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日前在海南三亚举办。其间,来自全球旅游业界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旅游教育的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主持人:
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王昆欣
对话嘉宾:
澳大利亚威廉安格利斯学院国际业务主管 韦恩·克罗斯比
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邱汉琴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 姜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王艳红
四川省旅游学校校长 赵晓鸿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 符继红
以下为对话内容:
主持人:国际化是旅游教育的显著特征,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其旅游教育往往同样领先。实现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在于拓宽国际视野,与世界接轨。从根本上说,旅游教育往往根植于旅游业发展。没有旅游业,就没有旅游教育;没有旅游教育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也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因此,旅游教育必须重视与行业融合。如果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脱节,其教育成果将大打折扣。展望未来,教育科技无疑将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角色。我在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入的讨论。首先,让我们聚焦旅游教育国际化这一话题。
韦恩·克罗斯比:澳大利亚威廉安格利斯学院历史悠久,开展了诸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我们视这些项目为产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支持学校的专业化发展。在墨尔本校区,每年有超过2000名来自60多个国家的学生前来学习酒店管理及旅游相关专业。我们与当地教育部门和政府紧密合作,为全球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学校的教师还可以被派遣到合作学校,帮助学生积累国际经验。我们积极寻求与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开展更高质量的合作,在过去几年中,与中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这些教育项目,学生获益良多,特别是在组织化教学方面,许多毕业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入就业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邱汉琴:三年前,我受邀成为浙大城市学院的一员。2022年6月1日,我正式在浙大城市学院任职,组建了独立的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我们将国际视野作为使命之一。推进旅游教育国际化,首先是课程的国际化。作为杭州市政府全资支持的高校,我们把具备明显国际化优势的整个杭州市视为办学大课堂,推出一系列杭州通识课程,旨在从课程层面注入国际化的元素。其次是学生的国际化。我们吸引各类留学生加入学院,同时引入国际化平台和全英文杂志资源,以促进学生进行双向国际化学习和交流。再次是师资的国际化,我们致力于推动课程出海、教师出海,积极配合行业伙伴出海大潮,将中国教育品牌、旅游品牌推广出去。
符继红:云南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根据国家战略规划,云南正从经济发展的“末梢”转变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基于重大战略机遇的考量,我们在承担相关国际化任务时,采取了实实在在的做法:一是积极开展对外培训。依托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我们面向12个国家开展涉外培训,培训对象中旅游高官非常多,培训内容重点讲解了中国旅游产业政策、旅游开发管理、旅游市场经营等。为此,我院荣膺“2018 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 强”。二是加强相关国家互访。目前已有五个国家的部长级负责人到访学校。2021年,学院还承担了中国-南亚博览会旅游教育论坛组织筹办工作。三是推动小语种专业学生到境外留学。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我们与泰国清迈大学、克里斯汀大学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交换生项目提升国际化合作能力。
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产教融合。那么,旅游教育产教融合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姜红:产教融合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议题,市域产教融合体、行业产教融合体都在推进。我们致力于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机制上的合作,而是实际的落地执行。我们已经明确制定了五年合作计划,从主管部门层面形成了确保资金到位的制度安排。在落地合作过程中,我们决不能仅仅浮于表面,举例来说,仅仅签订框架性协议和派遣教师指导职业生涯报告是不够的,我们要求只有具备相应认证的区域总监以上级别的人员才能进入课堂,对于大国工匠和非遗专家则有特别的安排,我们必须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未来成长的空间。当前不少企业存在的用工难问题,症结在于缺乏与学校培养相匹配的岗位。产教融合的本意是通过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推动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反哺旅游业发展。因此,产教合作必须是双向合作、互利共赢。
王艳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作为河南省最早成立的文旅类职业院校,在旅游教育领域具备雄厚基础。面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在产教融合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第一,聚焦重大产业链群发展要求,构建专业发展体系。河南省近年来致力于发展“7+28+N”重要产业链群,为此我们构建了相应的专业群体系。聚焦发展文旅文创及智慧旅游,对14个传统专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淘汰了5个不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聚焦行业用人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建立了教师企业工作站及一系列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我们还与企业共同开发近300门课程。第二,聚焦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新要求,重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我们成立了多个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政策咨询项目,迄今已立项超过120个政策咨询类项目。目前,我们正接受相关部门委托,筹备成立河南省旅游标准技术委员会,为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提供专业的服务咨询和研究支持。第三,聚焦县域旅游发展需求,实施“一县一品”服务战略。河南众多县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在临县和新县开发了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旅游教育服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并积极利用144小时落地免签政策,积极发展小语种导游的订单式培训。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我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也充分彰显了作为中原腹地最大旅游职业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赵晓鸿:四川省旅游学校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三所职业院校之一。建校45年以来,我们一直把产教融合作为发展重点,致力于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把师资锻造融入产业进程中、把学生培养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一,与政府签订协议。我们不与企业直接签约,而是选择与县级及市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一来,四川省旅游学校所在地——峨眉山市的所属企业自然成为合作伙伴,这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不久前,四川省旅游学校在峨眉山启动了一个名为“发现峨眉派”的项目。从项目的命名到注册,全程由学校独立完成,地方政府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助力将中国功夫、峨眉武术等中华文化符号向全球推广。目前,推广工作进展顺利,我们计划明年继续推进“发现青城派”和“发现武当派”项目。第二,与企业深度合作。我们承接了多家企业的管理与托管工作,致力于将所有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投入产业实践中,以促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成长。例如,我们与青云山合作经营的一家高端民宿。自我们接管不到半年以来,这家民宿在全省数千家民宿中排名第二。第三,与行业组织合作。对于一所中职学校来说,发展壮大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必须深化与行业组织的合作。近年来,我们建成了中国最完善的中职教育体系,全校18个产业均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形成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和文创管理三大专业群,促使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主持人: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对未来国际化产教融合的前景做一个展望。
韦恩·克罗斯比: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将取决于产教融合的实施情况。
邱汉琴:一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二是把中国特色推向国际社会。
姜红:植根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潮流,发挥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
王艳红:政策有保障,市场有需求,校企共同体有热情,未来一定会走得更好。
赵晓鸿:未来可借助央国企平台,解决借船出海的风险控制和渠道难题。
符继红: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成可成。职业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厚植文旅产业沃土,深入推进产业融合,更多承担国际交流合作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