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让这世界很多人,都可以堂而皇之来传播奇奇怪怪的知识和分享错误的理论

体娱   2024-10-12 00:00   广东  



除了看书,我还会倾听朗读者的朗读。

最初,我觉得有些时间段,很适合听读。在行走的路上,在公交、地铁上,在某个碎片的空闲里,倒是阅读很棒的填补。

接着,我会发现,听读也是当成一种非常棒的渠道。在倾听朗读的过程里,我会发现,遇到一些我不曾关注的好书和作家;这样,我就不会只固化在自己的喜好里,还能接收一下别人的推荐。

若是有陌生人直接给我荐书,我大概率会抗拒;可是用耳朵去听,去了解一些作品和作家,我倒觉得,很容易接纳。




后来,我越来越喜欢倾听朗读。

有一些书,不太适合实体书的阅读,在别人好听的声音,更容易理解和融入。

阅读时,我觉得A作家写的作品比B作家的作品强,更有共鸣;倾听朗读时,我反而会觉得恰恰相反,声音里的勾勒,B作家的作品又比A作家的文字更有想象力。

同是一本书,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倾听朗读者的嗓音和描述,它的故事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奇妙的色彩。

于是,我不仅自己阅读,也会倾听他人的朗读。

那些好听的声音,会给一本书、一篇文章附加更多的情感和想象力。
本来是习以为常、不以为奇的文字,通过声音的演绎,便见得引人入胜,很美丽。



试了很多朗读app,还是更喜欢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里,有不少好听、有温度的声音。

我并不喜欢那种炫技、卖弄技巧的声音;也不喜欢那种总是居高临下,总是给我上课的声音;更不喜欢那些矫情和卖弄的声音。

真诚,朴实,温和,谦逊,这样的声音,很难得,也很难遇见。
就算有,关注的粉丝多了,吹捧的人多了,播主的朗读,也渐渐就变了。

所以,这些年,我总是换订阅,很难固定某个声音。

自己读书很自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听人朗读,就由不得自己,看看别人的喜好,带着自己审美的推荐,其实,也很棒。





今天在地铁上,听得是一位关注半年的播主。
他今天读得是冯骥才先生的《小达子》。

很巧,我最近在拜读冯骥才先生的一套文集。
《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涡里》。
看着冯骥才在1966-1976那个时间段里,奋力挣扎,侥幸又卑微的活着,对他的尊敬,又多了几分。



播主读得不错,技巧很棒,字正腔圆。
不过,我真的很讨厌,播主每次朗读完,都要夹带私货,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读后感。

本来,读得还行,冯先生的文章也很生动;可是播主强行加上一些很别扭的文字和想法,我就觉得难受。

《小达子》是《俗世奇人》里的一个故事;《俗世奇人》这本书多年前就看过,很喜欢。




故事说得是,小达子是个小偷,拥有令人惊叹的偷窃技巧。
有天,小达子在电车里遇到了一个中年男人,小达子轻而易举偷了他的金表。却不料,遇到了一个高手。
手表无声无息,又回到了中年男人的怀里。
小达子失败后,自信被毁,万籁俱灰,放弃了偷窃生涯。

这么一个故事,播主加了一个什么读后感?!
播主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千万不能轻言放弃,日渐消沉。
我们要沉下心来历练自己,努力精进自己的能力,奋勇直追,屡败屡战……”



我听完,直接惊呆了!
这是一个正常人能写出来的读后感?
鼓励一个小偷,精益求精,永不言败?
这世界,什么人,都可以堂而皇之来传播知识和分享心得,也是很有趣。

又要取关,继续用耳朵搜索好听的声音。




不管是自己阅读,还是倾听他人的朗读,我都觉得是一件很棒的事。

对于无法看见的悠悠历史,对于那些我无法企及的人物和风景,对于那些我没有可能想象和梦到的幻境,没有书和文字,它们永远对我来说,只是一片漆黑的暗夜。

我之所以还能在“黑夜“里,观看到那些清晰的故事、人物、历史脉络、陌生的风景,全赖伟大的、浪漫的、才华横溢的思想家和作家,像明灯、月光一般给我指引。

我很珍视书籍带给我的一切美好,无穷的快活。

真希望,有一天,我写的文字,也可以像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些寂寥和落寞的孩子,给他们一丁点光,多一点点的快乐。



小新幼稚园
小新的碎碎念,写凌乱的梦境,写每日趣事,写杂七杂八的胡思乱想,写不是小说的小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