023年,非洲联盟的7个成员国就报告了14,957例病例和739例死亡病例(病死率:4.9%)。与2022年相比,新增病例数增长了78.5%。与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的病例数和死亡数分别增长了160%和19%。


最需关注的“X疾病”:呼吸道感染病


新冠

2024年9月1日—9月30日,我国新增新冠重症病例159例、死亡病例6例。

流感

截至2024年10月27日,我国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小幅上升,北方省份仍处低水平。


呼吸道合胞病毒

2017—2023年间,呼吸道合胞病毒在美国呈现季节性流行,新冠之后,流行时间提前、且强度明显高于往年。

图1. 按流行病学周计算,呼吸道合胞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阳性的百分比


肺炎支原体

在COVID-19大流行后,不仅仅是中国内地,全球肺炎支原体也出现延迟的再次流行。

图2. 全球前瞻性监测开始以来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情况


今年,在北京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百日咳

2024年,百日咳在全球多地卷土重来。自2024年1月以来,英国已确诊4,793例百日咳病例,其中181例为3个月以下的婴儿,共有8名婴儿因百日咳死亡。截至2024年4月,我国百日咳报告病例数超过15万,死亡20例,远远超过2023年。

图3. 我国2024年百日咳疫情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美国CDC官网显示(2024.11.3),美国2024年已有41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病例,其中21例来自奶牛、19例来自家禽,1例来源未知。


这个H5N1禽流感为一种新的分支,感染人后可引起结膜炎,部分有呼吸道症状,虽然症状都不严重,尚无人传人证据,但由于在包括奶牛、猫、红狐、浣熊、野生鸟类、家禽和猪等多种动物中检测到,不排除后续变异或发生基因重配而导致重症和传播力增强的风险。


由于重症人感染禽流感医疗费用负担沉重。如我国重症H7N9人均治疗费用约35万元人民币。在2013年的111例H7N9感染住院病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中度至重度的ARDS(71%)、休克(26%)、急性肾损伤(16%)和横纹肌溶解(10%)。发病到ARDS的中位数时间为7天(1—19天),发病到休克的时间为8天(3—55天)。79例ARDS病例中,65例需要机械通气,其中20例应用ECMO治疗。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疾病是进展至中度至重度的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4,95% CI 1.2-9.7),休克是死亡的唯一预测因子(OR 6.5,95% CI 1.1-38.9)。


此外,流感病毒的变异也会带来耐药可能,需要监测、警惕。自2023年5月以来,在五大洲收集的甲型H1N1(pdm09)病毒中检测到了一种新型神经氨酸酶突变组合,即I223V+S247N,其中大多数(67/101)在欧洲发现。这些病毒属于两个系统发育上不同的组,且对奥司他韦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约13倍,但对其他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保持正常。



 Mayaro病毒(MAYV)与基孔肯雅病毒共同流行


MAYV是一种地方性和被忽视的蚊媒α病毒,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引起急性和慢性衰弱性关节炎。MAYV感染可导致一些患者持续1年以上的发热、皮疹和关节痛。822名患有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热、发冷、肌肉疼痛和咳嗽)患者的血液样本中,190人(23.1%)对一种以上的虫媒病毒检测呈阳性。146例(17.8%)为登革热,28例(3.4%)为Mayaro,16例(2%)为基孔肯雅热。无法准确识别76.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 

SFTS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以成人感染为主,近年来也有儿童感染病例报道。临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且迅速发展为重症,最终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SFTSV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给人类,与猫和狗等动物密切接触或人与人直接密切接触导致传播也有报道。SFTS病死率可高达20%。


2024年,中国报告了首例家养病驼向人类传播SFTSV的病例,表明可能存在一条骆驼通过血液接触直接向人类传播的潜在途径。2例患者均在宰杀一只病驼后出现症状,而同一环境或共同用餐的家庭成员则未受影响。随后的检测发现,从病驼样本中检测到了高载量的SFTS病毒,病毒RNA拷贝量达到10¹⁰拷贝/毫升。宏基因组测序未发现其他病原体。从患者和骆驼样本中均成功分离出SFTS病毒。从感染患者身上获得的完整核苷酸序列与骆驼身上的序列达到了100%的相似度,且遗传进化分析将该病毒归类为A型。在从骆驼饲养环境中捕获的蜱虫中也发现了SFTS病毒的部分序列,但这些序列与骆驼和人类身上的序列相似度仅为95.9%。此外,在患者采集的血清样本中检测到了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


“X疾病”应对策略


呼吸道感染病的病原体复杂,包含病毒在内的传染性病原被低估。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复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之一,混合感染多见。每年约发生2亿例病毒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和成人患者各一半。应用分子诊断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被严重低估。


从医疗机构来说,首先应进行基于症候群监测的标本采集及病原检测。对于快速诊断常见疾病,早期识别已知感染性疾病,重点聚焦未来可能的X病原,例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虫媒病毒等。其次,做好呼吸道感染监测预警和医疗资源调配准备。


蒋荣猛教授作为通讯作者之一的《呼吸道传染病标本采集及检测专家共识》指出,从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就诊患者中,早期正确识别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实现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标本类型选择、送检注意事项和病原学检测技术及结果解读。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均需要行病原检测。在首诊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患者时,除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外,医生同时应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特点,进行有无传染性评估。如果病情严重,且有传染性,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形势,优先安排相关病原学检测。然后,采集正确的呼吸道标本,选择适宜的病原学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在院内和社区进一步扩散。目前,需要重点评估的是我国存在和可能输入我国的呼吸道传染病,如COVID-19、流感、禽流感、肺结核、肺鼠疫、肺炭疽、不明原因肺炎和输入性呼吸道传染病等。


图4. 不明原因肺炎的定义与诊断要点


图5. 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诊疗流程图


还有,抗原检测假阴性率较高,流感流行季节,阴性不能排除流感。现实是,常规抗原和核酸检测,门急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阳性率不高,不利于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我们在对北京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期间的1,250例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中,通过对呼吸道标本靶向测序发现,tNGS阳性率80.80%:RNA病毒76.24%、细菌53.76%;流感病毒(45.84%,573/1250):316(25.28%)例乙型流感(IBV)、277(22.16%)例甲型流感(IAV);新冠病毒130例(10.4%);流感嗜血杆菌(25.68%)、肺炎克雷伯菌(11.4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64%)。


多病原检测对少见/新发病原体的及时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已知病原体的诊断能力得到提升,才有可能做到发现未知病原体。


小 结   

应对“X疾病”的切入点在于确保及时且适度的反应,以避免反应延迟或过度。日常需要实施多点监测预警系统,以便及早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而在医疗机构层面应建设传染病预检分诊筛查体系,针对传染病“三环节”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动态调整人员、病房、物资等,重点在于确保标准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关注门急诊和病房的隔离条件、提升救治能力、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并加强平急转换的功能、机制及速度,确保在面对突发或新发传染病激增挑战时能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反应。

专家简介

蒋荣猛 教授


感染性疾病 、教授、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推荐阅读
【世界流感日】流感防治大咖谈|蒋龙元教授:早防早诊早治,科学应对流感
李太生教授:艾滋病诊疗“中国方案”的创建和应用与《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要点解读丨2024第十届北京感染病学术年会
【世界流感日】赵晓东教授《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权威解读
段鸿飞教授:重视免疫抑制人群结核感染的诊治丨2024第十届北京感染病学术年会
来源:《感染在线Infection Online



END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投稿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投稿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学术报道 | 商业合作联系人:段老师 1314984894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
关注感染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感染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