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发表杂志:《Pain Physician》 ;IF=2.6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
需下载原文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
识别二维码
查看文献
研究背景
术后急性疼痛管理是麻醉管理中具有挑战性的一部分,有效的术后镇痛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还有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给与阿片类药物通常是术后镇痛所必须的。长期以来,吗啡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疼痛的一种合适且熟知的阿片类药物,但吗啡经常引起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瘙痒。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对吗啡的明显依赖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吗啡替代产品已成为术后镇痛领域的一个热点。
氢吗啡酮是一种吗啡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是一种潜在合适的替代品,由于氢吗啡酮分子结构的变化,其临床镇痛效果优于吗啡,其剂量仅为吗啡的1/8-1/5。吗啡和氢吗啡酮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它们的主要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被清除。而吗啡的代谢产物有活性,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氢吗啡酮可能比吗啡耐受,且不良反应更少。
氢吗啡酮是否能有效替代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尚有争议,因此本研究对氢吗啡酮和吗啡在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相关证据的meta分析,为临床术后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纳入本荟萃分析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标准来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质量和推荐等级。主要结果是术后疼痛评分。次要结果是重度镇静、恶心、呕吐和瘙痒。荟萃分析采用RevMan5.4进行。
研究结果
经过系统的文献检索,8项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833例患者(氢吗啡酮组422例,吗啡组411例)。
术后疼痛评分
Meta分析显示,氢吗啡酮组和吗啡组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的疼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术后镇静程度
有5项研究报告了术后镇静作用的数据。只有1篇文章得出术后吗啡组12小时内的镇静作用更显著的结论。其他4篇文章均认为氢吗啡酮和吗啡与吗啡镇静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后24小时氢吗啡酮组和吗啡组的恶心严重程度相似(RR=0.87;95%CI,0.70-1.09;P=0.22;I2=44%)。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RR=1.59;95%CI,0.95-2.65;P=0.08;I2=0%)。在Meta分析中,观察到的唯一显著差异是氢吗啡酮组术后24小时瘙痒发生率较低(RR=0.24;95%CI,0.09-0.66;P=0.005;I2=0%)
研究结论
氢吗啡酮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相似,但氢吗啡酮在术后24小时的瘙痒发生率较低。说明氢吗啡酮是吗啡的有效替代品,可提供更好的临床效果。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官网:
http://www.anesthesiavis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