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 • 班主任工作室】优秀教育叙事(五)

文摘   2024-11-06 21:30   重庆  

撕掉标签,温暖心灵

作者:陈丹

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初入教育行业,我便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而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更是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归零,别让“坏孩子”的标签永远烙在孩子身上。

 2023年9月,有一群新的生命走进校园,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涯。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进教室,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我这个新班主任时,一声声悦耳的“老师好”打断了我的思绪。这些孩子如同被春雨滋润过的绿芽,稚嫩而充满生机,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育者的责任。

其中,有一个孩子吸引了我的视线。这个孩子叫小明,与别人相比,他看起来明显更加调皮和粗鲁,当别人还没适应新环境时,他已经拿起教室后面的拖把胡乱挥舞了。我心里一咯噔,暗暗关注了他。

小明在刚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表现不错,但没过多久,他身上的坏毛病就一一暴露出来:上课时间偷偷折纸飞机、到处找同学讲话;作业不写,或是乱写乱画;经常和同学打架,下手不知轻重……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他的反应却出乎我意料。我问他为什么总是调皮捣蛋,谁知他满不在乎地说:“我一直都这样啊!我本来就不听话!”我一惊,耐着性子,再次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完成作业,他还是理直气壮地认为大家都说自己“不听话”,别和他玩,那他就该“不听话”。

我心里既生气又心疼。小小年纪,怎么会认为自己本来就“不听话”呢?通过和小明的交流,我发现他以前总是惹是生非,经常被幼儿园的老师们和家长们说“拖后腿”,导致他自己也把自己看作“拖后腿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大家都说我不听话,那我就该做坏事!

小明已经习惯了这个标签,所以犯了错误之后也是一副“我本来就是这样”的样子。我知道,虽然他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但6、7岁的孩子,心里一定还是很在乎外界评价的。

于是,我又联系了小明的家长,决定好好跟他的爸爸聊一聊。通过家访,我了解了小明的内心。小明的父母开店做生意,平时忙起来连饭都吃不上,更没法经常关心小明了。小明知道父母工作辛苦,在家里有时也会帮忙做家务。而他之所以任性妄为,其实是因为他缺少关注和爱。小明还有一个哥哥,已经上中学了,不常回家。父母的忙碌让他渴望被呵护,又因为父母常常将小明和哥哥作比较,经常在小明面前夸赞哥哥,导致他心理更加不平衡。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但因为年龄太小,只会用幼稚的行为哗众取宠。

走进了小明的内心世界,我对他心疼不已。长期的否定让他有了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他只能通过调皮捣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那就让我来帮他撕掉负面标签,从头开始吧!

 于是,我抓住了班会课的契机进行突破。在“生命多样性——每个人的特长与精彩”主题班会中,我提到“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时,特意用小明举例,“比如小明同学,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乐于助人、很有礼貌。上次老师的书掉在地上了,是他主动捡起来放回桌上的,而且他平时文明有礼,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我经常给其他老师们表扬他呢!”我看见他瞪大了眼睛,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当我赞扬小明时,不少同学马上举手反对,但我找出更多的例子为他据理力争,学生们渐渐被我的话打动了。此时,我看见小明的眼里闪着亮晶晶的泪光,他微微低下了头,似乎是在为以前的事情反思。

后来,我发现小明变了。他的坐姿特别端正;听到口令他的反应最快;他会主动帮其他同学浇花;他下课主动帮老师抱作业本;他那几天写字特别认真……每当我发现他的闪光点,我就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使他产生“被需要”的满足感。

小明也变得越来越开朗,我欣喜地感慨他的巨大转变。他逐渐改掉了打架惹事的坏习惯,以帮助他人来获得别人的肯定;他积极地表现自己,向每一位老师问好;别人的笔忘带了,他主动借给对方;上课时他的眼神能够跟着老师走了,甚至有时候还能举手回答问题……这一切都让我倍感欣慰。

就在我以为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告状说小明和其他同学打起来了,我心里一惊,赶紧赶去处理。

处理完打架事件,我单独找来小明谈话。“老师,他们都不喜欢我,他们说我笨,这么简单的知识都学不会。”那天,我和他聊了很久,知道长期积压在他心里的否定话语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虽然现在他有了很大转变,但低年级的小孩子总喜欢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人。

想到这,我给了小明一个拥抱,用肯定的话语鼓励他,让他重振旗鼓,并为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决心要帮助他撕掉“不听话”、“笨”等负面标签。经过综合考虑,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一对一基础训练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畏难心理。其次,以优带差,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第三,对他多关心,让他感到被关照的幸福。第四,“严而有爱”,犯错误时及时批评教育。最后,充分信任,教他既要肯定优点,亦要正视缺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小明终于摆脱了之前的标签心理。虽然他的成绩不算名列前茅,但他现在能够正常地融入集体中,有想学习想进步的积极愿望。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放弃,用师爱去感化他温暖他,一定能让他有更好的进步。

“若想看日出,须得守望到拂晓。”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认识到,“耐心”和“爱心”是永恒的主题。撕掉标签,给每个孩子重新开始的机会,用爱浇灌,温暖他们的心灵,我相信一定能看到每一朵花儿绽放!



           统筹:左   亚、赵勇刚

           审核:王继东、张   玲

           责编:龙友利、谭金艳班主任工作室    

重庆市合川区花果小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