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隔空骂战
经济学家任泽平和私募大佬但斌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隔空互怼”。这场争论始于他们对A股行情的不同看法,并逐渐升级到对但斌旗下私募东方港湾的投资业绩的批评。
时间轴:
- 10月2日,但斌对国庆节前的一波行情发表了分析,认为“这样暴涨,必有暴跌”。
- 任泽平则在10月4日发微博称,“预计A股开盘即收盘,可以早早下班”,并建议持股过节。
- 10月8日,A股市场在国庆长假后迎来首个交易日,开盘暴涨,但收盘涨幅收窄。
- 随后几日,A股走低,但斌在10月10日发文称自己早已警告风险,并批评那些鼓吹大牛市的“专家”和“学者”
- 任泽平在10月11日发文回应,指责某些观点不仅踏空,还在关键时刻唱空中国经济和公共政策,缺乏专业常识和道德底线。
- 他还批评但斌的基金业绩不佳,称好的就说是自己的功劳,差的就甩锅给公司员工和临时工。
- 但斌则回应称,作为经济学家,应该理性客观,而非用“阴谋论”和民粹主义来转移视线。
这场争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争论仍在继续。
可见A股的多空争夺进入白热化,不仅仅表现在买卖盘分歧巨大的场内,现在就连场外的嘴仗也打得异常火爆,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一般散户,也纷纷站队。
其实我倒是觉得,大家也不用过分在意专家学者的意见,在目前这个阶段,持股较重的一定看多,空仓等待的必然看空。
屁股决定脑袋,是不变的真理。
2
历史上的4次化债以及A股表现
相信最近大家听到最多的就是两个字---化债。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所谓化债行动,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旨在解决和减少现有债务的过程。这通常涉及财政政策和经济管理的决策,以确保长期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化债行动主要是为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减轻地方债务压力、清理和甄别地方政府债务,最终实现债务结构调整与降息。化债行动的对象通常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城投公司,这些企业往往依赖财政支持来运营。如果中央政府不出手解决地方城投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就得想办法解决地方城投的债务违约问题。
根据历史资料,中国历史上有四次主要的化债行动:
第一次化债(2015-2018年):这次化债主要是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快速膨胀、潜在违约风险增大的背景下进行的。财政部下达置换债额度,地方政府按额度发行,共约12.2万亿置换债置换存量政府债务。
第二次化债(2019年):这次化债主要是在债务压力较大的省市选择建制县作为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发行1579亿置换债置换隐性债务。
第三次化债(2020年12月-2022年6月):通过将隐性债务化解试点扩容,并在北上广试点“全域无隐性债务”,本轮化债累计发行1.13万亿特殊再融资债。
第四次化债(2023年-2024年):目前仍在进行中,已安排3.4万亿地方债额度支持化债,中央财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超过2.2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就这次会议的潜台词来看,2024年还有望新增4万亿以上的额度,2025年预估新增5万亿,所以这一轮我个人估计可能会有13万亿以上的新增额度。
我们从汇总表格不难看出,每一次的化债行动,都会带来A股一波非常可观的涨幅,根据规模理论上会超过15年的涨幅,但目前A股整体的市值已经高于2015年,最高涨幅会打一些折扣,并且目前世界处于经济衰退周期。所以我个人估计,如果本轮化债后续政策逐步跟进,开启牛市,那么A股的涨幅可能会在80%-120%(从最低点2689算起,目前涨幅20%)
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A股的牛熊周期,我在上表中同时列出了A股在化债期间内的区间涨幅,可以发现,除了第二次化债实现了盈利,另外两次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所以即使有牛市,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别人疯狂时,一定要谨慎。
3
近期操作
经过连续几天的下跌,大家又开始悲观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反复强调20cm的股票风险再加剧,千万不要追高,这一周创业板从最高点下跌了18%,科创板17%,很多人都损失惨重。
总体上看,A股的走势符合节前的预判,上到一个台阶,然后走一个上升途中的下降楔形。
目前这个楔形调整由30分钟升级为60分钟调整,30分钟级别满足反弹的条件,60分钟走好仍需要时间和空间,这里不排除封闭3080的周线缺口,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
我节前保留7成仓位,节后也没有冲动,一直保持6-8成的高低切换,周五接回了周二抛出的科创50ETF,目前仓位9成。
其实周五接回科创多少有点赌周六消息的意味,目前对于周六会议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但我想如果你看好未来有牛市,相信中国的国运,又何必在意这些波折和插曲呢?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始料不及无法预判的,你看我打字这会儿,朝鲜那头向前线部队下达了准备射击的指示...
关注,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