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擦边文化孰是孰非
最近前体操冠军吴柳芳的擦边视频事件在互联网持续升温,相信各位都早已有所耳闻,我在这里也就不多赘述。
主流的观点分为两派,支持者认为吴柳芳不偷不抢,凭本事赚钱,不应该遭受非议;反对者则认为作为国家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谋取利益,有损形象。
一时间,衍生话题也是漫天飞舞,譬如体操名将生活所迫无奈擦边营生,冠军退役后一职难求,为什么有人嫁入豪门而有人却只能苟且存活?
截止到目前,吴柳芳的抖音账号已解除禁止关注,其粉丝数量已超550万并且还在不断上涨中。
其实,擦边文化一直是短视频平台的“生存”之道,早在虎牙斗鱼等直播软件盛行的年代,擦边视频就占据一席之地。它是时代的产物,只是当演绎者从被贴着标签的“不良”个体,发展为曾经代表国家驰骋赛场的优秀运动员时,很多相对传统的观众就很难接受了。
但这种文化的兴起,凭借个人很难实现,背后一定有机构公司,甚至是媒体集团的推波助澜,并逐步形成一种产业。
2
美国网红的“励志”故事
上周OnlyFans(著名的社交平台,带成人内容,拥有1.2亿用户,博主通过招揽粉丝付费订阅获得收益,全站订阅金额超过17亿英镑)有一位名叫Sophie Rain的网红,晒出了自己过去一年在平台上的收入,共计4347万美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一位网红,在网络上的收入比NBA当下最著名球星塔图姆的年薪还高,并且这个收入在OnlyFans只能排到第4位。
说起来Sophie Rain的故事也是非常“励志”,并且充满奇幻色彩。
2021年,Sophie Rain还是一位餐厅服务员,拿着最低工资,身处贫困的移民家庭,父母更是负债累累。
TikTok是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最早她发了一些对口型的歌唱视频,因为年轻漂亮以及不错的自身条件,很快收获了一波粉丝,已然成为一名小网红。
当然,这种流量的价值还非常有限,她继续做着服务员,不定时发几条视频,直到她撞上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2023年网上突然流出了一段10分钟左右的不雅视频,其中的女性身着暗黑蜘蛛侠的Cos服装,长相酷似Sophie Rain(至今也不确定是不是她本人),该视频迅速走红,大家纷纷猜测视频里的女主究竟是不是这个小网红。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国内的平台这两年也试图营造这种剧本,只是苦于没有火起来。
但真正让Sophie Rain火遍全网的,是因为视频不知为何被全网删除了。一时间引发了“一片难求”的滑稽场景,到处有人发问,你看过Sophie Rain的蜘蛛侠视频吗?有链接吗?可以分享吗?
其热度堪称裂变式增长,Sophie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先是开直播自证清白,说视频不是她,只是非常像而已;随后又买了一件同款蜘蛛侠Cos服,开始跳擦边的舞蹈;最后,她索性接受这个丑闻,并正大光明的用它来改善生活了。
于是,Sophie在OnlyFans上注册了账号,开了订阅,每月5美元。
顷刻间,1000万人购买...
3
幕后团队的力量
在后面的一系列报道中,有人就发现,Sophie Rain如果没有幕后团队的策划,是无法完成这种逆袭人生的神操作。
首先是她年入4300多万美金的新闻,就在英语世界中成本最低的印度新闻网站上疯狂铺稿,据团队内部成员透露,成本花费基本上要达到10%的总收入。
其次,她的名字单月搜索次数高达不可思议的500万次,这种主动搜索行为被猜测由团队协助操作,并且最初全网删除视频也显然不是个人所为。
最后是OnlyFans的消费结构,5美金每月的订阅费用只是门槛,而真正的大头在于小费,这需要在1对1的沟通中去实现,所以这里就衍生出另一个产业链,代聊。
有专业人士计算过,营销10%,平台抽成20%,代聊成本20%,再扣除团队薪酬和所得税,真正到Sophie Rain手里的所剩无几(当然肯定比她做服务员要多得多)。
所以,准确来说,年收入4300万美元的,是她这个名字,而不是她这个人。
4
娱乐至死
Sophie Rain的故事富有奇幻色彩,当然非议也不少。
美国女权作家Rachel Wilson在看到新闻时就直言不讳:请不要把妓女叫做模特,谢谢。(model除了模特还有模范的意思)
再回到吴柳芳的擦边事件,尽管她和Sophie Rain爆火网络的付费订阅有一些本质区别,但是背后的炒作逻辑同样发人深省。
作为一名自食其力的网络红人,通过自己独特的作品赢得观众的喜爱,这一点无可厚非,作为旁观者理应表示尊重,但这绝对没到值得歌颂的高度,毕竟,就专长而言,她可以选择体操演示,体操教学,或者体操专业解说,而她最终选择拍摄擦边舞蹈视频的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更大,成功的几率更高。
有的时候,网红也是身不由己,背后的经纪公司,甚至媒体集团,为你量身定制安排好一切,即便知道会倍受争议,还是只能硬着头皮知难而上。
或许这也是一位国家运动员褪去光环回归普通人后,所需要做的最难抉择。
但无论如何,这个事件的炒作绝对是成功的。在管晨辰批评吴柳芳之前,后者只有5万粉丝,然而今日回归,粉丝数早已涨超100多倍。
又有谁知道这种批评,是自发而为,还是幕后安排呢?
“擦边文化”的背后看似是生活的无奈,实则是媒体集团为普通人准备的下酒好菜。
认真?那你就输了。
关注,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