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已站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要么全力以赴,推动气候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要么坐视不理,迎接无法挽回的后果。在这个关乎生存的问题上,任何半途而废的举措都等同于自我放弃。
幸运的是,应对地球变暖所需的多项去碳化技术已初具雏形,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以匹配挑战的规模进行推广。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分析,一旦诸如碳捕捉、热泵等前沿技术得以“大规模部署”,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望减少高达90%。这一潜力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有意识地加速技术的规模化进程。
麦肯锡的高级合伙人马克·帕特尔,一位气候技术领域的专家,在谈及此话题时强调:
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规模的扩张。我们必须激励自己,不仅要走得快,更要走得远、走得广。有12类气候技术具备实现减排90%目标的潜力,但目前仅10%的技术具备商业竞争力,另有45%虽有商业价值,却需进一步降低成本,方能与现有的碳密集型技术相抗衡。剩余的技术虽然前景广阔,但仍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
帕特尔认为,无论是电池技术、太阳能,还是可持续燃料,要最大化其减排效果,关键在于实现商业化规模的扩张。若我们希望在既定时间内产生实质性影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2050年的气候目标,就必须将速度与规模相结合,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然而,规模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将一切放大。麦肯锡通过对太阳能、风能和电池等上一代气候技术的研究,为新兴技术在成本上超越化石燃料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研究发现,每当部署规模增加100%,成本至少可降低70%。这种可预测且稳定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了信心,使他们相信迅速扩大规模将带来显著的成本削减,并加速技术的市场应用。
在气候技术领域,尽管直觉告诉我们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但现实却是许多有潜力的技术尚未跨越从试验性到商业化的门槛,其单位成本仍高于化石燃料替代品。因此,帕特尔的呼吁并非孤例,许多行业领袖都在强调规模化对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例如,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在气候周期间指出,
尽管自愿碳市场被视为释放基本气候融资的关键,但若不能实现数量级的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完整性和可信度的努力将收效甚微。如果不能扩大规模,那么这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如果不能调动数十亿、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的资金,我们就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同样,淡马锡投资创建的GenZero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张也强调了自然在碳封存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任何关于气候影响的重大讨论都应包含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保护或恢复森林、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封存二氧化碳。如果有一套关于今日所需变革程度的理论,那么大自然无疑是这场对话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纽约的讨论还聚焦于如何提升核能作为低碳燃料的产能,以及如何兑现去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提出的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在2030年前提高两倍的承诺。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征程中,时间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常量,但我们可以影响的是规模、成本以及我们取得进展的速度。让我们携手并进,以规模化的力量,共同书写气候行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