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同年11月,沪深北三所基于《指引》,细化形成《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为《指引》提供报告编制的准确理解,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促进实践,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为首批应用的上市公司做重点难点问题编制辅导,帮助上市公司更好理解和落实《指引》的相关要求。
在开始解读《指南》全文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关于《可持续发展报告》强制披露主体的相关规定:
《指南》主要分为《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两个部分(注:深交所为《指南》第一章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章 应对气候变化)。
其中《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深交所《指南》第一章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以下合称《指南 第一号》),明确可持续发展报告主体、双重重要性议题的披露形式,细化以提重要性分析流程、财务/影响重要性评估因素及评判阈值,《指南 第一号》与《指引》内容对应关系如下:
《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深交所《指南》第二章 应对气候变化(以下合称《指南 第二号》),是《指引》环境维度下“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的细化和补充,同时基于国内外市场实践,吸收融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相关内容,为上市公司披露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等提供解释说明和合理参考,助力全社会、全产业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效水平,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指南 第二号》与《指引》内容对应关系如下:
小编发现,本次正式稿,沪深北各板块《指南》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总体内容要求基本一致,下述解读内容以上交所内容作为基础进行阐述~
《指南 第一号》在《指引》的基础上,详细提供了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详细操作指南。针对相关议题在不同情况下是否同时满足双重重要性的具体披露要求方面,《指南 第一号》阐述的更为细致、全面。
在重要议题识别及重要性分析方面,《指南 第一号》明确:具有财务重要性或影响重要性的议题均可称为“重要性议题”,并建议议题重要性分析可参考下示流程开展:
关于财务重要性的评估,《指南 第一号》同样给出了参考性示例:
《指南 第一号》针对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 / ESG治理架构、设定各层级工作任务及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与监督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指南 第一号》在《指引》的基础上,对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出了参考流程:
《指南 第一号》细化了可持续发展相关目标和指标的来源,并提出可以用编写内部《ESG指标管理手册》的方式在公司内部建立ESG指标管理体系。《ESG指标管理手册》大纲可参考:
《指南 第一号》给出的披露框架建议涵盖战略、目标、指标三个层面。
其中,在目标层面,对于设定目标和目标进度披露两个方面给出详细示例,如要求逐年披露目标实现进度;在指标层面,对定义、类型、计算方法及关键假设等多个方面均提供参考。
此外,针对披露项的内容要点也提供了全面指导。以能源利用为例,定性披露项需要具备相关运营环节、治理结构、规划、管理流程和措施等方面的描述,定量披露项则必须明确其定义、计算公式、参数以及依据,例如综合能源消耗量及按能源类型分类的相关计算和参数来源等。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标索引表可参考下图示例:
关于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评估,一般而言,应对气候变化议题间距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评估流程可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气候适应性是指公司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从机遇中获益的能力,包括战略和业务适应性;气候相关情景分析是公司利用情景了解气候变化风险及机遇对业务的影响,模拟不同条件下世界演变及气候变化结果,帮助公司建立和评估影响范围及行动,可结合公司战略分析风险敞口等,不限制分析为定性或定量分析。总结而言,情景分析是评估气候适应性的工具,可用于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对公司业务、战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指南 第二号》第四章从组织便捷、运营边界、时间边界等多维度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界定,细化识别排放源的方法,并提供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量的核算参考方法,帮助企业准确核算和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具体核算流程及要点可参考下图:
关于范围三排放的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范围三排放按照上游排放和下游排放,共包括15个类别
2、有条件的披露主体可以就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量进行核算,明确纳入其核算的具体排放类别。如果核算全部类别的范围三排放难度较大,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先行核算部分重要类别,后逐步扩大核算范围。
例如:部分企业可能并无任何租赁资产,因此类别8“上游租赁资产”以及类别13“下游租赁资产”均不适用;如预计范围三排放中的部分类别在规模上与其他排放源相比显著较小,或由于数据缺乏、收集数据能力有限以及其他限制因素,可以暂不核算。
此次《指南》所涉及的内容与《自律指引》思路一致,不仅突出中国特色,且充分与国际接轨。实现了ESG重点内容的全覆盖,其中以应对气候变化议题最为突出,在总计28项具体条款中有8款属于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位列所有ESG议题之最。因此,《指南》针对应对气候变化单独设置,全方位面向应对气候变化议题,具有特定性和进阶性,再次凸显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下特有的名词定义与评估分析方法,并通过示例,将理论定义与实际工作进行关联,提供可以帮助公司形成实际工作的指南,规范公司的初步做法。
同时,《指南》针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的22个要点,对《自律指引》8款应对气候变化条款进行细化说明,通过清晰的条目列示,完整展示了《自律指引》中的相关披露要素,形成一套可对标的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水平的披露框架,将有效拉通公司管理水平的对比。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指南全文
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1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
附: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及相关国家标准(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
作者简介 …
林希蔓
合规交易规则研究团队成员,主要研究特定股东合规交易及企业节能环保方面的规则,撰写合规增减持业务干货及双碳环保政策解读推文。
点击“阅读原文”可申请试用易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