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仁心医者,跨学科思维在临床与科研中的实践探索

文摘   2024-08-04 15:53   浙江  

近日,青白视角-眼畅家栏目很荣幸采访了浙江大学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王瑶主任
王瑶主任专攻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和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等复杂眼底病的临床诊治。擅长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激光玻璃体腔注射等治疗。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 十余篇。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现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委会委员、浙江省眼科激光医学分会委员。
笔者将访谈内容进行了整理分享,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以下是几点阅读指引:
1、职业成长:
  • 感激恩师指明路,铭记教诲勇奔赴王瑶主任在职业发展中师从导师姚克教授,并得到方肖云教授的悉心教导,他们对她的科研方向和临床技能、医德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 善者信任如明灯,照亮医者前行路她分享了两个印象深刻的病例,患者的善意、信任是王瑶主任从医而终的动力所在,患者经过其诊疗后有所康复是她最大的获得感。
  • 浙大跨科九年行,医工融合早入心在浙江大学长达9年的跨学科学习经历中,医工交叉的教育背景为她在眼科手术中的创新提供了支持。尤其指出了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专家徐志康教授对其在材料学上的指导和工科思维的影响。
  • 异国研学虽短暂,仁心热忱延至今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短暂访学中,她收获了国际视野,受到了殿堂级玻璃体视网膜专家Stanley Chang教授的指导,在给予病患临床关怀与立足临床实践的科研创新两个方面得到了启发。
  • 以身嘱语青年医,临床科研可共进:对年轻医生而言,她建议在职业初期保持科研热情付出多倍努力以平衡临床工作和科研,积极向上级请教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2、临床经验:
  • 关于糖网的思考与呼吁作为全身性疾病强调了早期筛查和预防的重要性;并呼吁关注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糖网年轻化趋势。
  • 飞蚊症现状与未来诊疗展望患病人数日益增多,呈年轻化趋势,虽然大多数飞蚊症无法通过药物治疗,但特定情况下的玻璃体激光消融术可以缓解症状。王瑶主任期待未来能有突破性技术解决这一难题。

  • 高度近视年轻化趋势与诊疗思考高度近视作为世界性难题,患者常面临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挑战。诊疗中需特别关注视神经病变,通过及时转诊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临床未满足需求及相关突破1)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过去对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束手无策,但基因治疗的进展提供了希望,许多疗法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未来可能带来突破;2)诊断性玻切手术:在淋巴瘤等不明原因葡萄膜炎的诊断中,通过诊断性玻切手术进行眼内液检测以明确病因,是王瑶主任近期关注的领域。她在浙二医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此类研究,期望能为患者带来新的诊疗方案。

3、创新与科研:
  • 科研成就王瑶主任在眼科手术器械和植入物材料改性方面取得了多项专利,这些发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访谈内容共计约7000字
概览全文约需5-8分钟,沉浸阅读约需10-20分钟


01 职业成长
注:本视频观看时长16分钟,可选择快进播放。

1.1 感激恩师指明路,铭记教诲勇奔赴
青白视角
在您医学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早期是否有特别的一些经历对您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王瑶主任
今天非常开心能够来到青白视角这个平台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刚才这个问题我非常想借此机会来感谢一下我的导师姚克教授。我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时,非常荣幸能够师从姚克教授。我的老师他有很多的称谓,他现在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主委,可以称为姚主委;在单位里,他是我们浙江大学眼科医院的院长,是姚院长,也是姚主任;同时他还是这次世界眼科大会(WOC2024)的主席,称为姚主席......在这么多的称谓里面,其实我最愿意称呼他为姚老师,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他的学生,亲切称呼他为姚老师。姚老师是我学习和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是我在科研和临床方面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不仅引导我我确立了博士阶段及之后的科研方向,也在眼科学专业知识技能上给了我很多的教导和鼓励。姚老师的专业知识、手术技能、医德医风都令我们这些后辈高山仰止,一直持续指导和引领着我不断努力。因此,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姚克教授。
另外一位我特别想感谢的是方肖云教授。我现在主攻玻璃体视网膜专科,方肖云教授就是我在这个专科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从一个玻璃体视网膜专科的小白,如今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主任医师,一路上离不开方教授的悉心教导。从启蒙到进阶,她在方方面面持续地给予我教导,帮助我解决困难。方老师是我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导师之一,我也借此机会致以由衷的感谢。

1.2 善者信任如明灯,照亮医者前行路
青白视角
您在临床工作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事情或者经历对您来说特别记忆犹新?

王瑶主任
在医学这条路上,从一个住院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和病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我、可能是同事、甚至整个眼科学界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让我们感到路途不平坦,但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医生一直愿意为这份事业奉献时间和精力?我觉得,是因为一路上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那些从异地而来、病情严重的病人,当我们治愈他们时,他们从看不见、生活难以自理的状态,变成能看得见、不需要家人陪同就能独自来门诊复查。这种价值感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是值得我去付出的。即便有的时候会碰到少数不开心的事情,但是大多数时候遇见的是病人的信任和善良,以及他们重见光明后的微笑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些是对我职业最大的回报,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
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个病例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时她两只眼睛都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我立即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了外路手术,修复了她的双眼视网膜脱离。她的父母下了很大的决心,为了治好她的眼睛,特地准备让她休学一年。最后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两只眼睛的视网膜都得到了恢复。一年后,她又回到了学校。多年后她再次来到我的门诊已经高考结束,并选择了临床医学作为他的专业,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这虽然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对这个孩子而言,至少是对她的成长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是一位孕期检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六期的准妈妈。当时因为接近预产期,她选择在分娩后进行手术。每次就诊她都需要丈夫搀扶着才能走进诊室,但她很乐观,始终对医生充满信任,她对我说:“医生,无论我的眼睛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我都不会怨你,请你放心大胆地给我做手术。”面对这样一位年轻又充满决心的妈妈,我尽全力为她完成了手术。虽然手术过程非常艰辛,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挺好的,她的视力从指数的视力恢复到现在的0.5。最近几次复查时她已能独自就诊。每次还带着家乡的水果,我总是告诉她不用带这些东西,她能恢复得这么好就是我最大的回报。也劝她身体不好,不要拎重的东西,但她每次都面带微笑地说:“如果没有你当时的帮助,我现在可能都看不清我两个孩子的容貌。”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所在,尽管从医的道路有时艰辛,但能够帮助到一些人让我非常欣慰,也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努力下去。一方面是患者的康复,他/她的治疗效果很好,我们也是由衷的为患者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所释放出的善意。因为治疗过程有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病情严重时,患者的理解和鼓励能激励医生去做病人可能获益但存在一定风险的操作。这样的信任和善良确实难能可贵。

1.3 浙大跨科九年行,医工融合早入心
青白视角
您本硕博均在浙大学习,分享下大学期间的经历对您日后的临床还有科研的影响?

王瑶主任
是的,我在高考报考了浙江大学临床医学7年制本硕连读,再从7年制转为9年制,能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由于浙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容乃大,学科交叉非常活跃。在我进入博士阶段时,姚克老师为我确定了与高分子科学合作的交叉学科课题,让我能跨越临床医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两个专业,领略到另一学科的精彩。许多眼内植入物都是高分子材料,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眼内植入物材料改性方面,这也为我打开了眼科基础学科的大门。现在我正式成为医生后,无论是在科研课题设计,还是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手术器械或眼内植入物的问题,我都会从博士阶段受到科研训练出发,思考能否从材料学的角度进行改善。我非常感谢浙大这种兼容并包、多学科交融的培养环境,对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我非常感谢姚克教授和徐志康教授。徐老师是我博士阶段在高分子科学领域的指导老师,我工作后还一直得到他宝贵的指导意见,深深感恩。

因我在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晶状体的表面改性,因此我后来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方向,基本上都集中在眼内植入物的材料改性上。这些课题主要偏向基础应用研究。

1.4 异国研学虽短暂 仁心热忱延至今
青白视角
您早期也有去哥伦比亚大学研修,能和我们简单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吗?这段经历对您后面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有没有带来一些影响?


王瑶主任
对,我当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了一个多月,期间跟随Stanley Chang(张学礼) 教授学习。他是玻璃体视网膜领域的殿堂级级大师,被誉为“重水之父”。在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习了他对待病人和疾病的专业态度,还向他请教了重水的发明之路。
在跟随Stanley教授学习的一个多月中,我深刻感受到我国玻璃体视网膜专科手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在手术水平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点,Stanley教授能够细致地与每位患者沟通交流。每位患者都感觉像是他的朋友一样,他非常用心地为每位患者着想。所以在病人的就医感受上,国内的医疗环境在这方面还存在差距。因为我们确实平时工作量和患者数量都很大,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位患者深入交流。尽管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但实际情况常常让我们无能为力,因为还有太多的病人在等候就诊。结束交流学习我再次回到临床工作上,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想起Stanley教授对待患者的耐心和细致,努力以更温暖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尽量能够让病人得到一个和风细雨的治疗。我们也说对待病人常常大多数时间是去安慰,尽管我们在面对疾病时有时感到无力,但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同样重要。这样的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5 以身嘱语青年医,临床科研可共进
青白视角
关于职业成长方面的最后一个问题,针对住院医生到主治医生这个阶段的年轻医生,您能否提供下在科研和临床方面的一些建议?


王瑶主任
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给年轻医生一些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建议。有一句话就是“不要在应该拼搏的时候选择躺平。”在刚刚入职成为临床医生的阶段,虽然繁忙的工作容易让人疲惫。但其实这个阶段科研思维和体力都处在非常活跃和充沛的阶段,是最容易产生科研成果的时期,应尽量保持科研热情和活力。
科研和临床的平衡确实很难实现,甚至有的时候其实不是平衡,是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在两方面都取得成绩,确实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年轻医生在面对临床一线的值班和各种临床问题,需要从初学者逐步成长,这期间的压力很大。希望年轻医生不要因为繁重的临床工作而放弃科研,因为前5-10年可能对整个科研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刚刚进入临床工作时,可能会被大量的临床知识所淹没。面对复杂的病例时,要主动请教上级医生,以提升自己解决复杂病人的能力和鉴别诊断能力。无论是在学生阶段还是成为正式医生后,主动请教和不断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习惯。


02 临床经验
注:本视频观看时长约15分钟,可选择快进播放。

2.1 关于糖网诊治的思考与呼吁
青白视角
您在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面非常有经验,能否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有什么样的心得?


王瑶主任

我主攻的领域是玻璃体视网膜外科手

术。从开始学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到后来独立进行手术,我经历了从20G到27G手术的演

变。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也经历了从最初因掌握的知识有限而小心翼翼,到进阶阶段感到自己能处理大多数常见病,再到开始挑战少见疑难病例、应对意想不到的并发症,这些经历都是手术医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我始终抱着感恩之情感激每一位帮助我成长的患者,感谢他们让我成为一名成熟、稳重的手术医生。

糖网是糖尿病的一种全身并发症。作为眼科医生,我们认为预防重于治疗。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能及时到眼科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筛查,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非常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处理的患者多已进入糖网的晚期阶段,视力因玻璃体积血是网脱离而严重下降。此时,我们只能进行补救性手术,而更理想的情况是通过预防性工作,帮助糖尿病患者维持良好的视力。
这么多年来能够感受到的是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认知水平在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早期主动来眼科寻求眼底筛查,现在网络发达,他们能够获得疾病防治知识渠道也越来越广,包括一些像青白视角这样不错的自媒体,能够让他们获得一个获知自己疾病治疗方面的很好渠道。患者越来越注重早期筛查和治疗,是让我觉得比较开心的一个事情。
同时,也让我觉得比较痛心的一个事情,发现糖网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与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和长时间使用电脑密切相关。年轻人往往忙于工作,忽视了健康,甚至觉得自己年轻不会出现并发症。因此,很多患者等到视力下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来就诊,比如已经出现玻璃体积血甚至增殖,需要做手术了,才就诊于玻璃体视网膜专科,所以在此也借青白视角的平台来呼吁一下年轻人,如果目前是身体健康,也要防微杜渐,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如果目前已经患有糖尿病,更要重视并发症的筛查,特别是眼底疾病的筛查。让专业的眼科医生来帮助控制疾病的发展,让视力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不至于致盲。

青白视角
您觉得像眼底病的一些检查,是否应该纳入到一般上班族的年度体检项目当中?

王瑶主任

至少在我们医院现常规的体检里面,眼科的检查已包括眼底病筛查,常规都会给每一位体检患者做一个眼底照相的筛查工作。
我们医院内分泌科也常规在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筛查了,所以在这方面其实在我们医院已经做得挺好了,特别要提醒所有年轻人,如果已经有糖尿病或者是有高度近视这样的疾病,特别强调要来做一个眼底筛查,至少要维持每年一次这样的频率。
糖尿病跟高度近视常常是眼底病变的高危人群,由医生来帮助大家,了解眼睛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接下来可能要做哪些防护,这样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途径。


2.2 飞蚊症现状与未来诊疗展望
青白视角
目前在您的门诊当中飞蚊症患者多吗?


王瑶主任
飞蚊症学名为“玻璃体浑浊”,属于常见病,患者非常多,大概占到我一天门诊量1/10左右。飞蚊症的表现眼睛前面出现漂浮物,以前主要是以老年人为主,但是近年来年轻人出现这种飞蚊症的几率在增加,可能是年轻人近视的比例在增加,接触手机电脑、近距离工作的时间也在增加。多数飞蚊症出现在高度近视或老年人,没有特效药,但某些特定情况的飞蚊症,我们医院是可以通过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来减轻或消除飞蚊症症状


青白视角

目前也有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在攻克飞蚊症,我相信临床医生未来会有更多的一些诊疗解决方案和武器来帮助患者。


王瑶主任

是的,我们也非常希望有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来攻克飞蚊症这个难题,飞蚊症虽然是很小很常见的疾病,虽然不影响视力,但是确实在临床上很多人都为这个疾病困扰不已。如果能够攻克的话,对于患者来说其实是非常大的获益。



2.3 高度近视年轻化趋势与诊疗思考
青白视角
在您的门诊当中,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的这些病例多吗?这些患者会有什么样的特征?

王瑶主任
在眼科门诊中,高度近视患者数量众多,尤其是超高度近视者,近视度数达到1000度以上。这类患者长期处于视物模糊的状态,并随着年龄增长,常面临各种并发症,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以及由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神经病变和青光眼等问题。
高度近视是全球性的难题。因此,我国从儿童时期开始加强近视防控,这是十分正确的国策。临床上,我们常见高度近视患者在老年期面临不可逆的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使得医生也感到无能为力。眼底病医生通常关注视网膜状况,如黄斑是否存在裂孔或劈裂、视网膜是否脱离,以及周边视网膜是否有裂孔等。然而,许多高度近视患者在晚期出现视神经病变和管状视野的问题,若能及时识别并转诊至视神经或青光眼专科,可能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临床未满足需求及相关突破
青白视角
目前来看,在您的专业领域,也就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这一块,临床上还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王瑶主任
一方面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这些罕见疾病的诊疗,可能在10年前,当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前来就诊时,只能告知理论上虽有基因治疗的可能,但当时这种治疗方式犹如空中楼阁。然而,近些年来,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众多知名教授牵头开展了多项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使得这一领域成为蓝海。所以现在如果有病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前来就诊,我就会跟他说基因治疗以前是飘在天上,但是现在已经落到地上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还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有药可治
另外,玻璃体腔注射抗 VEGF 药物是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眼底病治疗的主流药物。该药物是眼底病治疗中里程碑式的进展,但也存在缺陷,多数患者需反复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因此,目前基因治疗能使视网膜细胞自身产生抗 VEGF 药物,从而实现长效治疗此类眼底疾病的目的。

我们眼科医院也承担了多项关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临床试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突破性进展,造福更多患者。

另一方面,我近期较为感兴趣的是相对小众的诊断性玻切领域。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高度近视等常见领域做了诸多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在诊断性玻切方面,对于淋巴瘤以及不明原因的葡萄膜炎,我期望通过玻切手术进行眼内液检测,为一部分不明原因葡萄膜炎患者明确诊断,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案,减轻他们的痛苦。

这也得益于我们浙二医院的平台,作为综合性医院,我们拥有强大的检验科和病理科支持。医院为我们提供了坚实后盾,使我在诊断性玻切及眼内液检测领域获得强大支撑,从而更好地惠及患者。我们目前在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和真菌性眼内炎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希望今后将这部分工作做的更深更细。



03 创新成果
注:本视频观看时长约5分钟,可选择快进播放。

青白视角
在您获得的一些专利当中有哪些发明,您觉得对现在的临床实践是有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王瑶主任
目前拿到了2项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我积极申请专利,其实也是得益于我们姚克老师在博士阶段给予的指导,姚老师给我制定的是一个应用型方向,所以引导我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也是非常积极的去观察我在临床工作当中碰到的问题,能否通过一些辅助技术、手术器械方面的优化改善来解决这些临床问题
我现在所授权的专利大部分是人工晶状体、人工角膜等等这些眼内植入物的材料方面的改进,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是针对玻切术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玻切术中发现广角镜经常要起雾,就会设计防起雾的广角镜;术中照明的光纤有的是窄角的,有的是广角的,那么我们就去设计同时能够满足窄角跟广角的光纤,来适应手术过程当中不同的需求。

在这些专利中,有一个人工角膜的专利,目前是已转让给企业,所以是处在一个转化(让)成功的状态,但是尚未投入到真正的临床使用。


青白视角

我们也同样非常期待下一步产业化的进展。未来也期待您通过青白视角平台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成果。


王瑶主任
希望下次能够再来青白视角跟大家进行分享。

青白视角
非常感谢,您这些发明的灵感是来自于什么考虑呢?


王瑶主任

一部分的灵感是来自于我们眼内植入物的材料改性,得益于我在博士阶段所获得的科研训练,所以我知道在临床中的眼内植入物它存在什么样的并发症,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可以通过表面改性、材料学方面的改善,能够改善生物学相容性,来减少术后并发症。

另外一部分是来自于我在临床工作当中碰到的问题,比如说我在手术过程中碰到手术器械不好用,碰到一些小问题,我就会跟我的助手去积极探讨怎么样对器械来进行改进,可以让手术过程更顺畅一些。前面和您提到过的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碰到的Stanley 教授,他当时也是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碰到问题,从而发明了重水---现在是眼底病手术不可或缺的这样一种材料,他的经历也引导我积极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觉得在从学生生涯到临床工作,整个过程当中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你不会知道自己经历过的哪些事情会在什么时候给予你灵感,让你获得一些回馈,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要珍惜自己每一步走过的路,不管是辛苦还是快乐,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到我们一些回馈。



笔者后记:
由于时间所限,本次眼畅家作了录播和文字分享。王瑶主任刚结束一天门诊即接受了我们的访谈(在过程中,王瑶主任讲到患者病例时一度哽咽,面对我的关切其笑言没休息好及室内温度的缘故)
非常感谢王瑶主任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眼畅家访谈栏目,为大家带来如此深入且宝贵的分享。同时,期待下次能再度邀请王瑶主任来到青白视角,就临床实践与创新转化方面为大家作进一步的分享。相信在本文中(建议也可观看视频完整版),王瑶主任的分享对于眼科行业的从业者,无论是医生同仁还是产业同仁,皆大有裨益,甚至患者也能借此文了解医生艰辛的成长历程以及医者为患者康复所付出的心血。再次诚挚感谢王瑶主任。



青白视角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委会产融结合学组常务副组长,执业医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PMP)。青白视角,让眼科创新创业更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