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了什么信号:各地密集成立“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
健康
2024-11-08 08:03
江西
编者按: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疏于阅读的人能有华章问世,能有高论示人。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登高望远、广引博征、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才能厚积薄发,立自家之说,论自家之言。不久前,江西、甘肃、广西等地召开省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一个名为“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新机构频频登场。事实上,早在去年,“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就已正式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由多个重大战略领导小组合并而来,从更高层面、从战略、从全局上来谋划这些区域重大战略,系统统筹各个战略之间的重大政策。国家发展,就像下一盘大棋,每个区域都是棋盘上的关键棋子。这次重大调整,我们可以调整概括为从“平均对待”到“扶优扶强”。因此,新的区域发展思路是:解放经济发达地区的束缚,让东部自由发展,而中部、西部、东北则提供保障和后勤支持。作为大国,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南北差距、东西差距、省内差距、城乡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近年来,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国家层面形成了四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一)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等广为人知。这些战略已经推行了20多年,其中,加大对中西部、东北地区的转移支付,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加大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都是政策倾斜的体现。(二)在“区域重大战略”方面: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五大战略成为焦点。这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是重要经济增长极,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则是流域战略、江河战略,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并重。过去几年,国家层面连续多次召开相关区域座谈会,推出一些列新政策新举措,要求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除了各自区域内部的政策之外,不同区域之间的衔接协作,成为新一轮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各次会议梳理,中部、西部和东北要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与其他区域的合作。无论是财政、养老金的转移支付,还是东部地区向中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抑或粤苏浙沿海三省与东北三省干部的密集交流,以及沿海发达省份对于西部欠发达直接帮扶,都是体现。其一,中部、西部、东北都是主要受益者,也是区域均衡发展的重点所在。这几年,无论是从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养老金转移支付来看,三大区域都是最大的受益对象。尤其是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等战略的横空出世,让“内陆崛起”成为区域经济新的现象。这些年,转移支付、产业梯度转移、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等都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其二,在省内,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自从顶层设计提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以来,强省会与副中心迎来此消彼长的新时代。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多份文件,要求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严控撤县建市设区。没了强省会战略的制约,一众区位、产业优势兼具的三四线地市,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其三,沿海地区要引领现代化发展,面临更大的考验,唯有创新驱动作为突破。如果说中西部还能借助大投资大基建拉动GDP,那么东部地区更多只能靠创新来突围。目前,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步入新常态,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外贸驱动正在被创新驱动、消费驱动所替代,新质生产力成为区域竞争新的胜负手。其四,区域协调发展,不是一刀切,不是绝对平均,而是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正如顶层设计所强调的: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全国一盘棋,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而中西部、东北省份则要担起粮食、能源以及产业安全备份的重任。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协作起来,才是更好的协调发展之路。三、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地区如何更好把握角色和定位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海南自贸港等各个区域,地理位置相互毗邻,经济、交通、产业、文化高度重合又深度交融。如今,政策导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的重点,是培养最优质选手,发展最发达地区,让这些地区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有两个抓手:新质生产力+统一大市场。通过科技突破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来带动和盘活各个区域、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大国战略的腾飞。而这个过程中,每个区域的发展潜力不同,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所以不可能均匀发力,必须有进有退。①东部地区:大国经济的动力火车头和科技发动机。作为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东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均居全国前列。这里将集聚更多的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②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逐渐转向支持性角色。这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但并不意味着将被边缘化。相反,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支持性角色。这些地区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为东部地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中央也将通过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其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③都市圈战略:中央出面协调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都市圈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设立,为都市圈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未来,中央将更加注重都市圈之间的协同发展和整体布局,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集群。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开始了。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重磅消息:将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转移。紧接着,10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为这一决策定调。(一)基于全国一盘棋的区域协调发展考虑。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助于腾出空间,专注于科技创新;而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和传统制造业,可提高就业率,还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二)内需和市场转型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今年7月召开的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提出一个战略:在国内建立“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一直以来,东部地区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但随着国际需求减少,这种单一经济模式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迅速提升。数据显示,中西部铁路总里程已占全国近60%。交通的便捷性,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此外,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能源丰富、投资环境等优势日益凸显,承接东部沿海地区梯度转移的条件已成熟。再加上,这里的市场潜力大,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这次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由于各种原因,曾经被视为经济火车头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动力已经不如从前,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三)还有地缘政治和经济安全的考虑。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愈发意识到依赖外部供应链的风险。产业转移,正是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风险防范策略。2020年4月,高层财经会议上表示: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今年7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也在《决定》中提出一个战略:在国内建立“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看星星啊
致材料人: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