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眸 · 文学评论卷
脱贫攻坚战役的全景式书写
杨彬
湖北恩施作家陈亮和周良彪的长篇报告文学《战贫志》近日出版。这是一部全景式书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战役的长篇报告文学。这部作品扉页的“谨以此书致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战役”的题词,开宗明义地表明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主题思想。该报告文学书写了恩施州这个“老、少、边、贫”地区在党中央的脱贫攻坚伟大战略指导下,经过三年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完成了恩施州精准扶贫的战略任务,歌颂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讲述恩施州的中国脱贫故事。
《战贫志》一共十四章,前三章完成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大处”书写, 描写恩施州在精准扶贫前作为“老、少、边、贫”地区的现状,回顾恩施三十年的扶贫路。作品重点描写州委、州政府在“走马会议”上出台《恩施州2018年脱贫攻坚作战方案》的过程。全州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组建了2438个“尖刀班”进村入户。于是在恩施这块土地上,一场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脱贫攻坚战役开始了。
第四章到第十四章是对“尖刀班”进入村组进行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描写。这十一章内容是关于具体的脱贫攻坚的故事描写,故事感人、细节真实、人物鲜活。报告文学的“文学”特点在这十一章中表现得充分而丰厚。作品描写了贫困村子“洞下槽”的巨大变化,“尖刀班”和当地能人一起,抓住村子里的优势,打好“农旅、茶旅、灯戏”三张牌,从而整村脱贫。宋银章老人的德高望重和智慧大气描写得生动形象,“尖刀班”班长谭剑的不耻下问、为脱贫殚精竭虑也描写得真实可信。而“白水河”则在“尖刀班”班长陆祥忠的 带领下,因地制宜,一个贫困村子被建设成为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乡村。而在 “那是我们的家”一章中,作者着力描写因病致贫的土家铁汉子王永浩一家的故事。“尖刀班”进入该村后,重点扶持王永浩一家,通过“尖刀班”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王永浩一家终于挣脱贫困,走向幸福的生活。这章内容描写细腻真实,既描写了脱贫攻坚给予贫困人员的无私帮助,又着力描写了一个面对逆境绝不服输的土家铁汉子形象,从而使得该作品具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融合,人物的命运在脱贫战役中得以改变,生动地展示了脱贫攻坚战役的伟大意义。
《战贫志》中,作者描写了上百个“尖刀班”的成员,他们在这场伟大战役中身先士卒,抛开个人得失、全力投入精准扶贫的战斗之中。疫情来临,“尖刀班”成员全部在正月初一下沉社区。在2020年恩施州特大洪灾中,“尖刀班”成员身先士卒,战斗在抗洪第一线。他们中有在暴雨来临山体滑坡后冲在一线、用生命保护村民的吴银贵;有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喜欢唱《风吹麦浪》,为扶贫工作献出生命的烈士谢睿;有被村民们称作“吴妈”的硬汉子吴健:吴健在四年里每年驻村300天以上,撰写驻村日记140余万字,29次往返武汉、恩施、来凤看望慰问大病住院群众,83次为困难群众、贫困户、优抚对象捐钱捐物;75次为残疾贫困户寻医问药,应急处理群众困难214起……作者采取报告的方式,用数字概括了被村民称作“吴妈”的吴健的具体事迹,从而极好地展现了报告文学的特点。
该作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笔,结构宏大、点面结合。既有描写全国、全州扶贫的宏阔蓝图,又有扶贫过程中感人肺腑的故事;既有各级扶贫“尖刀班”“督战队”的不懈奋斗,又有被扶贫人员在扶贫过程中精神、物质双脱贫的经典实例;既有报告的全面,又有文学的艺术审美。作者三年一直深入恩施州的各个“尖刀班”进行实地采访,和“尖刀班”的队员同吃同住,实地感受 “尖刀班”成员的伟大工作,从而创作出了聚焦决战脱贫攻坚重大时代主题、全景式反映恩施州脱贫攻坚伟大战役的思想、艺术俱佳的报告文学作品。
(原载2022年06月09日《长江日报》)
图源:网络
作者简介
杨彬,女,湖北省恩施州人,文学评论家,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