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身体好不好,看血常规就知道!这4大指标异常,要赶紧重视了

健康   2024-08-14 19:02   福建  

点击关注,更多抗癌知识在这里

👇


不管是治疗期间, 还是复查随访,肝癌患者们一定抽过很多次的血。



医生为什么总让我抽血?血常规该咋看啊?


莫急,觅健科普君为大家办了个速成班在线教学,帮你快速了解血常规检查!


  01  

血常规中的肝功能、肾功能“秘密”


是药三分毒,抗癌药物和各种治疗在带给肝癌患者治愈希望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副作用,例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血常规的化验单中,也可以看出肝、肾功能的一些秘密


对于肝功能来说,由于肝脏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的主要调节因子,因此通过血小板的变化能提示肝功能是否有病变。


当肝功能受损的时候,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受到影响,血小板的数量便会减少;也可能因为门静脉高压而导致脾肿大且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血小板数量会减少。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血常规中血红蛋白的变化也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血红蛋白能持续维持在120g/L(女性110g/L)以上,既能保证肾脏细胞内血液的顺畅流通,又可以缓解肾脏局部缺血的情况。若肾功能损伤严重时,甚至到了肾衰竭、尿毒症阶段,脊髓造血能力下降,血红蛋白会相应下降,如果长期不能恢复,会诱发肾性贫血的症状。


但要注意的是,仅仅根据血常规中的指标是看不出肾功能或肝功能是否正常的。血常规检查中的指标并非肾功能和肝功能的关键指标!


因此,肾功能还需要通过尿液、抽血或肾脏B超进行肾小球和肾小管相关项目的检查;而肝功能则需要抽血进行具体肝功能项目的检查。


  02  

血常规的四大重点指标


血常规的目的是检查血液里各种成分的情况,一般来说,血常规报告单里会有一二十项的化验数值,极具迷惑性,但其实总结起来,最重要的一级指标通常为四个: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1.血小板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止血和修补破损血管。举个例子,当我们不小心擦破皮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在伤口处,聚集成团,从而防止血液流出,并帮助维持体内血液的稳定。


正常参考范围:100 ×109个/L ~ 300 ×109个/L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呢?


指标偏高或偏低可以从化验单中向上或向下的“箭头”看出。向上的箭头表示该项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箭头向下则表示未达到正常范围,如果没有箭头就意味着该项指标正常。超出范围的指标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如果不超过正常范围的10%通常没有大碍。


血小板若低于正常范围对于癌症患者们来说,很可能是治疗或癌症并发症所导致的;除此之外,还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也可能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还有一种是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若是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出现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又或是诱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2.白细胞


白细胞是一种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是代表人体与疾病斗争的“战士”。通常我们感冒、发烧的时候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主要看的就是白细胞的数量。当病菌入侵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正常参考范围:4000~10000/μl


肝癌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若低于正常值,首先考虑是否由抗癌药物、放化疗或癌症并发症引起;如果不是,则提示可能出现了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等,也可能是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又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范围,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通常为细菌性感染,比如扁桃体炎、囊肿、肺炎等,也可能是尿毒症。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分别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白细胞计数无论是升高或降低,都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哪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生了异常,不能单纯根据白细胞的总数下结论。


图片来源:摄图网




3.红细胞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机体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且还具有免疫功能。


正常参考范围:

女性(3.5-5.0)X1012/L

男性(4.0-5.5)X1012/L


红细胞数量若低于正常值的话,除了治疗副作用或癌症并发症所导致,通常还源于这三种情况: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于白血病等病:被破坏的红细胞增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等;或是红细胞合成障碍,可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则容易导致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4.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人体内红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能够反映人体贫血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 120~165g/L(12.0~16.5g/dl)

女性 110~150g/L(11.0~15.0g/dl)

儿童 120~140g/L(12~14g/dl)

新生儿 180~190g/L(18~19g/dl)


和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相似,血红蛋白降低的现象较为常见,还容易导致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式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严重时会引发大量出血,如手术大出血、外伤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


血红蛋白指标异常升高,通常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包括剧烈活动、处于高原地区等。病理性增加则常见于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或是肺心病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03  

关于抽血的疑问解答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则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心脏强有力地搏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中潺潺流淌,与全身的组织器官发生密切的联系。


一旦血液中有成分发生病理性变化,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同样的,如果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也会波及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此外,抽血检查也能找到疾病的病因,让医生们对症下药。


抽血化验通常是为了观察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也只会抽取几毫升血液,不太会影响到患者身体的健康,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疗。


问题1:肝癌抽血一般是干嘛?


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等)、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项目。


问题2:为什么要抽好几管血?


抽出来的血液拿去检测,要根据检测目的,对血液进行“分离”,比如检查需要全血、有些需要血清、有些需要血浆,所以有时候一管血液“分离”后检测的量不够就需要多抽几管。


红色:常用于血清生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血清免疫学等。

紫色:常用于血常规、血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氨检测。

绿色:常用于急诊生化、电解质以及血流变检测。

蓝色:常用于纤溶系统检测。

黑色:常用于血沉检测。


图片来源:摄图网


问题3:抽血会不会导致贫血?


常规的抽血检查不会导致贫血。


一般情况下,1个成年人每天约产生70ml血量,而一个项目抽血大约是3-5ml,差不多抽6管血也不会超过30ml。所以一般来说,肝癌患者不需要过度担心常规抽血[6-8]


特殊情况下,这2类患者抽血检查可能会造成医源性贫血:

①患者因血液检查造成的血液丢失平均每天高达70ml,就很有可能高于其患者的代偿量。

②早产儿在出生后 1- 2 周内,采血量若接近总血容量的 10% 左右,也有超生理负荷的可能。


总结



阅读到这里,一份看似复杂的血常规报告单,觅友们是否看懂一些了呢?


最后,科普君想提醒大家的是,即使化验单上出现了某些指标的异常,也只能作为可能症状的初步判断,肝癌患者还需要到医院咨询医生后再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喜欢本文就“赞”“转发”!让更多伙伴知道~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在这里

👇


肝癌

相关好文

肝癌患者最应该用的抗癌武器之一,原来是它!降低复发风险!

2024版肝癌诊疗指南更新!新增多种肝癌治疗方案

内容制作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封面图片:摄图网+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实用医药基础》王自勇
[2]《看化验知疾病 解读健康密码》于秀辰
[3]《威廉姆斯血液学(翻译版)(第8版)》Kaushansky 
[4] 百度百科
[5]《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生成素及脾脏指数间的关系》李琴等
[6]刘亚丽, 许丽. 早产儿医源性贫血原因分析与对策[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 4(3):183-184.
[7]严秀荣, 吴蓓蓓, 王永萍, et al.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源性失血与贫血的关系[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35(1):101-105.
[8]黄娅琴, 雷卫平, 孙建良. 医源性贫血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 36(7):635-639.



拯救肝癌
每天分享肝癌科普知识、病友经验及资讯,关注肝癌患者的生存健康,陪您一起回归美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