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价腰斩后再腰斩
前几天,收到一条推送,说Burberry(博柏利)的股价大涨7.5%,原因是存在被Moncler(盟可睐)收购的可能。
看到消息,我非常震惊。尽管Moncler号称是羽绒服里爱马仕,但Burberry可是有着170年历史的老牌英国奢侈品牌,并且一直备受中国客户的喜爱,竟然也会陷入到被收购的境地。
根据Burberry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22%,降至4.58亿英镑。中国市场的销售跌幅达到21%,韩国市场的情况更为严峻,同比下滑了26%,只有日本市场实现了6%的增长。
其股价更是从最高点32.81英镑,历经14个月的连续下跌,最低来到7.38,基本上就是腰斩之后再腰斩。
2
卖不掉就烧掉?
继2018年《泰晤士报》首次报道Burberry烧掉价值超过2800万英镑(合2.5亿人民币,相当于2万多件风衣)之后,Burberry在最近5年所销毁的衣物、饰品和香水,共计已经超过9000万英镑(合8.5亿人民币)。
卖不掉宁可烧掉也不降价?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资本家把卖不掉的牛奶倒进河里,事实上奶农们也希望通过销毁过剩的牛奶来减少供应,稳定价格,在未来经济恢复时,能够继续以相对高的价格售卖牛奶。
放眼整个奢侈品行业,这不仅仅是Burberry一家的浪费行为,这更多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
LV,曾经被指责焚烧未售出的存货,他们说法是为了保持品牌的独特性,避免产品贬值;
2017年,耐克将未售出的鞋子和服装全部切割;
H&M,自2013年以来每年焚烧12吨未售出的衣服;
Richemont历峰集团(卡地亚和万宝龙的母公司),销毁了价值超过5.6亿英镑的名牌手表,因为他们担心产品流出后被未经授权的供应商低价出售。
各大奢侈品公司给出的理由不外乎保护品牌形象,防止商品贬值,清理过剩库存,甚至还有企业冠冕堂皇地表示,他们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回收一部分能源。
可是真相真的如此吗?
3
奢侈品行业的“谎言”
所有的奢侈品牌都不是稀缺产品,他们通过这些手段制造“人为的稀缺”。
首先,销毁过剩物品存在税收漏洞。在美国,在海关的监督下,企业通过销毁产品是可以退还99%的进口税。所以对这些奢侈品牌来说,衣物的成本其实并不高,高的的税收,试想一下,如果你打折出售的所得利润都不如销毁后的退税,那么为什么不把它们直接烧了呢?这样也省去售出的环节,还节约了人力成本。
其次,正品在市场中过多流通会带来风险。如果把滞销的商品廉价出售给个人或者打包给经销商,中间的不透明环节一定会形成与正品的价差,很多人可以从中牟利,甚至产生多次销售的竞争。同时,奢侈品牌们还担心,相对低的价格会损害自身高端的形象,所以宁可选择销毁,也绝不让利于客户。因为控制供给,就是控制价格。
最后,他们深知,如果每个人都能买得起,那么他们就不是奢侈品了,价格就是他们维护自身品牌地位的壁垒。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 焚烧衣物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服装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10%,超过国际航班和海运的总和。
- 处理纺织品的经济成本非常高,每吨的处理成本就超过45美元。2018年全球服饰行业生产了1500亿件衣物,其中30%的服装未被售出,50%以上的商品在生产一年后就被客户抛弃,每年至少有1200万吨服装需要被处理。
- 全世界约20%的废水来自织物染色和处理,制造一件棉质衬衫需要2700升水,一个人一年才喝1000升水。
谁来付这些代价呢?
自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4
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活的实用性,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消费者不再需要这种人造的稀缺,而更多地追求商品的透明度与真实!
所以Burberry的业绩下滑和转型失败,并不完全是市场竞争、经济衰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在这个时代,稀缺的不是奢侈,而是真诚。
往期文章: 马斯克从来都不是豪赌!那些扬言特朗普胜选就离开美国的名人都有谁? 印度股市已经悄然跌去2个上证A股的点数,这些新闻叠加一起看真是细思极恐 常州投资集团买入纳斯达克指数背后的真相 |
关注,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