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瞪羚企业”

健康   2024-11-06 09:54   江西  

编者按: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疏于阅读的人能有华章问世,能有高论示人。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登高望远、广引博征、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才能厚积薄发,立自家之说,论自家之言。

今年7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一、什么是瞪羚企业
所谓瞪羚企业,主要指创业后跨过“死亡之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伯奇最早提出了“瞪羚企业”概念,以瞪羚小巧的体形、卓越的奔跑速度和跳跃能力指代增长速度高、成长空间大中小型企业,并从企业初始规模持续增长率两个维度界定瞪羚企业。
二、为什么要发展瞪羚企业
不论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还是更好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都需要瞪羚企业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正在加速重塑,在引发链式变革并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同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关键。这不仅为瞪羚企业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有利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也使国家更重视对以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人才与高能级资本为驱动的瞪羚企业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在新征程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要瞪羚企业在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上引领创新,肩负起未来行业领军企业的使命。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提升全球产业地位与竞争位势,需要瞪羚企业更好发挥优化市场结构、促进优胜劣汰的作用,在加快商业动态新陈代谢、更好适应国际变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产业向更高附加值、更高利润率的方向和模式迈进。
三、我国瞪羚企业发展情况如何
从头部瞪羚企业的情况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瞪羚企业持续涌现的国家,总数居全球第二。数据显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诞生瞪羚企业的主赛道。目前,全国各地已认定瞪羚企业超35000多家,分布于32个省市、92个行业大类。其中,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5个新兴领域的瞪羚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头部瞪羚企业更是集中分布在生物科技、软件服务和半导体等少数领域,汇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少数科技实力雄厚的城市。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瞪羚企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力促进了其成长。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瞪羚企业以2.4%的数量为国家高新区贡献了3.7%的营业收入、3.5%的实际上缴税费、6.1%的净利润,是新兴产业主力军和未来产业孵化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瞪羚企业呈现出明显的“975”特征,即超过90%的瞪羚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的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强度为5.0%,超过50%的瞪羚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
四、瞪羚企业发展有哪些趋势
近年来,我国瞪羚企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趋势。
一是加速向新质生产力的质态和领域集中。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瞪羚企业集中在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生物科技、软件服务、健康科技、电子商务和企业服务领域。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瞪羚企业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多数分布在生物科技、企业服务和人工智能行业,并覆盖新能源、软件服务、健康科技、集成电路、激光、科学仪器等多个领域。
二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瞪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而且创新效率远高于总体平均水平。
三是投资者信心增加带动企业融资能力持续提升。当前,创业投资总体上处于调整期,但越来越多的瞪羚企业获得了股权融资,反映出投资者对瞪羚企业发展的信心不断提升。
四是本地集群化、跨区域发展乃至出海布局的趋势日益显著。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内,瞪羚企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了产业生态系统。一些瞪羚企业开始通过贸易、绿地投资、并购、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进行更大范围业务布局,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例如,我国许多新能源汽车加快出海步伐,正在筹划甚至开始建立海外工厂,并在相关领域加大投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优势。
五、瞪羚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虽然瞪羚企业营收增长快、净利润额高,但面临着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有限、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贷款融资获取难度较大、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支持力度偏低的现实困境,资金难题尚未找到破解之法。在资金支持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对瞪羚企业的支持激励就需要从目前“后期筛选”和“锦上添花”的偏向,转向“早期甄别”与“雪中送炭”,同时完善技术转移市场,从产权保护、价格机制、信息壁垒等方面营造有利于瞪羚企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六、如何做好“早期甄别”和“雪中送炭”
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必须“练慧眼”“强心脏”“补大脑”,助力企业更好地跨过“死亡之谷”和“达尔文死海”。
 
 “练慧眼”,即提高精准识别瞪羚企业的眼力。在组织架构上,可以组建专家库和企业家咨询团队,为瞪羚企业的甄别与筛选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通过外部化引入和内部化培育的方式,打造一支“行政化编制+市场化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在治理能力上,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提高政府建设效能,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战略眼光与专业能力。例如,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和量化工具等辅助决策系统,以精准识别出有潜力、有前景的瞪羚企业。
 
 “强心脏”,即提升适时服务瞪羚企业的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迫切需要大量研发投入以巩固现有技术优势和探索未来新技术,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现阶段的金融体系对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存在明显的不足:财政资金“有心无力”,社会资金“有力无心”,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无力无心”,而资本市场侧重“摘果”而非“栽种”。因此,对于高成长性和高不确定性兼存的瞪羚企业尤其是准瞪羚企业而言,迫切需要打造一个多主体赋能的“强心脏”,提高其“雪中送炭”服务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推动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金,努力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多主体“同耕耘”“共收获”。同时,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耐心资本在识别、培育和壮大瞪羚企业中的作用。
 
 “补大脑”,即提振科学看待瞪羚企业的定力。现阶段从“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旧模式,转变为“放得活”“管得住”的新常态,亟待提振在识别、培育和壮大瞪羚企业时的定力,做到服务瞪羚企业时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搭平台、优服务,在孵化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交易市场建立、科技金融经纪人制度等方面发力。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对市场竞争行为的干预。特别是用好用足系统性政策工具,建立明确的激励相容机制,完善包括政府、企业、第三方服务等各主体在内的激励容错机制,重点把激励机制理顺,容许企业失败,创造允许有潜力的企业失败后东山再起、从头再来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与舆论环境。
七、如何更好地支持瞪羚企业发展
理论和实践已经表明,一个区域的瞪羚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与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当前,瞪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市场准入限制较多、耐心资本供给不足、上下游联动成效不佳等方面。接下来,需重点针对其发展所需,集中发力、切实提效,为瞪羚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更优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一是前瞻性部署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必须努力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准入空间。一方面,按照“标准引领、场景开放、市场推动、产业聚集、体系升级”的原则路径,通过基建配套、技术推广、场景示范、平台建设、标准制定,打造更加适宜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准入环境,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加快构建绿色能源准入政策体系,积极扩大数字产品市场准入。另一方面,按产业类别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实施方案,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一批新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标准引领规范准入、场景开放促进准入、协同监管保障准入的新格局。
  
二是增加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和长期资本供给。着力壮大耐心资本,综合用好股、债、期等各类工具,完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持续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发展壮大专业投资力量,着力提升机构投资者的科学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打通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的投资通道,扫除首次公开募股(IPO)退出渠道的政策障碍。引导地方优化财政出资引导基金的业绩评价考核标准,科学制定投资计划和基金规模指标,探索采取全生命周期整体核算、市场化估值的绩效评价方式。在市场向好时,强化对投入资本分红率(DPI)的考核;在市场下行时,提高再融资率的考核权重。对于通过考核的基金,允许其核销部分难以退出或投资失败的项目。此外,还需优化税收政策,更好解决基金税收等问题。
  
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与企业融通创新水平。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瞪羚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牵头重大项目,强化交叉前沿领域的前瞻性、引领性布局。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机制,强化对衍生高成长性企业数量、间接新增税收、就业岗位创造和工资收入提升等指标的考核,淡化对许可转让收入、直接新增税收等目标的考核。推动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以更好服务瞪羚企业培育和发展。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中合理合规适当向瞪羚企业倾斜。推动更多“链主”企业研提技术需求、开放应用场景、畅通协作配套,实现与瞪羚企业更深层次的融通发展。

看星星啊
致材料人: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