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教案:《了解你的睡眠》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压力逐渐增大,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有着较强的探索欲,但往往对睡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熬夜、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学生失眠、存在睡眠困扰等问题。因此,通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睡眠与健康、规律作息和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二、理论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初中生应学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良好睡眠是影响学生情绪、记忆、注意力、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
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巩固记忆、调节情绪的重要生理过程。它分为多个阶段,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这些阶段循环进行,构成了完整的睡眠周期,良好的睡眠习惯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睡眠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睡眠周期及各阶段特点,并用于实际生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制定并执行个人睡眠改善计划,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难点】理解不良睡眠习惯对个人生活、情绪、记忆、学习、注意力的损害,良好睡眠习惯对学习、记忆、注意力的帮助作用。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丨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影响睡眠的因素,分享个人经验。六、教学过程
通过一段关于睡眠重要性的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科普环节:讲解睡眠的基本概念、重要性。自测环节:让学生自我评估近期的睡眠状况,并分享结果。
头脑风暴介绍睡眠的作用和功能;影响睡眠的因素(小组讨论),如电子设备使用、饮食习惯、环境噪音等,并派代表分享;睡眠的年龄差异和睡眠时身体的变化。给学生详细讲述睡眠的过程,其中着重讲解浅睡期——提升之感、入睡抽动和肌肉颤搐、午休不要进入深度睡眠、深度睡眠决定睡眠质量的好坏、梦的身体表现、梦出现的时间等。改善建议: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具体建议,如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正确的睡姿(着重介绍,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平时采用的哪种睡姿)、午休不要睡得过于久、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有的学生会开灯睡觉,因为害怕、缺乏安全感、怕黑)等。总结本课要点,强调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并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实践指导: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睡眠改善计划,并设定短期目标。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互动测试和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对睡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表现出对改善睡眠质量的积极态度。待改进之处:部分学生对睡眠周期的理解仍显模糊,未来可增加更多直观的教学材料,如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需加强对学生个人睡眠改善计划的跟踪与反馈,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性。也许睡眠阶段不是讲解的重点,只需让他们知道浅水期的反应和好处(提神之感)、午休避免过度久睡进入深睡期适得其反。领取方式1: 点亮“赞”+“在看”,转发链接到2个200人以上的心理教师群,并截图至后台,可以领取课件PPT+教案+导学案!截止时间:2024年10月10日!请勿催,上班时间会统一发送!
领取方式2: 点亮“赞”+“在看”,文末赞赏任意金额即可领取,此方式长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