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糖人启发,欧洲古老瓷厂爱造“人物”

体娱   2024-11-19 18:14   北京  
自古以来,欧洲人就对中国瓷器十分青睐,不少贵族下重金一生探寻制造之法。在德国梅森,瓷器曾被称为“白色黄金”,当时那里的贵族对瓷器十分痴迷,找人破解了瓷器的制造之法,建造了梅森瓷器厂。

▲一组梅森瓷器丑角。(图片来自《环球时报》)

▲梅森人物瓷雕。(图片来自《环球时报》)

几百年来,这家欧洲的古老瓷厂一直以传统方式手工制作盘子、花瓶及瓷雕等工艺品。《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进入梅森瓷器鲜少向公众开放的工厂内部,亲身体验了一次制作过程。
开启工厂之旅时,导游告诉记者,梅森瓷厂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初,是在当时统治萨克森的奥古斯特王的授意下成立的。这位统治者对中国瓷器的美丽着迷,委托炼金术士伯特格制造黄金,以便能用黄金来收集瓷器。阴错阳差,伯特格未能炼出黄金,却与当地研究小组破解了中国瓷器的制造密码。
他们用萨克森的“高岭土”造瓷器。这种土的一些特质使梅森瓷器制造出来十分亮白。记者先进入了“液体瓷加工地”,亲手感受细腻的“高岭土”粉末从手指间“流过”,然后在水中变成柔软的流体——“高岭土乳”。“高岭土乳”会被放入盆中沉淀数周,并与其他精细研磨的材料混合,为生产做准备。
接着记者走入了生产大厅。这里没有装配什么现代化机器,参观者看到的是一处原始手工生产作坊。每一件瓷器都需要通过模具制成,结构复杂的作品则要进行“组件”,比如“天鹅”这件瓷器,由2200多个独立部件组成。在梅森瓷器厂,一件瓷器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尤其是人物雕像,其制作过程尤为复杂。
据导游介绍,用瓷器制作人物造型的灵感来自18世纪欧洲各地餐桌上的糖雕。糖被压入模具中,形成人物、马车等造型。这些糖人虽然造型美丽,但保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化掉了,为什么不用瓷器将这些造型永久保留下来呢?
就这样,梅森瓷器厂开始制造人物造型。刚开始的时候,许多瓷器人物是为餐桌装饰而设计的,不像今天主要是为了在橱柜里展示。这些人物形象可能来自神话或寓言,有的具有一定诙谐幽默感,旨在传达主人的学识水平、才能等。
梅森瓷器中最常见的人物造型是戏剧的丑角,他们是当时广受欢迎的即兴喜剧中的角色。即兴喜剧是一种戏剧形式,始于16世纪的意大利,对诸如莎士比亚、莫里哀等著名剧作家产生过重要影响。里面的丑角就像其他戏剧里的一样,总是爱搞恶作剧,这使他们成为手工艺者和收藏家的最爱。
在参观瓷器厂时,记者不时为造型师和彩绘师的精湛技艺感叹。他们不仅仅是手工艺者,更是艺术家。一位彩绘师对记者说,所有梅森瓷厂的手工艺师上岗前,都要经过3年半以上的专业训练。早在几个世纪前,梅森瓷厂就建立了学校,培养专门的师傅。
满怀敬畏与期待,记者进入了梅森瓷厂的模具档案馆,里面散发着老木头和清凉石膏的味道,层层叠叠放着几百年来瓷厂所有的模具,足足有70万件,基本保存完好。如有需要,手工艺师可以随时生产同几百年前一样的产品。厂里有自己的色彩实验室,保留着万种色彩的配方以及几千种图案。
记者还参观了几位雕塑家的工作室。他们在那里研究新项目,设计新瓷器。不过因为产品还未发布,不让拍照。
在参观之旅中,记者也体验了部分制作瓷器的过程,给自己做了一个瓷杯。上色时,记者选择了“景德镇蓝”的颜色,在经验丰富画师的指导下,给杯子进行装饰,瓷厂工作人员对其上釉并送去烧制,最后邮寄到记者手里。(完)
来源:环球时报

推荐阅读


孙建伟:为何“华瓷西传”对西方的影响“不止于文化”?

一次出口数万件 大唐“销冠”原来是它

彭涛:越窑青瓷何以成为名窑瓷器中的“一代宗师”?
点个“在看”不失联

华舆
海外中国,华文舆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