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流感日】流感防治大咖谈|蒋龙元教授:早防早诊早治,科学应对流感

学术   2024-11-10 18:00   福建  



编者按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的经济损失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91,243~645,832例病例死于季节性流感相关性呼吸道疾病。面对流感秋冬高发季,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成人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知识,我们有幸采访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蒋龙元教授围绕流感诊疗现状、流感抗病毒治疗最佳时机、抗病毒药物及重点关注人群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提高急诊医师对流感病人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降低流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感染在线》:

众所周知,您在成人流感急诊领域已深耕多年,作为业内大咖,请您谈一谈目前流感的诊治现状如何?流感防治面临的哪些挑战?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蒋龙元教授

流感是一个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急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可预测的大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流感是一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300万到500万的流感重症病例需要住院或进入ICU,在这些病人中,每年大概有30到6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死亡病例。流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流感没有非常特异的症状和体征,跟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等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提高对流感的警惕性,依靠实验室检查,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确诊。


对流感抗病毒治疗药物常有以下几类:第一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第二类:血凝素抑制剂,如阿比多尔;第三类:新型抗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第四类:中医中药如板蓝根口服液。


目前对于流感防治还面临很多挑战。第一:流感被大众严重低估,将其误解为轻症,认为不需要治疗,流感监测数据不全;第二:流感在不断变异,在面对不同亚型的流感时,药物治疗不一定完全有效,其效果不一;第三:流感疫苗是根据流行病学预测制作的针对性疫苗,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准确,疫苗的疗效也不一定是恰如其分。另外,流感疫苗的品种单一,接种疫苗也受限;第四:药物储备量及规格不一定满足需求,比如儿童对于药物剂型会有特别的需求,所以要高度重视流感,共同应对,提高全民抗流感的能力。


《感染在线》:

流感属于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更新中提到要早诊早治,您长期致力于成人流感的急诊临床工作,请您具体解读一下在共识中提到的关于抗流感病毒治疗最佳时机?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蒋龙元教授

对于流感抗病毒治疗肯定是越早越好。一方面是对有重症倾向的群体如孕妇、儿童、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在还没有明确流感诊断时,可以经验性抗病毒治疗,不要等到检验结果出来。另一方面是对怀疑有流感倾向的人群,在流感季,不仅限于有重症倾向的高危人群,即使是年轻人群,都应该实行经验性抗病毒治疗,服用药物起到预防作用。早治疗是希望在24小时内,但现在一般定为48小时。流感在发病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超过48小时后,出现重症合并感、死亡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所以早期治疗肯定是越早越好,最好在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24小时更好。但即使超过48小时,还是建议继续服药,依然可以降低高危重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对于一些从事高危职业,如老师、医护人员等有可能传给他人的职业群体,即使是轻症,也应该服用抗病毒药物先把自己体内的病毒控制住,以免传染给他人。


《感染在线》:

针对流感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大流行这一疾病,根据《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中提到,确诊后要尽早的启动抗病毒治疗,请您分享一下目前临床可以使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哪些?它的特点是什么?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蒋龙元教授
第一:目前,国家已批准用于抗流感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最新的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直接阻断病毒复制,从源头阻断病毒在人体的传播。第二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把子代病毒封锁在感染细胞内,阻止其继续扩散至其他人体细胞。第三类:血凝素抑制剂,如阿比多尔,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血凝素的活性,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第四类:离子通道阻滞剂,如金刚烷胺,因其广泛耐药性,目前已经不再推荐。另外,中医中药在辨证论治下也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


第二:药物剂型有片剂、颗粒剂、雾化吸入剂、针剂,所以基本可以满足儿童、神志欠佳、不能口服等人群的药物使用。在同样有这些药物的前提下,优选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因为从病毒复制过程、药物作用位点和药理特性可以看到,玛巴洛沙韦可以在源头阻断病毒复制,临床起效最快,比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更早,还有减少传染的角度,都优于其他药物;此外,在临床真实世界的应用中,也发现玛巴洛沙韦退热速度和症状改善更快,远比说明书上写的要更好,超出了临床期望值。


《感染在线》:

《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中首次提出使用PICO-65标准识别流感重症高危人群,请您展开谈谈该标准具体包括哪些人群?对于这类人群的诊断及诊疗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蒋龙元教授

及早识别重症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选择PICO-65标准中,P是指妊娠或产后4周女性;I是指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肿瘤及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HIV病例等;C是指伴有以下基础疾病病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囊性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的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O是指肥胖病例(体质指数>30kg/m2);65是指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是指五种不同类型的生理状态人群。对于这类病人,尤其需要进行早期治疗,阻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情发展。对这类高危患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及早经验性治疗,不要等待病原检测结果;第二:经验性治疗要选择最有效的药物,优先考虑选择新型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


《感染在线》:

2024年的11月1日是第七个“世界流感日”,您作为经验丰富的急诊权威专家,想听听您对正在急诊领域发展的年轻人有什么寄语?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蒋龙元教授

年轻人在自我不断的学习中总结成长,那是必经之路。通过学习借鉴前辈的经验可以少走弯,提高流感防控的成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持一颗警惕心。急诊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哨点岗位科室,急诊科医生是哨点医生,要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做好相对警惕性,发挥好哨点作用。第二:掌握防控流感的流程,要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第三:医务工作者不仅要看病,还要做防病宣传,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能力几方面来做,还有接种疫苗,暴露后服药,注意个人卫生,多休息、多喝水、多睡觉等等。现在的急诊年轻人都有很好的治疗防控理念,又有好的药物,如玛巴洛沙韦。另外流感病毒会变异,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这就需要年轻医生不断的去探索,去寻找更新型的抗病毒药物,保持和流感做长期斗争的心态!


本次访谈中,蒋龙元教授深入剖析了流感的诊疗现状、流感抗病毒治疗最佳时机及抗病毒药物选择,特别关注优先选择全新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如玛巴洛沙韦。蒋龙元教授的精彩见解为医务工作者在诊治流感时提供了有力指导。未来,随着年轻一代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疫苗和药物的不断更新,流感诊疗的前景也将更加光明且充满惊喜。


专家简介



蒋龙元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常委兼总干事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

国家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委员

广东省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控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应急处置指导专家

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中国胸痛中心核查专家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急救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委员
广东省卫健委应急处置指导专家
广东省胸痛中心常务理事
广东省急诊专科医联体主席
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
广州市院前急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副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危重病杂志》编委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委

《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推荐阅读
【世界流感日】流感防治大咖谈|谷丽教授:重视流感高风险人群,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
【世界流感日】流感防治大咖谈|林炳亮教授: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让流感不再流行
【世界流感日】流感防治大咖谈丨王一民教授:呼吸道感染来势汹汹,合理诊疗早知道

来源:《感染在线Infection Online



END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投稿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投稿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学术报道 | 商业合作联系人:段老师 1314984894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
关注感染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感染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