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岁的王女士,深受白带异常的困扰多年:大量白带呈水样流出,以至于每天都要使用护垫,甚至卫生巾。
看了很多医生,做了多项检查,做了多次 HPV 检测和宫颈细胞学筛查,医生都说:没什么问题。
“白带天天量都很多,怎么可能正常?”王女士没放弃,继续求医问诊,最终在刘继红教授这里找到了答案:她患了宫颈胃型腺癌。这是一种极其容易被误诊、漏诊的宫颈癌。
王女士通过开腹手术切除了子宫、双侧卵巢、输卵管及盆腔淋巴结,又进一步进行了病理检查,最终才得以确诊。
受访专家:刘继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宫颈癌首席专家
伪装成普通妇科病,躲过筛查
在大众的认知里,预防宫颈癌,接种HPV疫苗+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就万事周全了。
事实上,还有 5%~15%的宫颈癌属于HPV不相关的宫颈癌。即宫颈肿瘤的发生与HPV感染无关,所以HPV疫苗预防不了HPV检测也筛查不出来。
宫颈胃型腺癌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肿瘤非常狡猾,它会伪装成别的妇科疾病——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阴道流黏液或水样分泌物,让人误以为是宫颈炎、阴道炎,难以引起病人及医生的重视。
此外,常规的 HPV 检测、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通常也难以发现早期宫颈置型腺癌或其癌前病变。
由于这种癌变位置多位于宫颈管里面,阴道镜检查也难以发现问题,即便是采用宫颈多点活检可能也取不到肿瘤组织而导致漏诊。
甚至活检取到了肿瘤组织,由于这种肿瘤组织异型性不明显,与正常宫颈组织的差别不大,在显微镜下看不像是癌症细胞,因此极易误诊。
宫颈胃型腺癌型在 2014 年才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正式归类头宫颈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换言之,很多医生可能还不知道有这种疾病,即便知道,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当真正交锋时,难以清晰地分辨和应对。
所以,宫颈胃型腺癌又被病理医生称作“披着羊皮的狼”,骗过了很多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
图源:壹图网
早发现、早手术,才有生机
刘继红教授曾接诊过一位20多岁来自东北的姑娘。她在北京某知名肿瘤医院被诊断为宫颈癌2B期。
根据国际宫颈癌治疗指南,2B期因为已有宫旁受累,手术难以根治,通常推荐优先选择放疗为主的治疗。
然而,放疗联合化疗对这个女孩的病情控制没有效果,治疗结束后肿瘤依然存在。辗转求医,到了刘继红教授这里,刘教授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因检测结果,已经推断这个患者很可能是宫颈胃型腺癌,进一步通过病理会诊,果然证实是宫颈胃型腺癌。
刘继红教授指出,与普通的宫颈癌不一样,宫颈胃型腺癌对放疗、化疗都不敏感。由于宫颈胃型腺癌比较少见,医学界对该病的认知有限,目前还没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因此,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宫颈胃型腺癌唯一有效的方法。
“尽量在早期发现,在没有转移至其他部位或器官的情况下,争取进行根治性的切除。”
宫颈胃型腺癌比较容易发生转移和扩散,越晚发现,就越难以手术根治,病人的预后差。
刘继红教授坦言,目前临床上确诊为宫颈冒型腺癌的患者,多数都是晚期或局部晚期,救治效果有限。
如何尽早发现
刘继红教授提醒,宫颈胃型腺癌与HPV无关,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别是基因检测有STK11的基因变异,或家族史有黑斑息肉综合征,患病风险会增加,相关人群应提高警惕。
年龄方面,发病年龄十分广泛,从青年女性到八十多岁的老年妇女都有可能患病。
症状方面,普通宫颈癌的典型症状为同房后阴道流血,而宫颈胃型腺癌的表现却较为多样性,最常出现的症状是阴道排大量透明黏液样或水样分泌物。
因此,有异常阴道流液或同房后阴道济血等症状的女性,即使HPV和TCT检查结果为阴性,也应及时就医诊治。
由于该病的隐匿性和临床认识的局限性,如果未能明确诊断或者存疑,建议多看几个医生,包括妇科、肿瘤科等专业领域的医生。
(感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鋆对本文的帮助)
编辑:李连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