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发布调查报告:居民日均劳动不满3.5小时,职场牛马都炸了

文摘   2024-11-01 23:50   中国  

新京报新闻,国家统计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居民日均劳动不满3.5小时。



说实话,作为数据
分析师,每次看到这种关于统计局报告的新闻,挺无助的

媒体只会挑最能煽动情绪的角度,讲部分真相


例如比较多群转发的是第一张图,一眼看上去,就会觉得,开什么玩笑?


老子 996,一天工作拉满,每天被工作虐得死去活来,加班加到怀疑人生,你跟我说日均劳动不满 3.5 小时? 


但,有点数据思维的人就会知道这里的门道有多深


到统计局官网找到相关数据,发现除了「居民平均」, 还有一个「参与者平均」


什么是“居民平均”呢?


首先得先弄懂什么是“居民”?


不光你,上至家里的爷爷奶奶,下至几岁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孩,全都算居民


而“居民平均”就是把你,你的小孩,你的父母爷爷奶奶,这些所有人的时间加在一起算个平均值


所以根本不是工作时间少,而是分母变大,使得结果变小了。


真正要看打工人的工作时间,其实得看后者,“参与者平均”


什么是参与者时间?


顾名思义,就是参加这个活动的时间。比如咱打工人,就是有酬领域劳动的主要参与者。


所以要想看打工人真的工作多久,应该看“参与者平均”


但是马上又有人有疑问了,就算看参与者平均,也才6小时23分钟,也就是不到6.5个小时。


咋的,咱每天才上7小时不到?


其实这里又弄了一个小陷阱


注意括号里的内容,“按一周7天计算的每日活动”



也就是说,如果一周7天,你都要工作,那你平均每天要工作不到6.5小时,总共7*6.5=45.5h/周


但是实际很多人一周就工作5天,如果按5天来算,每个人工作日大概工作9.1小时左右(45.4/5=9.1h/天)


这样算,考虑到有大小周,单休和平时加班的朋友,9.1个小时应该才算是正常值。



 

有时候,这就是数据有趣的地方所在


之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啥都用数据说话,觉得数据是最真实的,用数据做支撑,得出的结论才能有底气


现在在做了数据分析这么多年,才发现,数据也会“骗人”


数据的呈现,重点在于数据口径。有时候业绩不好了,看得焦虑,稍微调整一下计算口径,立马又变好了。


我开数据分析分享的时候,挺喜欢玩这种看图说话的,讲数据故事,每个人位置不同看到的内容都会不一样。


大家可以从图中还看出来什么好玩的洞察吗?





每个职场人都应该有一份副业,才能让自己不惧职场危机,才能让家人过得更好


我的主业是一名数据分析师,副业深耕教育赛道项目,收入已经超过主业,给我带来了不少松弛感。



如果你还没开始,不妨扫描二维码,添加饼干哥哥微信,备注职场副业,领取一份我从过去4年副业实践经验中沉淀的《项目操盘SOP指南》,从流量获客到私域转化一网打尽。




饼干哥哥数据分析
专注数据分析思维及业务增长,分享Python、SQL、PowerBI等数分工具在业务侧的应用落地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