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高能周评:希望车企赚点儿钱

汽车   2024-06-30 08:25   辽宁  

我做过一期重庆论坛上关于“内卷”的发言,但这个话题太劲爆了,远没有达到巅峰,而是刚刚开了个头。后续还有更多的车企和高层表达了态度,而且日趋激烈。

可能很多车主看到的就是价格和销量的王者之争,但真正引起分歧的,其实还不止是利益,更是价值观的对立,把汽车产业推到了十字路口上。

更多的话我没法说了,如果我说透、说明白了,可能我这个账号也要跟大家说拜拜了。我虽然不怕得罪人,但我怕失去你们啊,你们就是我的软肋。

对,就这么严重。其实再深入下去也没用,因为谁都拿不到核心数据,说多了也白搭。

不过挺遗憾的是:真正应该发声的“裁判”,却迟迟不表态,不能不说,裁判不站出来定性,才是这场纷争一直拖到现在有点不好收场的原因。对这种涉及价值观的大问题,主管部门没有态度,就是纵容,无论是魄力不足,还是瞻前顾后,都不是理由。

今天,我想结合我以往的经历来说说,我其实能够理解广汽董事长所说的话,就是过度内卷确实会对整个产业造成伤害,而且是长期伤害。就算一些车主现在买到了便宜的车,但从长远看,这也是不可持续的。

老一代汽车人,用自己的艰苦奋斗,证明了中国有规模,有技术,也够努力,才把所有产业要素组合到一起,端出来全世界最便宜的车,让大家享受到出行的便利。

但便宜还不够,在后来的品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过程中,大家对车的要求更高了,纷纷开始追求车辆的价值,不仅要有设计,更要安全、要空间、要质感,还要智能。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但是这些年的车价,在配置大大丰富了之后,价格却更低了。虽然成本继续在被打压,更重要的是整个零部件供应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承受了越来越不赚钱的后果,干得越多的利润越少,加上付款周期,压力非常大。

整个自主产业链就像一根琴弦,越绷越紧,慢慢会失去弹力和音色,最终一断了之。一味地追求价格战,不是健康的产业格局。所以我是希望车企能赚点钱的,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而自主品牌刚刚走上正轨,有了好的势头,不能总是在低水平徘徊。

但现在的利润率都太低了,尤其新能源车,卖一辆亏一辆,这不是开玩笑。那怎么持续呢,没有子弹储备,怎么去参与国际竞争呢?

如果车企有钱赚,可以做很多事情。

首先,企业可以对潜在的消费者进行更多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关于产品和技术、驾驶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把正确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而不是现在这样垃圾信息多余有用信息。我在工作中参加过很多培训,像保时捷的三级赛车证,法拉利的驾驶培训,以及一些越野车的非正式培训,或者在活动中穿插的各种技能的展示,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我对产业的理解。

现在这一类的活动极少,所以你才会看到大量数码科技媒体涌入之后,因为没有对产业、对历史走向、对产品的起码的知识,导致一摸车就敢讲,一开车就失控,甚至在不了解很多基本规则的情况下,漠视、藐视、蔑视规则,造成各种奇葩的事故。

在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早期,国内是没有专业汽车媒体的,跑汽车这条线的人,会开车的都不多。那时候福特很敏锐,从美国找了经验丰富的杂志主编来中国交流,介绍他们的评价方法和角度。到现在我也很感谢福特,帮大家开了一个好头。

还有些企业拿钱出来赞助一些重要活动,我知道的最大的一笔可能就是德国大众赞助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其它还有奔驰赞助网球赛,赞助故宫和音乐会、时装展,宝马赞助民间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沃尔沃赞助高尔夫球和帆船赛,现代赞助足球赛,捷豹路虎建设希望小学等等。大家可能看出来了,外资品牌居多,没错,他们赚到的钱多,拿得出来闲钱支持有社会价值的活动,提升自己的品牌地位。在国外,汽车企业赞助的赛事和活动更多。

虽然是营销,但不能否认,有些活动如果缺少了企业的支持,可能就会办不下去,而那个领域可能就会有些人才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国内车企从诞生起就一直是薄利多销地发展,很少有余钱去做这种大型的营销投入。反倒是奇瑞、比亚迪在海外,因为利润足够丰厚,所以能够冠名当地的球队、体育赛事,用这种方式来拓展影响力。但是在国内,自主车企在文化体育方面,我几乎想不起来有什么表现,好像就奇瑞和贵州村超合作有些印象。其实,他们签约的明星代言可能都比这些赞助费多。

如果一家企业总是在盈亏线附近徘徊,这些营销甚至公益性的活动,根本就别想。

说了不少,但还有一件事我也必须要说,憋了好久了。就是自从苹果开始举办它经典的发布会之后,国内从科技数码圈到汽车车圈都开始效仿,它确实是很高效、信息量很大的一种形式,但是却有个致命的大问题:千篇一律。看几个你就会发现,怎么都一个样啊。无非就是PPT展示中间开一辆车出来,拍照合影结束。毫无美感,印象平淡。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发布会,还是在大约2001年前后,去西班牙参加的菲亚特Punto小车的发布,会上一支由专业演员齐心协力表演的舞蹈给我留下了巨大的艺术震撼。因为他们竟然用舞蹈,来呈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关键是,所有人都看得懂!那些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让发动机有了灵魂,艺术和机械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我的表达能力还是太有限。后来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见过那么精彩的发布会,有的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雷军一样的口吐莲花,直到雷军先生真身亲自站到汽车发布会的舞台,依然还是千篇一律。

这是非常需要补上的一课。中国有丰富的文化艺术积淀,但是还没能和大工业结合起来,所以我们现在仍然是追随者;直到某一天有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发布会的创新这种细节,我们才能成为引领者,而不是一个永恒的性价比杀手。

车企要怎么让大家理解你的品牌呢,怎么理解你创造汽车这个产品时所赋予它的激情和灵魂呢?你不能只靠用嘴说,更要依靠不同的艺术表达来呈现。那才可以感染别人,和你一起同频共振、感同身受,就像我受到的震撼那样,尽管那只是一辆不能再普通的家用小车。靠念经一样的布道是打动不了人的。

这些都是创新,都需要钱,所以,我希望企业能够赚到合理的利润,去支撑这些有品质的发展,我们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但是现在的内卷,已经伤害了所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没有底线的内卷,更是没有赢家。

这期的内容可能会挨骂,但是,还得说。

这里是高动能,我是高华,下期见。

高动能
汽车短视频、图文新媒体《高动能》,新车评论与导购的长期提供者,不玩虚、不偏向、不炫技。《高能车评》听得懂,《高能车讯》信得过,《高能周评》有格局。 致力于“为车主,说真话”,是信得过的消费高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