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24年银行业中期财报的相继出炉,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态势再次得到印证。本文聚焦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深入剖析其财报数据,探讨经营状况及未来趋势,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银行业发展的新蓝图。
据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的介绍,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产规模占据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1%,金融业总资产的55%,利润占我国商业银行同期净利润总和八成以上。这些银行因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连,对金融稳定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不仅巩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基础,还增强了市场信心,对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二、整体表现
从中期财报来看,当前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整体经营稳健,成为金融体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今年上半年,系统重要性银行贷款同比增长11.5%,通过减费让利等措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加大小微民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截至6月末,上市系统重要性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2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8%、15.6%,拨备覆盖率达到254%,均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三、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中期财报数据披露,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普遍放缓,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虽资产规模领先,但同比增速较去年有所下降,如招商银行上半年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77%,增速已较去年同期放缓。
此外,民生银行和恒丰银行则出现资产规模收缩,分别减少1.61%和0.74%,可能源于内部管理、风险管理及市场策略调整等因素。整体而言,银行业面临多重挑战,需加强风险管理与策略调整。
四、盈利水平稳健
尽管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系统重要性银行盈利能力仍稳固。招商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微降0.01%至753.79亿元,凸显其强大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光大、平安、兴业等行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光大、平安银行分别增1.61%和1.94%。
尤为亮眼的是,华夏银行成为净利润同比及环比双升典范,上半年净利润达127.16亿元,同比增长2.84%,环比上涨11.72%,显示出在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上的显著进步。
五、息差收窄与净利润波动
系统重要性银行普遍面临息差收窄的挑战,净息差水平虽仍处于高位但同比均有所下降。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上半年净息差分别为2.00%和1.96%,光大、民生、浦发等行也呈现收窄趋势。市场竞争加剧、存贷利率变动及资金成本上升等因素是主要原因。
息差收窄直接影响银行利润,导致浙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净利润环比显著下降,分别高达63.23%、45.28%、33.23%和26.71%。在此背景下,银行需强化资产质量管理,严格成本控制,以稳定盈利水平。
六、零售业务与对公业务的分化
系统重要性银行中,零售与对公业务分化加剧。
零售端,多家银行深耕市场,通过消费贷、经营贷等提升收入,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超30%,成银行新增长点,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更显重要。
对公业务方面,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公司贷款及垫款方面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证明其仍为银行核心收入来源,兼具高盈利与低风险特性。银行需在零售与对公业务间寻找平衡,以应对市场变化。
七、不良资产表现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整体不良率为1.56%,较一季度末下降0.03%。而系统性重要银行不良贷款率总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这显示出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态势。
具体到六大国有银行,除邮储银行不良率微增0.01个百分点至0.84%外,其余五大行的不良率均有所下降,范围在1.24%至1.35%之间;九家股份行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的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但整体增幅不大,且部分银行如光大银行的不良率保持稳定;五家城商行中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的不良率有所下降,其余的三家银行不良率则与一季度末持平。
总之,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支柱,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业务结构以及加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努力,保持了盈利水平的稳定提升。展望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优化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系统重要性银行将不断适应变化,探索新机遇,为金融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月圆中秋,粉丝福利大放送 🎁月圆中秋,我们为粉丝献上福利抽奖!丰厚奖品等您来拿,简单参与即有机会赢取。
关注“微峰法务总部”,个债自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