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背后

财富   2024-09-24 22:58   北京  

今日大涨,近百股涨停、成交创近4个月新高、沪指创近4年最大涨幅。

久违的牛市氛围,讨论区有点沸腾。降息、降准、降存量房贷、平准基金……今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信息量很大,利好密集。

今夜,有的聊聊


大涨,是对坚持信仰最大的褒奖。


几分回甘、几分畅快。因为,今年所经历的行情,让投资变得艰难,动摇者早已出局,成为看客。

9月18日,上证指数盘中2689点,创出5月底开始的本轮调整行情的低点。同时,当日主要指数估值,已经跌破A股历史上的4次大底。

这时候,如果你能脱口而出上述这几次底部,对于今日的大涨,你可能会很淡然。

因为经历过,会懂得,万物皆周期。

2000年以来A股共出现过4次典型的底部,分别是2005年6月6日的998点、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以及2019年1月4日的2440点。

上证指数历史4次底部点位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9月24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9月18日,有多低,数据更加直观:

  • 上证指数、万得全A、沪深300这3大指数的市净率均低于1.3倍,均低于此前四大历史底部;

  • 从全市场来看,破净股数量超800只,占比则超15%,高于此前四大历史底部。

近期指数估值与历史4次大底比较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9月24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在这样低迷的行情下,唯有信仰能够支撑前行:错杀,不会一直存在。价值,终将归来。


在这期间,更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在用行动兑现信仰。


上市公司,回购已创了新高。

回购,简单来说就是上市公司自掏腰包从二级市场买回自家股票,可以说是对自身投资价值的认可。

2024年截至目前,已经有2300多份回购预案出炉,累计计划回购规模达到2007.82亿元,已经超过了历史任何一个完整年度。

历年回购预案公告回购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9月24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国家队,持仓创了新高。

国家队的动向,也是不少人观测的投资风向标。

根据基金公司公布的定期报告数据,可以发现“国家队”中的中央汇金,当前仅出现在了股票类ETF的大名单中。

基于此统计,可以发现:截至今年年中,央汇金累计持有ETF基金规模达到了5905.44亿元,是年初的4.73倍,急速攀升,创了历史新高。

中央汇金基金持仓规模变化(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今日,守得政策出鞘,一切可期。

下面带来中信证券研究部对于新政的最新解读,继续保持思考力,挖掘新政背后的投资信号。


   股票策略方面,政策信号明确,提振市场信心。

首先,政策直接改善市场流动性预期。最新政策以创新货币政策支持权益市场发展,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直接改善市场流动性预期。长钱长投的“类平准”资金有望增量流入、扩大投资范围,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股市有望加速,提升市场短期风险偏好。

另外,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进指数化产品创新。其次,政策信号更加明确,货币政策宽松预期落地,预计未来其他增量政策的加码也在路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鼓励股权投资。本次会议提出将发布关于促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循环,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优化考核。

最后,政策批量落地效果有待观察,价格信号拐点有望提前。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延长两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等地产五项政策,旨在促进楼市价格企稳。内需疲软、通胀低迷的状况有望改善。

以下是细分政策的对应解读:

   超预期降息

央行宣布逆回购降息20bps,时点和幅度都超出市场预期,降准基本符合预期。

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而且当地时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bps,使得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缓解,给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打开了空间。

本次发布会前,市场对近期降准的预期较强;降息的大方向预期比较一致,但是部分投资者认为银行息差压力较大,降息需要再等一段时间。9月24日发布会上,央行提出将逆回购利率下调20bps。此次下调不仅在时间上早于市场预期,而且幅度上也大于前几次降息。后续来看,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提到,预计10月的LPR报价将跟随下调20-25bps,同时银行存款利率也可能在近期下调。另外,央行宣布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bps,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近期虽然政府债发行量不算特别大,但是逆回购操作余额接近1.5万亿元,降准资金可能会部分置换逆回购。央行在会上还提到“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我们预计12月可能是下一次降准的观察期。

本次政策组合拳充分体现了央行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和取向,有利于改善投资者情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上我国降息和降准一般会间隔一段时间实施。而本次在7月的降息后,9月同时宣布降息和降准。

二是降息的幅度较大。此前5次逆回购降息幅度都是10bps,上一次20bps的降息还是在2020年3月的新冠疫情流行期间。而且在本次发布会上,央行提到预期后续LPR会下调20-25bps,也属于较大幅度的LPR降息。

三是提前预告了下次降准。央行不仅宣布近期将降准50bps,而且还预告年内可能再次降准25-50bps,这种预告降准在历史上也很罕见。货币政策支持有利于增强信贷需求,不过考虑到整体经济的弱复苏形势和央行的防空转政策,信贷增速在年内可能还会小幅下滑。

   银行利好

对银行板块而言,政策靴子落地,负面影响幅度有限,对银行投资直接利好。

1)利率政策落地,息差影响中性。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对银行资产端定价有负向影响,同时后续的LPR、存款利率下降将对银行息差影响中性。

2)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助股市资金流入,利好指数权重股。互换便利工具增加非银机构融资便利并定向投资股市,再贷款工具有助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主体资质和流动性好的指数权重股更具实操空间,上市银行直接受益。

3)风格延续,底层逻辑夯实。我们认为,以红利为代表的资本市场风格的背后,是投资人风险收益比变化的结果,银行基于“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载体,在风险底线和盈利预期稳定下,偏高的分红收益具备配置空间。

4)回调带来配置空间。前期受存量房贷调整预期影响,中信银行指数短期内回调10.98%(8月27日-9月11日),当前5.39%(截至9月23日收盘)的分红收益率水平具备显著投资价值,建议积极配置板块。

5)投资组合:短期建议关注分红收益率高的公司,中长期仍需重视个体价值。市场风格延续下,分红收益率高、业绩和风险数据稳定的银行短期更具弹性。

   地产宽松

地产政策方面,预计居民置业负担和置业门槛进一步下降。

2024年6月底,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5%。我们预计到2024年年底,我国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将降低到3%左右,有望增强自住需求买房人释放需求的可能性。此外,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符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的新特点。

由于此前已经显著放宽了首套房的认定标准,故在按揭贷款中的二套房比例较低,我们估计在10%以内。降低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的实际影响相对有限,但匹配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我国的房屋供给从总体上来看已经不再紧缺,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限制居民购置第二套房屋。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则有助于控制因提前还贷而产生的二手房抛售压力,也有利于稳定居民对消费的信心。

当然,由于不同区域的按揭定价差异比较大,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存量按揭贷款利率定价最高,所以房贷政策调整对一线城市居民的边际影响可能更大。我们认为,此前一小部分居民为了提前偿还高定价的按揭贷款可能会被迫卖出二手房,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之后,这种被动卖房的行为可能减少。

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保障房再贷款政策,延长金融十六条和物业经营贷政策的有效期,这有利于打赢保交房的攻坚战,也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5月央行推出了再贷款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但由于各地租金下行,保障性租赁住房回报有限等多方面原因,截止目前3000亿再贷款落实比例不高。

我们认为,增加央行出资比例,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成本负担,虽然再贷款的撬动资金总体规模或有所降低,但有助于尽快推动再贷款工具落到实处。物业经营贷款和金融十六条对房企维持在项目层面必要的资金流入关系重大,也切实关乎保交房工作,此次延期在情理之中。

我们认为,保交房不是保在建,保交房针对的是有交付义务的项目后期的顺利竣工交付,不涉及已开工未销售部分,更不涉及未开工的土地储备。大多数资金困难企业的预收账款科目在2024年中期已经大幅下降,我们对保交房攻坚战的顺利收官保持乐观。

   长钱长投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将从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和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等方向出发促进长期资金入市。

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虽然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已达22%,但其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介绍,将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总量和结构上,预计后续政策将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尤其是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创新,让更多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指数产品即可享受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红利。引领作用方面,预计后续政策将从完善制度环境出发,通过提高中长线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促进险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改善资本市场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等,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

央行流动性支持开启,非银机构权益投资能力显著提升。

此次改革是人民银行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其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的政策值得重视,该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继而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能力。

同时央行明确,通过互换便利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规模层面,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变动超预期,经济基本面超预期下行,汇率波动风险。

新政解读专题礼包


添加中信证券福利官,回复“新政解读”,领更为详尽的地产、货币政策新政解读专题研报礼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键前往。

👇👇


—完—

本文中信证券研究部观点,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9月24日发布的《中信证券:联合解读金融地产新政》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公众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有价值的投资干货都在这里 
中信证券官微
(citics95548) 
欢迎长按识别关注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官微,能为您提供账户开立、业务办理、投顾资讯、账户提醒等综合智能服务,为您的财富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