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还能院外管理?这篇中国专家共识来支招!

学术   2024-11-25 20:20   浙江  


引言

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CIM)是抗肿瘤治疗中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也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副反应 [1]。2024 年 11 月 14 日~ 17 日,2024 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在西安隆重召开,在 11 月 16 日的肿瘤支持治疗分会场中,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对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表的《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院外管理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解读。丁香园肿瘤时间特将该讲课内容整理如下,旨在与各位读者一同交流学习!




CIM 预防性干预严重不足,院外干预尤其值得重视





CIM 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结合 2023 年最新发布的《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可见,我国肿瘤治疗相关 CIM 的总体发生率为 44.7%,其中 36% 的患者表现为多血细胞减少,即不仅白细胞减少,还可能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在这些患者中,有 10% 的患者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三级以上的占比为 30%,血小板减少为 20%,贫血约占 14%。


在临床治疗中,CIM 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例如导致药物治疗减量、脏器缺血缺氧、发热和严重感染等,最终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生存时间。然而,《报告》的数据却显示,大多数临床专家低估了 CIM 对患者化疗的影响。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为例,专家报告的预防性用药率高达 92.8%而患者报告中,仅有 62.4%,临床专家对 CIM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存在较大不足,CIM 的预防性用药情况仍有待改善。《报告》还指出,本身具有 CIM 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可能接受 CIM 预防性治疗,然而这些患者中仍有 57.6% 会发生 CIM。


综合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 CIM 临床管理还存在较大挑战。而随着肿瘤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临床上对于肿瘤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住院时间越来越短,大多数患者可以在 1~2 天治疗后快速出院,这导致 CIM 在院外的发生率远高于院内。因此,构建医护、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院外管理体系对于 CIM 的管理至关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院外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该共识」)应运而生。制订该共识的目的,是形成用于 CIM 风险评估和分层的工具,以进一步明确个体化的治疗推荐;同时强化 CIM 相关的患者教育,指导患者积极配合院外自查和防治;最后,共识的发布还将填补国内相关指南共识的空白,指导医务人员并协助患者和家属做好院外 CIM 管理。






5 个方面,全面解读共识内容




➤ 共识制订的方法学


该共识结合国内外指南共识、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临床实践经验,由 84 位肿瘤学专家经过数轮会议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共识推荐内容。其推荐内容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相结合的分级。

表 1: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


➤ 对肿瘤治疗相关 CIM 进行定义和分级


根据该共识,肿瘤治疗相关 CIM 是指抗肿瘤治疗(包括抗肿瘤药物治疗、放疗、细胞治疗等)引发的骨髓抑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根据不同血细胞减少的程度,肿瘤治疗相关 CIM 可分为 4 级。

表 2.肿瘤治疗相关 CIM 的分级标准


肿瘤类型、治疗药物的种类、治疗方式、国家/地区/种族等因素均可影响肿瘤治疗相关 CIM 的发生率,化疗药物所致的 CIM 发生率高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而相较于单用 ICIs,化疗联合 ICIs 的治疗方案更易引发 CIM。此外,靶向药物所致的 CIM 也因靶点不同而具有较大异质性。而相比于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的 CIM 发生率更高,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期间 CIM 发生率较放化疗更高。

➤ 肿瘤治疗相关 CIM 管理原则




共识指出

所有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均为肿瘤相关 CIM 管理的潜在人群具体原则如下

院外管理重在预防,同时应防治结合。

出院前应充分评估 CIM 的风险因素,包括抗肿瘤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以及患者自身风险因素,加强个体化管理。
根据 CIM 的类型和风险分层,制定院外管理方案。
重视院外 CIM 治疗后再评估。

注意排除其他因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出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他非肿瘤药物诱发,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诱发等)导致的三系减少。

院外管理需要医生、护士、药师、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


➤ 形成肿瘤治疗相关 CIM 院外管理流程,并提出针对性管理意见


该流程涵盖了患者治疗结束后出院前的风险评估,包括对治疗方案的风险评估和患者的教育,以及如何处理患者出院后的出行情况。

在出院前风险分层方面,专家组确定了 13 个常见且重要的风险因素,并根据投票结果赋予表中所述风险因素不同的分值,根据总分进行风险分层:0 分为低危人群,1~2 分为中危人群,≥ 3 分为高危人群。

在出院用药指导方面,该共识强调个体化干预:肿瘤患者出院前应根据 CIM 的风险分层、 CIM 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等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给予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途、用量、用药时间、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项。此外,该共识还建议,当存在 CIM 高风险或同时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时,可联合采取多种预防和治疗措施。

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管理需求,该共识一共提出了 8 条具体推荐:

1.对于 CIM 的高危人群(总评分 ≥ 3 分,其中第9~12条风险因素特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风险)以及须接受足剂量或剂量密集方案的根治性或辅助性化疗的患者,推荐在接受抗肿瘤治疗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预防(证据等级:中,强推荐)。


2.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需根据既往预防性应用 G-CSF 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证据等级:高,强推荐)。具体而言,对于未接受 G-CSF 预防的患者,若存在感染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可考虑使用 rhG-CSF(5 g/kg,1 次/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从最低点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否则无需给予治疗;对于已预防性应用 rhG-CSF 的患者,应继续应用 rhG-CSF 治疗;对于已预防性应用PEGhG-CSF 的患者,通常不需额外给予 rhG-CSF 治疗,如中性粒细胞计数 < 0.5 x 10的持续时间 ≥ 3 天,可考虑使用 rhG-CSF 治疗。


3.建议 CIM 的高危人群(总评分 ≥ 3 分,其中第 9~12 条风险因素特指血小板减少相关风险)在接受抗肿瘤治疗后预防性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4.对于发生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使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TPO)、重组人白介素-11(rhlL-11)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进行治疗(证据等级:高,强推荐)。


5.不建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肿瘤治疗相关贫血的预防(证据等级:高,强推荐)。


6.推荐输血或 EPO 用于肿瘤治疗相关贫血的治疗(证据等级:高,强推荐)。


7.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将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疗法或推拿疗法作为辅助治疗(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8.根据肿瘤患者出院前的风险评估结果,针对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证据等级:低,强推荐)。具体而言,高危人群建议隔日复查 1 次血常规;中危人群建议每周复查 2 次血常规;低危人群建议每周复查 1 次血常规。

上下滑动查看
 

➤ 制订科学的肿瘤治疗相关 CIM 院外管理协作模式


肿瘤相关 CIM 的管理不仅需要组建专科医师、护士以及药师组成的院外管理团队,还需要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患者家属的协助管理。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短视频等已成为管理肿瘤病人的一种新模式。最后,居家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营养评估,调整饮食结构,及时接受有效的营养指导。


小结:



《中国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院外管理专家共识》是一项整合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的重要文件,其核心目标是创建一个 CIM 风险评估表和相应的院外管理方案,帮助医务人员迅速识别患者面临的 CIM 风险,并据此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鉴于患者及其家属对 CIM 问题的认识不足,该共识特别强调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详细的教育内容及院外管理方法,以促进他们更加系统、安全和规范化地参与到 CIM 的院外管理中。

鉴于既往临床实践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肿瘤治疗相关 CIM 院外管理体系,《中国肿瘤治疗相关 CIM 院外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管理策略,还为专科医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明确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改善 CIM 的院外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淇, 姬发祥. 抗肿瘤治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研究与进展[J].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 3(2): 293-299. https://doi.org/10.12677/jcpm.2024.32043

[2]沈波. 《中国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院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 中国,西安,2024年11月16日.


整理:Nina;编辑Bree

投稿sunjiamei@dxy.cn

题图 图虫创意



丁香园肿瘤时间
肿瘤时间是丁香园旗下的专业平台,这里有医生同仁分享经验、解读指南、追踪前沿,是肿瘤医生的充电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