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奎:走进米山磂(四)

文化   2024-11-05 18:53   山东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征稿启事及稿酬方案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原创文学作品集

走进米山磂(四)

作者 | 张玉奎

满山坡的阳光明媚地照耀着乱七八糟的乔木和稀疏的柿子树。部分山上栽植松柏,树在苗期,不能覆盖山坡碎石。天是那样蔚蓝,山峰与天空对接。道路就在山坡上开辟出来,往上看一大截才到山顶,往下看,村庄、梯田,山楂树、柿子树、栗子树林,以及栽种黄烟的土地历历在目,都在大下方,深切感受到山的高度。
奔上那道山丫,一旁有处场地,土质地面,极其简陋,面积确实不小,中间东西列向两排石桌。所谓的石桌,是支起了大薄板石充当桌面,粗糙的桌面没经过打磨和修整,青黄色的原采石,周边没有凳子。这也是一处停车场,可供游览的人员停车。整个空旷的场地上停了我们两辆车,其中一辆就是我们先前看到的那辆黑轿子,只有车在这儿,人不知哪去了。

场地东西狭长,西端靠大路的进口处一座铁皮房子,样色挺新,刚建不久吧。房子旁有太阳板发电装置,可供照明和监控。房前设置栅栏,围成一个小小的空间存放杂物。房门口向外是直通停车场的,径直可以出进,不受栅栏限制。门是锁着的,主人不在。栅栏外晒着一双黑色布鞋,说明是常有人居住在这里。

房子的南面是山的后坡,不在场地中。一条小径相同,于松柏丛中开出一块小地,建了两间铁皮房子,颜色鲜艳,与那所房子同时建造的。门关闭着,看样子是厕所,地上的踪迹判断,不常有人过来使用,基本就是摆设。站在这里,透过松柏空隙,看下去是我们转上来的山路,远远地在山下,遮遮挡挡看不全面。

场地东端南侧是山坡,一道东西向山岭阻挡。北侧下一道纵向山谷,下面明净的柏油马路两条,转着弯儿一同通上山来,就在这场地的入口处连接我们来的彩虹路。入口那里爬上来的角度很大,一辆黑轿子开上来,我们都在看它吃不吃力,能不能爬上来,结果还是没有我们想象的困难,屁股冒着烟缓慢地驶上来了。
下面的山谷里有几户人家。住山的人家就是这样布局,三户两户一簇,自成一统,也有的一户人家单独居住,环境极其幽静。那里有他们的烤烟房,连着好几个,这季节里都闲下来没有使用。一只黑狗显得那样个小,在房子中间跑着。

山间哪里有处平地呀!到处都是山,都是山谷,村庄也不平坦,一块象样的田地都看不到,而且,有的山是很陡的,山坡高高地从岩石裸露的高崖上通下来,连接着山下的溪流。缓坡上种植果树和黄烟,是山里人赖以生存之道。用“荒野之处”来形容并不过分,但这里有人类居住已是悠久历史,当地人深深喜爱这方神圣的土地,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和生活的家乡,世界虽大,却是他们心目中的唯一,没有唯二。

场地入口处的路边有块提示牌,显示李家庄地域。来的路上琴口村下方,经过一个村庄——“李家庄子”,是这样一个名号,多了一个子,我还曾思索过,这个字是不是多余?距离这里不近,难道那个村庄地域这样辽阔?早就闻言,米山磂地广人稀,果不其然!
西面山坡通下一条刚刚开垦出来的山坡路,碎石一地倒在路边,弯转着绕到山上后坡去了。道路倒也宽阔,只是没有深加工,还是马路的原始雏形。我在这处场地里逛游的时候,国先生已经沿着这条山坡新开路走了从一半的里程,曾回过头来望了我一眼,似在约我迈开脚步行动。我不知道山上的景致,以及后山是什么样子的,拔腿追随而去。我没有追上他,走到一半的路程就看不到他了。
山上下来一对中年夫妻,边走边交谈。那女的指着一条岔路说,可以上去的。继而又肯定地说,能够走上去。男的没有说话,两人继续沿着大路走下去。
山上松柏有年,檩杆粗细,比房子高了,新开的岔路在树林中盘绕上去,站在远处是看不进去的,近处开了山皮形成道路,比我们脚下的路面要窄许多。路面路边全是黄色小薄板碎石,走上去也是硌脚的。我的意向里,山上没有景致可观,不上去也好,尽管引起了那个女人的关注。我要赶紧脚步,追上老国,与他山顶上会面。
即将到达山顶那段最高的路面转了个弯西北而去,转弯的路边开垦了山坡,用挖掘机挖坑栽下一片山楂树苗,草丛中并不显眼,低矮的树苗今年栽下后时逢大旱,只是成活了,没有长起来,几乎没有生长。有苗在就会生长,今年不长明年长,几年后将是可喜的一片山楂林,红果累累,展现给人大丰收的景象,增加山里人的经济收入。我是农人,看得连连点赞。

上到顶上,道路还在延伸,前边站着老国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瞭望。一旁有所铁皮房子,栅栏小院,里面盛放着乱七八糟的物品,门锁着,周边都没有人。我立马想到,刚才遇到的那对夫妻,就是在这里观景后走下去的,山下场地边上那辆黑轿子肯定就是他们的了。
放眼望去,眼前这道山岭下,植被浓绿,沟谷深深,相邻的正是先前看到的那个盆地。盆地里的村庄只能看到一个,其余的被一面山阻挡,看不完整。盆地边缘的山峦层层叠叠,雾霭笼罩,西北方向盆地出口那道山路在高处明晃晃通到山外,似乎通去了前苏联。转了一圈,我又看到眼前这处洼地了。
脚下这道岭脊蜿蜒下去,不远处高度锐减。左侧的岭通上一条大道来,看样子通进洼地里去,路面在山岭沟壑间时隐时没。在山丫里时听人说,沿场地边上的大道北去,下去山就是回头村,分上回头下回头两个自然村。这时我猜测,面前通上来的大道可能是从回头村上来的。如今的回头,不用回头了,可以通达任何一个地方,进得去,出得来,不是过去的时代了——到此就得回头,除非你要上天。

国承善站在一处狭长而高的棚下,他在搜看山下的景致和地形,我掏出手机为他留念。我不知道那处棚式建筑在这山野之上有何妙用,难不成为游客乘凉之用?并新修了道路通到这里,为这山投资了。
山脊南侧是深谷,眼前的柏树遮挡,看不下去,我转动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到看下去的地儿,果然沟深险峻,不寒而栗。这风景实不多见,新颖别致,倒是吸引人的目光。山上风儿有些凉,也比山下的大。这才是我县真正的山区。我爱山区,因为我不是生长在山区的人,俺那地方,充其量也就算丘陵。
这里已是今天出游的最高点,站在高山之巅,望着美丽壮阔的山峦,我想到了这方神圣的土地上,笔杆子云集,出现了马圣泉、王金建、刘民荣、王福云等人,而且知道他们各自的村庄,王金建、王福云弯头河村,马圣泉米山村,刘民荣琴口村。秀山丽水,人杰地灵!

张玉奎,临朐东城人,文学爱好者。

书香临朐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临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