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眸·文学评论卷 | 刘醒龙:恰似画龙点睛

文摘   2024-10-28 08:15   湖北  


文学回眸 · 文学评论卷


恰 似 画 龙 点 睛


刘醒龙



正如良彪散文集的书名所言,本集收录的散文可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家乡的原野给良彪提供了广阔的写作题材,抚摸和回忆中,他的思绪犹如一轮明月,在江流的波峰浪尖里翻滚!





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野”,这样的作家,心和笔是对路的。这已被文学史反复证明,也是文学史最看重的文学真相。从某个角度讲,散文世界是生活的点滴造就。敏感和敏锐的作家,才能抓住这些点滴。由小人物,写大命运,从小地方,看大世界,承小时光,现大时代。良彪的散文,有着此类“小” 气象,就像一块散落在地上的小块玻璃,忽然被阳光一照,竟刺得人睁不开眼。


散文不像小说,可以在虚构、曲折和隐晦中完成表达。散文是作家生活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悄然敞开。良彪悄悄敞开的,不仅是家乡一缕阳光,一片山川,也是时空穿过家乡时的某个停顿,就像匆匆忙忙赶着路,不经意间冲着某种幽深发一会呆。这种没来由的身心反应,总是与直觉相伴,而散文太需要直觉了!隐忍、纠结、坦承、痛惜,种种相关情愫,通过直觉的助力,出现在写作中的那些勇气才是有效的。


良彪的家乡,山川风物,着实令人羡慕不已。


这种得天独厚,陶醉其中,又能清醒世外的写作态度,更值得人去喜欢。





从文笔看良彪,其心其景,已然一体,其神其物,已无两分。万物是我,我是万物。这一点并不是放下身段,刻意亲近,努力感知,就能做到,而太像是一种与生俱来。这么说说容易,天下之人谁不是与生俱来?怕就怕“与生”弄成了夹生,“俱来”变成了横着来。好在良彪从不高谈阔论,至于是不是四顾两忘,则不必太苛求。一个人的想法与另一个人不一样,像良彪,将时光视为恩赐,以生活作为享受,还略带一点怡然滋味,日子过了,记得将自己的审美修炼一番。说起来,当作家的也就这点能耐与众不同。


所以,良彪才专门用一组文字来写水井。别人举目看尽群山,他却回首搜寻水井。因为在鄂西十万大山里,一口水井既是日子的开始,也是日子的过程,还是日子的未来。良彪能将没有水的山村、缺水吃的人和那一口口救命的水井,同时也是别人视而不见的水井,写了一篇又一篇,一组写完,还不觉得多,在靠天吃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的今天,这样的回望,恰似对历史时光的画龙点睛。


良彪不是专业作家,从事写作三十余年终于出版一部散文集,当了二十年警察,又重拾初心,回到文联工作。前不久去恩施州调研,听良彪聊其经历,不禁慨叹。还是那句话:识时务者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什么是识时务?什么是不识时务?人各有志,说法不一,关键是明白人生中有这么一条路径值得一试。


(原载2021年11月29日《湖北日报》)


图源:网络


作者简介


刘醒龙,当代著名作家,1956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现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芳草》文学杂志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会副主任。



往期回顾



恩施州作家协会走进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玛拉沁夫:为少数民族文学增彩

邱华栋:《福道》带给我们的生态思考

文学回眸·诗歌卷 | 陈骄的诗(6首)

文学回眸·诗歌卷 | 胡荣廷的诗(2首)

文学回眸·诗歌卷 | 黄艳的诗(1首)






恩施州作协
推送作家作品,开展文学交流,发布作协动态,发展恩施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