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伤的概念起源于精神分析。当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患者的过程中与创伤相遇时,他强调过早的性刺激对婴儿心理的影响。然而,随着自我分析的开始和临床经验的增长,他意识到,患者定期产生的“记忆”并不总是符合历史现实,而是代表回溯性地创造出的转变。
在放弃“诱惑理论”的同时,弗洛伊德拒绝了神经症总是由童年创伤经历造成的这一观点。相反,他开始深入探索潜意识幻想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走向内部世界的举动可以视为精神分析的起点。
尽管潜意识的发现将未知的内部世界放在了显著的位置,但弗洛伊德从未否认构成因素和外部因素的致病意义。随着“强迫性重复” 的引入和驱力理论的修正,他再次回到了创伤性经验的作用。他认为,它们突破了“刺激屏障”。由于这些刺激无法被儿童不成熟的心灵所吸收,它们导致了重复循环,即强迫性重复。
在同名论文中,弗洛伊德区分了对危险的内部防御和外部防御。他描述了“皮质层”的功能,假设这一“皮质层”被细分为外部层和内部层:前者通过感觉器官检查外部世界,以保护心灵免受外部过度刺激;后者旨在约束来自内部驱力刺激的兴奋。对于这项任务,他认为梦具有特殊的意义:梦“试图通过发展焦虑来回溯性地掌控刺激,而对焦虑的遗漏是创伤神经症的原因”。它触及了梦的一个更原始的功能, “使童年的精神创伤重现于记忆”。
该论文中的许多思考似乎与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很接近。例如,威尔弗雷德·拜昂将“接触屏障”描述为“半透膜”,它能够区分内部现实和外部现实,区分意识心理功能和潜意识心理功能,以及促进符号思维的发展。该论文中也有与实际的神经生理学发现相似的地方:它们显示了在加工情感和痛苦以及记忆巩固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与“接触屏障”的作用等效的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持续交流,这使得情绪体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符号化。从早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投射和内投过程之间的平衡起源于婴儿与父母环境的早期互动。
二
继弗洛伊德的开创性工作之后,许多分析师探索了父母与儿童之间原始交流的基本创伤化效应和潜在创伤化效应。桑多尔·费伦茨根据对退行患者的研究,描述了病态认同的作用、罪疚感的内投以及分裂机制,旨在避免无助感和混乱感。
迈克尔·巴林特和唐纳德·温尼科特强调了抱持性环境中足够好的原始关系所起的作用。温尼科特描述了父母接受能力的缺乏如何以“虚假自体”的形式导致“自我扭曲”。
安德烈·格林描述了一种“无声”的创伤形式。在这种创伤中,抑郁的母亲虽然身体上在场,却是内在缺席的,因此她无法被哀悼。这样,她被儿童内化的同时又被分裂,导致“白色抑郁”的精神空虚。
吉安娜·威廉姆斯指出,容器和被容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颠倒,因此无法“消化”儿童的情感信息的父母,反而将自己无法忍受的情感投射到儿童身上。通过这样做,他们引起了病理性认同,或在婴儿的心灵中作为“异物”存在。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压倒性的焦虑,创伤患者经常求助于病理性构造。它们提供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实际上阻碍了心理发展。这些构造被描述为“堡垒”、“精神避难所”状态或“创伤性防御组织”。他们在开始时充当防护罩,在适当的时候变质为难以逃脱的监狱。
普遍存在的罪疚感和施虐性超我的主导是创伤患者的进一步特征。它们源于全能的信念、病理性认同和难以解开的报复感。病态的超我坚持施加惩罚,因此阻碍了罪疚感的产生。原始的修复或失败的修复会增加内部客体的破坏,并加剧罪疚、惩罚和报复的恶性循环,助长强迫性重复。
与其他众多理论相比,精神分析将创伤经验概念化,认为它产生于外部现实和内部现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从外部看,它就像流星撞击的冲击,即压倒性现实的压倒性影响;从内部体验来看,它就像潜意识幻想的“爆炸”。更适当的设想是,创伤经历的影响像一系列流星撞击引起火山爆发,导致气候变化、饥饿和寒冷,反过来引发长期内战——一场“内部战争”。
分析师必须小心,在这场内部战争中不要站在任何一边。这意味着巨大的技术挑战,会导致关于治疗技术的不同取向。
三
伯纳德·谢尔维、简·艾布拉姆和霍华德·莱文发表的三篇论文聚焦于创伤精神分析概念化的不同方面。
谢尔维探讨了创伤的概念化是如何伴随着弗洛伊德一开始的理论发展的。他认为,夏科特的“休克”理论,以及创伤性事件和症状出现之间的“孕育期”影响了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的合作及其后来的思考。参考弗洛伊德的“事后性”概念,作者将创伤性事件和后来出现的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弗洛伊德的梦的工作联系起来。
温尼科特探索早期环境在创伤经历的最初起源中的作用。艾布拉姆对温尼科特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他的个人经历、弗洛伊德和克莱因思想的影响,到他后来对促进或阻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的关注,追溯了他的观点的发展。温尼科特的一些关键概念,例如“反社会倾向”、“虚假自体”的发展、“对崩溃的恐惧”以及他对退行的理解,都是他创伤理论的内在内容。
莱文首次描述了“创伤”一词在精神分析中的不同用法和含义。他概述了创伤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然后介绍了他对未表征的心理状态的研究。他提醒我们,弗洛伊德在工作中一贯强调:约束、容纳和转化多余的的刺激在心理学中起到核心作用。在莱文看来,分析技术必须灵活且直观地触及不属于神经症范畴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经常面临同一性问题、强迫性重复心身症状和“精神空洞”的患者。
来源: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2021年第4期
翻译:李梦楠
指导老师:张巍
END
编辑 | 于巧芳
审校 | 王礼军
原创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和译者所有。转载本文需经过作者/译者同意,转载时禁止修改原文,并且必须注明来自原创作者/译者,及附上原文链接。转载或合作请联系:366163553@qq.com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