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背景
围术期体温管理是现代麻醉学和围术期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对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稳定与康复至关重要。有效的体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出血、加速康复过程,并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此次vision麻醉眼界订阅号有幸邀请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彭科教授,分享他在体温管理领域的宝贵见解。
完整采访视频
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您在科研领域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不知道您对围术期保温领域的科研选题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
近年来,我们在Br J Anaesth、Anesthesiology、Anaesthesia、J Clin Anesth、Anesth Analg、Eur J Anaesthesiol、JAMA Netw Open以及Int J Surg等著名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学术交流。体温是五大生命体征之一,维持恒定体温对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在我院的围术期管理中必须要进行体温监测与体温保护。我们科室在做好日常体温管理工作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以体温保护为主题的科学研究。在每周一次的文献报告晨会上,科室也集中学习过体温保护相关的研究结果:例如充气加温用于上肢比用于下肢可以更好的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在脊髓麻醉前行15min的充气预保温加上输注预先加温的液体,可减少剖宫产产妇的低体温和寒颤;术前预保温联合术中保温比单独术中保温能达到更好的体温保护的效果等等。
那么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我认为围术期体温保护领域的未来研究可聚焦以下几个方面:①比较不同保温措施(充气加温、液体加温)在不同时间段(术前预保温与术中保温)对低体温的影响;②探讨体温保护措施对脆弱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及长时间大手术(如腹部大手术、食管手术、创伤手术等)的影响;③研究不同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及其他药物对围术期体温保护的作用。
在围术期体温保护方面,有哪些保温技术被广泛应用?您通常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围术期体温?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
物理保温措施主要分为被动保温、主动保温和增加环境温度。被动保温通过使用棉毯、手术单等隔热措施促进热量滞留,可减少约30%的热量损失,且应用需贯穿整个围术期。主动保温则通过加热装置为皮肤和外周组织提供热量,目前常用的设备包括传导型电热毯、循环水加热系统、加热湿化器、热敷贴、充气式保温和液体加温等。充气式保温作为一种对流加热方法,如Bair Hugger系统,通过空气加热覆盖大面积皮肤,有效预防围术期体温降低。此外,在输注超过1,000ml液体或冷藏血制品输注时应先加温至37℃以上,例如Ranger血液输液升温仪,具有智能加温、精确稳定的特点,并可消除水浴感染风险。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麻醉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体温管理中,我们始终将被动保温措施贯穿整个围术期,并结合充气加温和输液加温等主动保温方法,通过复合保温策略,确保患者体温稳定,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体温变化(低温或高温)是否会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如果考虑在体温保护领域开展相关选题,您认为哪些体温管理策略最具潜力?
研究表明,恢复血液灌注可能加重某些器官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器官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不同,心脏和大脑因其高需氧特性,尤其容易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再灌注时,灌注压力、温度、pH值以及电解质浓度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损伤程度。目前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自由基生成增加、细胞内钙超载和过度的炎症反应,这三者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最终导致组织损伤。
低温已被证明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通过减缓代谢、降低氧需求和减少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细胞和组织损害。此外,低温还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这些是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键致病机制。然而,过度低温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在再灌注阶段,适度的升温(如轻度升温)有助于通过增加血流、恢复代谢和加速细胞修复,起到保护作用。但过高的体温会加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因此,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阶段,采取精准的体温管理策略,合理控制体温变化范围,可能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力。
小结
优化体温管理对手术患者至关重要,确保患者在围术期体温稳定,不仅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和心血管事件,还能够加速康复过程,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通过合理选择物理加温手段、药物干预及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围术期体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还能够提升整体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彭
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受访专家简介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苏州大学麻醉学研究所副所长
• 2023 & 2024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 江苏省青年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德国UKM、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医院访问学者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人工智能学组成员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及支持学组秘书
• 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学术秘书
• 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镇痛与区域阻滞学组组长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致力于围术期器官保护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第一/通讯作者在BJA, Anesthesiology, Anaesthesia, JAMA Netw Open, Int J Surg等发表SCI论文76篇
*视频、文字仅供专业人士学习
转载请标明出处
往期回顾
01
02
03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官网:
http://www.anesthesiavis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