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出口数万件 大唐“销冠”原来是它

体娱   2024-11-01 17:30   北京  
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提到瓷器,你会首先想到什么?是景德镇的精美瓷器,还是宋代五大窑的传世之作?其实,诞生于唐代中期的湖南长沙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曾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186件长沙窑精品瓷器通过“焰红石渚”“千瓷百态”“多彩釉色”等六个单元,向观众讲述了长沙窑瓷器辉煌灿烂的历史和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

▲观众在“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上参观。(图片来自中新社)

千古情诗或出自大唐窑工之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广为流传的诗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美情诗之一。你知道这首诗出自哪里吗?据长沙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现有资料考证,这首诗最早就出现在长沙窑瓷器上,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记录的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
爱情之外,异乡逆旅的题材在古诗文中最为常见,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而在长沙窑瓷器上的这类诗作,可谓比比皆是,许多都写得通俗而质朴,读来颇为动人。例如,“岁岁长为客,年年不在家。见他桃李树,思忆后园花。”“只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这些描写离乡心情的诗,流露出一种淡泊与惆怅,相较于一般文人的故作悲苦更接近真实的生活。

▲长沙窑上诗词。(图片来自《湖北日报》)

研读古代文学史与历史会发现,唐代的底层民众之声往往被淹没,而长沙窑瓷器上诗文的出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些民间诗歌没有庙堂文人“文以载道”的严肃主题,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理负担,少却了政治的束缚与文化的禁锢,句句明白晓畅,处处率真质朴。

“‘以诗饰瓷’是长沙窑的创新”,武汉博物馆文物鉴定中心主任苏鹏介绍,“目前已发现的长沙窑瓷上的诗作有100余首,多创作于唐代,绝大多数不见于《全唐诗》。诗文内容主要反映商业活动、爱情生活、游子情怀、士子离别等。这些民间创作去除辞藻雕饰,笔意洒脱随性,借直率的笔触、朴实的情感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意趣,是我们回望唐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景德镇的釉下彩也得直呼“前辈”
长沙窑瓷器在装饰手法上有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彩绘、书法、贴花和贴塑等方面。这些彩绘和字迹何以历经千年而不消失?这就要归功于长沙窑首创的釉下彩绘工艺。
长沙窑工在瓷器的素胎上涂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绘出各种图形,再在上面罩一层透明的薄釉,所绘之画在釉下就显得清晰而明亮。长沙窑瓷器之前,从未有人进行过此种尝试,长沙窑瓷器出现之后,釉下彩便成为中国瓷器的最主要烧制技术。
据苏鹏介绍,长沙窑的兴起,打破了当时以青、白单色釉为主的瓷器生产格局,成功烧造出以褐、绿、红等釉下彩绘装饰的瓷器,纹饰种类丰富,色彩绚丽前所未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最终形成瓷器生产青、白、彩瓷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有言道:“南青北白长沙彩”。“长沙窑的釉下彩工艺,对于后来景德镇的釉下彩,有很大借鉴意义。”

▲长沙窑变形莲瓣纹碗。(图片来自中新社)

此外,从出土的长沙窑瓷器来看,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及游鱼是长沙窑艺人们最喜爱画的题材,这些题材大大突破了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及贵族人物画为主的传统,而代之以充满生活情调的民俗风物绘画,清新淡雅,稚拙生动,十分逼真与自然,画风充满野性的意趣,可谓开民间绘画艺术先河。
中国外销史上的一大骄傲
9世纪20年代,长沙窑的发展达到鼎盛,一跃成为世界的制瓷工厂。据各地考古发现,长沙窑瓷器曾漂洋过海,远销29个国家和地区。一艘古老的沉船,揭开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西海域,一艘阿拉伯独桅三角帆商船“黑石号”被打捞出水。船上器物总共约有7万件,其中陶瓷达67000余件,约57500件是长沙窑瓷,包括碗、壶、礶、水盂、烛台等各种器物。
现代考古发掘表明,长沙窑瓷器在亚非大陆分布范围之广让人惊叹,几百年后郑和下西洋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量大,价廉,物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国解释道,“三五枚铜钱,即可换一把瓷壶,‘黑石号’上的那种碗更便宜,而同时期的越窑瓷器,一件瓶子的价格,就要价千文。”
此外,长沙窑工们还敢于创新,能按照买主的喜好“私人定制”,胡旋舞、椰枣纹、粟特风等,长沙窑吸收了许多域外民族文化元素。就“黑石号”上出土的文物来看,阿拉伯、波斯商人很可能曾深入中国腹地,与长沙的烧瓷工匠探讨订单产品的细节。“椰枣纹图案、胡人等形象,是根据外国人需求制作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员段燕飞说:“长沙窑是中国外销史的一大骄傲。”
千年过去,长沙窑不仅彰显了唐代工匠独有的才情与创造力,也是中西交融的生动例证。(完)

综合央广网、《长沙晚报》、《湖北日报》、《光明日报》、华声在线等

编辑:江子昕

推荐阅读


彭涛:越窑青瓷何以成为名窑瓷器中的“一代宗师”?

从青瓷到青衣,为何说“青色”是一种特有的东方色?

孙建伟:为何“华瓷西传”对西方的影响“不止于文化”?
点个“在看”不失联

华舆
海外中国,华文舆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