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学、影视、音乐等各界联合掀起了一场抗议浪潮,矛头直指AI模型训练中的侵权行为。这场抗议活动由一封仅有29个英文单词的公开信引发,却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数万名创意产业人士的声音。他们共同呼吁:未经许可使用版权作品来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对创作者生计的重大且不公正的威胁。
(图源:IPCC 在华国际出版商联盟)
据媒体报道,传奇音乐人、ABBA乐队成员比约恩·奥瓦尔斯(Björn Ulvaeus),演员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以及电台司令乐队(Radiohead)的主唱汤姆·约克(Thom Yorke),纷纷参与签署了来自创意产业的一封公开信。随着抗议活动的持续发酵,签署这封公开信的人数不断攀升,从最初的10,500个迅速增长到超过31,000个,引发广泛关注。
扫码查看签名
(图源:IPCC 在华国际出版商联盟)
“
“选择退出”引争议
版权保护呼唤“选择加入”机制
如今,随着各界抗议的声浪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正在考虑的“选择退出”内容抓取提案也引发争议。该提案允许AI公司从艺术家和出版商那里抓取内容,除非他们选择“退出”。
图源:网络
但科技公司Stability AI音频部门的前负责人牛顿-雷克斯警告说,这一方案极具破坏性,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计划,这对于创作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他呼吁政府应该创建一个“选择加入”的计划。
牛顿-雷克斯的呼吁不无道理,“选择退出”机制,即允许版权所有者选择不让自己的作品被用于AI模型训练。然而,这一方案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这一机制的存在,导致他们的作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使用。其次,“选择退出”将责任推给了版权所有者,而不是要求技术公司主动获取许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版权所有者的负担。
(图源:网络)
相比之下,“选择加入”机制则更加合理。在这一机制下,只有经过版权所有者明确授权的作品才能被用于AI模型训练。这既保护了版权所有者的权益,又确保了技术公司能够合法地使用数据。此外,“选择加入”还鼓励了创意产业与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为双方带来了共赢的可能性。
“
AI浪潮中的权益受损
事实上,创意人士对AI训练数据的担忧由来已久,这一担忧源于技术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大量抓取和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来训练AI模型。
这些公司认为,他们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fair use),即不侵犯版权的前提下,对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进行有限度的使用,以促进知识传播、科学研究、新闻报道等目的。
(图源:网络)
然而,创意产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生成式AI公司未经许可使用版权作品进行训练,不仅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还对他们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侵犯原作者著作权
生成式AI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从海量的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与知识,然而,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未经艺术家明确授权便使用其作品的情形。尽管有观点主张基于学习目的的复制可豁免法律责任,但随着AI商用化的加速推进,这一豁免条款的适用性正变得愈发模糊。更为严重的是,AI作品尽管可能包含一定创新,但在诸如绘画风格、音乐旋律等关键特征上,仍会与原作保持着一定的相似性,从而侵犯了艺术家的著作权。
(图源:网络)
破坏创作者积极性
AI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不仅让消费者目不暇接,更可能使他们在众多作品中难以分辨原创与复制,进而降低了对原创作品的关注度和购买意愿。这种现象削弱了艺术家们的市场地位,更可能导致整个艺术行业的创作动力受挫。此外,AI技术的日益普及还加剧了艺术行业的竞争压力,艺术家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更多的挑战,这无疑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图源:网络)
一些艺术家担心,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干扰他们的创作过程。例如,AI可能会生成与艺术家正在创作的作品相似的作品,从而导致艺术家的创意被“窃取”或“模仿”。而当AI能够生成大量与原作相似的作品时,艺术家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创作空间被压缩,创作灵感被剥夺,这对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造成了冲击。
(图源:网络)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艺术与科技的碰撞本应激发出无限的创新与灵感,共同绘制人类文明的新篇章。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中,艺术家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仅是在捍卫自己的权益,更是在为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声。让我们共同呼吁,让AI技术在尊重和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张 宇 吴 迪
主编:韩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