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纹饰解析(之一)

文摘   文学   2024-12-15 08:42   北京  




古玉纹饰解析(之一)


我国玉器发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且每个时期的玉器风格特点都不同,从商代开始到清代经历了多少个改朝换代,各种纹饰的雕刻技法、构图、表现的主题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重视。我们可以从玉器纹饰中欣赏到玉器风格还能从中品位到历史韵味,那古代玉器纹饰有怎样的不同呢?


瓦沟纹

瓦沟纹,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主要纹饰,这种瓦沟纹,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随器物形体的走向而游动,它的下凹和上凸,缓和而又自然,大多数的红山文化玉器特别是勾形器和勾云形佩都有这种纹饰。

勾云形玉佩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天津博物馆藏


青绿色,边缘带褐色沁。器体呈长方状,片雕,双面纹饰,边缘磨薄,整体均饰瓦沟纹。上部中间钻一圆孔,中部镂空雕对称的两个勾云形孔以示眉眼,下部磨制七对兽齿,四角各琢一朵不规则勾云,雕琢工艺技法具红山文化玉器典型特征。


象纹


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随着气候的变化,人类的捕杀,大象渐渐从中国古文明区逐渐消失,象纹这种曾经十分流行的古老纹饰也渐渐消失,在古典家具的制作中,象纹的应用已是十分罕见。

商代象纹铜铙


凤纹


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崐崘,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寕。”

 ——《说文解字》

释意:

凤,神鸟。天老说:“凤的形象,像鸿前麐后,蛇头鱼尾,鹳胫鸳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 四海之外,过崐仑,饮水于砥柱,濯羽于弱水河,暮宿风穴。凤鸟现则天下大安宁。”

新石器 石家河文化

1955年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出土

最大直径4.9厘米、厚0.6~0.7厘米。

两面镂空透雕相同的纹饰。凤圆眼,尖喙,长长的头羽往后飘拂;双翅较短,琢刻三根上端带豆芽形弯钩的阳线羽纹;长花尾分为两叉,尾端上翘与凤首相接。此件玉凤优美的造型,充分展现了凤作为神鸟和百鸟之王的优雅姿态。

商代 凤鸟

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13.6厘米,厚0.7厘米。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凤,作仰身回首状,冠、喙如鸡,短翅长尾,尾羽分作两股交叉,翅上琢出阳线翎纹,姿态极为生动,显示出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西周时期的玉凤饰以图纹的形式琢刻在器物上,多数为双面纹饰,线条婉转流畅,双勾琢制。

鹰钩形嘴,单圆圈目,头顶有一柱形高冠,或回首、或挺胸前视,皆为侧身状。


凤凰是神鸟之一,古籍和神话传说中,经常会有记载。凤,又称为玄鸟、凤皇、凤鸟、凤等

西周玉凤可见单个为器物者,他们之中有的做扁平状,有的以立雕和圆雕形式出现, 其形虽与纹图形出现者相似,但是总体来说,更加简朴典雅,造型更加神奇美丽。

中国从古至今对于凤鸟都极为推崇,把许多美好的思念追求都寄托到它身上。到了唐代以后又把凤鸟比作为帝王后妃,凤凰成了龙之后最高的神鸟。

说文将它描述成集众多鱼鸟虫蛇的特征为一体者,人们也将凤比作德、义、礼、仁、信等崇高伦理的标准,能够看到凤的出现,则“天下安宁”

春秋时期玉鸟,偶有玉鸟和玉鸟纹出现,此时期较多写实性的动物已很少见到。多为抽象纹饰。

春秋时期玉鸟早期以短密的双勾线琢制,中晚期加以隐起的阴线刻纹。

此时期玉鸟一般较为简单抽象,仅嘴和眼睛很少的一部分写实,其余较为抽象神秘。

战国时期玉凤较为常见,除单件器物外,亦可见龙凤并体或以纹图形式琢刻在其他玉器上。

单体玉凤


片雕或者镂雕的形式,形做鹰钩嘴、圆目、口微张,脑后有一冠后摆卷曲,足似有似无,或呈鹰爪状,尾部分叉且细长,呈侧身侧视状。

双凤并体形

凤纹和单个玉凤相似,不同是两端为凤首,两凤之身尾于器的中部合并为一一体。

安徽出土

汉代凤鸟的特点是继承了战国遗风,并有所演变而来。

西汉早期的凤鸟,和战国中晚期相似,鹰钩嘴呈微张状,挺胸、回首、曲颈。

有的做口衔小虫状、尾细长且分叉较多,头上的凤冠也有多组分叉,眼上部出现浓眉,羽翅处出现竹节形纹。

镂空龙凤纹玉璧

双凤玉璧

双凤玉璧

凤鸟纹玉璧

西汉

直径16.5、厚0.4厘米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玉质青色,半透明。玉璧两面纹饰一致,纹饰分为内外两区,两区间以绳纹间隔,璧外缘雕刻一周阴线。内区饰蒲纹;外区一周均匀分布三只凤鸟,凤鸟昂首,高冠,圆目,尖勾喙,屈体,展翅,卷尾;该璧破损成四块,粘接修复成型。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