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最近终于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的客观文章,揭示了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真相。尽管美国政客每天都在宣扬与中国“脱钩”的信息,但这篇相对公正的文章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脱钩”可能性为零的原因。
1
合作共赢还是恶性竞争?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 (Jim Farley) 最近访问了中国,回到美国后,他撰写了一份报告,展示了中国电动汽车比西方品牌先进得多,以及传统的西方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面临“具体威胁”。 当然,这种威胁只是中国以更低的价格生产出质量更好的汽车。
福特实际上没有机会竞争。
福特预测,到 2024 年,其电动汽车业务将亏损约 50 亿美元。 为了弥补这一损失,福特正在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补贴,在密歇根州生产电池。但这是从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那里获得技术许可。
福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与中国合作是解决他们问题的答案。福特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在与中国当地公司合作后,其中国业务已实现盈利。
更有趣的案例是苹果。
2023年,苹果增加了对总部位于中国的供应商和中国制造基地的零部件使用,同时减少了对美国、日本和韩国供应商的使用。
苹果今年3月表示,将扩建上海的一个研究中心,并在香港附近的科技中心深圳开设一个新实验室。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主管杰夫·菲尔德哈克(Jeff Fieldhack)揭示了苹果在中国加倍努力的原因:“即使苹果想离开中国,它也需要10年的时间。这不仅仅是制造设备。这是一个巨大的组件生态系统。”
所以,这篇文章的结论就是: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美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工厂和整个未来。美国和中国已经是50多年的合作伙伴了,他们不可能真正脱钩。
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共存的方式,首先要让华盛顿更好的民选官员对美国的未来保持客观。我们将看看11月的大选会带来什么,但一如既往,我(作者)将努力推动一个美中合作的世界。
2
把欧洲拖下水
然而,就在文章发表几天后的10月4日,欧盟成员国以5票反对、12票弃权、10票赞成的投票结果通过欧盟委员会提交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投票结果反映出欧盟内部在加税问题上的巨大分歧,欧洲政商学界对欧盟无视成员国分歧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表示强烈不满。中方表态,坚决反对欧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
有意思的是,宝马集团在草案通过后立刻发表声明表示:投票结果对欧洲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事关行业命运的重要信号。现在需要的是欧盟委员会与中国迅速达成和解,以防止一场无人受益的贸易冲突。
德国投票反对增加关税这一事实是一个重要信号,增加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机会。
紧接着,梅赛德斯-奔驰也马上跟进,表示针对欧盟委员会早些时候批准的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我们坚信反补贴关税会长远地削弱一个行业的竞争力。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因此,我们认为欧盟委员会拟定的征收反补贴关税是一个错误,这可能会导致深远的负面结果。
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的是,欧盟和中国应当保持对话,并达成一个符合双方利益的协商解决方案。我们相信,双方能够找到这样的解决方案。我们呼吁欧盟委员会推迟其所决定措施的实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因此,我们紧迫地需要避免影响互惠互利贸易秩序的措施。”
3
幕后黑手
其实,明眼人都不难看出,想把欧洲拖下水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最大的受益人一定是美国。在未来美国降息周期的过程中,全球的资金很可能会回流中国,如果能够把贸易战成功引到中国与欧洲那边,相当于开辟了第二战场。
当然,这些动作也都和美国11月的大选息息相关,任何政治家都会在这个紧要关头大打保护主义牌,如何获得更多选票是他们现在最关心的议题。
在欧洲这边培养一些代理人,左右欧盟的决策已经是美国政客的惯用伎俩。我很早前就开玩笑说,进入21世纪以后,地球上真正有主权的国家不会超过10个。
这次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通过之后,我们中国方面的回应也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充满智慧。
欧盟打着的算盘就是,通过增加关税,胁迫中国来欧洲建厂投资。
怎料我们明确表示:谁投的赞成加征关税票,就会失去中方未来建厂投资的机会。
最终这个关税会不会加到中国的电动汽车上,我们还不得而知(个人觉得大概率会通过),但这个过程中的相互制衡和博弈,包括幕后黑手推动的尔虞我诈,不可谓不精彩。
有时候我也会感慨,我们国家是真有和西方列强们扳一扳手腕的底气了。
关注,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