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城市增量扩张式的发展已收效甚微。“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给当下的大规模城市造成了多种城市病,居住区与工作区分离,大量的潮汐交通和住房问题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有苦难言。
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更新改造成为重要议题
城市更新经历了将存量空间由易到难、由大到小的再开发过程。
杨浦滨江实景图
以上海为例,首先是城市中某些重要地段的更新,如上海杨浦滨江老工业区;其次是城市重要空间的复兴,比如上海k11;再者是老城区的更新,比如愚园路的更新;第四是老旧住区的更新,比如上海曹杨新村片区的更新。
当下最重要的更新目标则是前四种更新所剩余的一些小微更新,即“剩余空间”。
01
首先,何为“剩余空间”?
所谓的剩余空间是指城市中未能被充分利用的空间,这些空间往往不如城市广场空间、街道空间等容易引人注目,而是处于城市中的某个角落,通常也指那些不能发挥作用,具有消极性的城市空间。
——《城市中心区高架下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例如:高架桥下易被忽略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狭窄或不规则空间、屋顶空间、地形限制或特殊用地下无法规划或被废弃的空间等,都可以是“剩余空间”。
实景图 ©中冶赛迪
实景图 ©Eric Chan
这些剩余空间之所以无法或者无法被充分利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那如何积极、合理地利用这些城市剩余空间,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改善公共空间环境成为更新改造考量的重点。
高架桥下空间的改造
高架下空间的利用,已成为当今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高架下空间因其跨度和层高都较大的特质,让高架下空间的利用充满了想象力。
如印度孟买Senapati Bapat Marg高架桥下的被忽视的闲置空间的改造。
实景图 © Suleiman Merchant
Senapati Bapat Marg立交桥是一系列主干道的一部分,这些道路穿过孟买市中心,延伸至11公里,产生了严重的噪音污染,并在邻近地区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对人行动线产生了干扰。
从道路看向桥下空间 © Suleiman Merchant
整个项目最具变革性的部分,是在天桥结构本身下方的200米长的未使用空间中,开发一个社区空间,以解决立交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对该地区缺乏绿绿化和便利设施的问题。
蜿蜒的蓝色条纹贯穿空间的所有元素,以创建具有凝聚力的视觉系统,提供令人愉快和整体的城市空间体验。
03
屋顶空间的改造
比如意大利北部的家庭度假滑雪场地Falkensteiner Family Resort Lido,改造后占地面积约29300平方米。
整个度假村的场所位于风景优美的山谷脚下,建筑和设施围绕一个湖泊分布,呈圆环状。改造前的度假村场地面积有限,并且设施单一,和当地其他滑雪度假村竞争起来比较困难。
设计团队在对整个酒店项目进行勘测后,决定在屋顶将滑道和酒店巧妙地融合,并最大限度地优化度假村中的设施,提升家庭度假体验。
改造后
改造后的度假村屋顶呈波浪形的甲板外观设计,整个场地有四层,涵盖了滑道、住宿娱乐空间等等。
曲线动感的屋顶设计,让整个建筑外观很有动感。整个屋顶全长约300米,面积达到4900平方米,建筑中心高度达18米。
利用屋顶的垂直落差打造了酒店自己滑雪训练场,地面材质就是B.I.G设计的Copenhill相同材质的橡胶雪道。
实景图 ©Shma
04
建筑间不规则空间的改造
如巴塞罗制定的“城市针灸”城市更新战略,是“小织小补”最典型的案例:
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巴塞罗那创造了400多个可供人休憩娱乐的公园、广场及街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生活质量与品位,现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巴塞罗那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巷改造前后鸟瞰 ©金伟琦
北京凤凰汇•里巷(以下简称里巷)是国内城市中的综合公共空间的一个改造典型。其空间功能主要针对周边社区的居民,比如商贸、居住和休息散步等。
设计师们利用统一系列的景观雨棚和增加公共休闲座椅等方式对这个被忽视的地块进行改造,从宏观到微观,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干预方式来设计,全面提升了过去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
改造后的里巷流线清晰,满足了周边居民及游客需求,成为了一条专注于服务社区生活方式的公共性街道。
首先设计师们对该区域景观进行了整体提升,整个地块覆盖着一系列的景观雨棚网络,从视觉上破开了原本空旷的空间。这些同一系列且连贯的景观雨棚不仅提供了遮阳场所,在夜晚时它们顶棚会亮起,提供灯光照明。
舞台空间 ©金伟琦
它们仿佛是一座又一座的群岛,被设计成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儿童游乐区、绿植区、公共休闲长椅……最中心的景观雨棚也是一个多功能的露天平台,可以作为舞台来举办各类室外活动,为未来里巷的居民们的公共活动的拓展创造了可能性。
设计还对商户的沿街立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采用横向百叶的设计语言统一起来,这样在视觉上就有了更强烈的主题与关联性,使场域内部的不同商户都能够统一协调起来。
它从一个未被充分利用、与周边环境脱节的地块一跃成为极具吸引力、功能性和拥有灵活设施的多元化公共休息空间,这一转变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该地块的经济发展。
05
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
上海宝山滨江(一期)岸线位于长江与黄浦江交汇之处,水域开阔,改造前滨水岸线以混凝土防洪堤和防汛通道构成,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改造前 ©大观景观
对剩余空间的关注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一个城市中有着无数低效利用的潜力空间亟待激活,捕捉住这些剩余空间,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能够大大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与品味,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对城市“剩余空间”的再利用,将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