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络上的赢家 & 现实中的输家?
“清华马翔宇举报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局长”的事情应该是已经告一段落了,
官方调查结果已出,马翔宇也表达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表示“高度信任组织”、“相信这座城市的未来”。
与马翔宇本人看起来仍然自信、阳光的表态不同,网友反而开始对这位风波“始作俑者”的未来表示担忧,
毕竟,对体制/泛体制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要想打破陈疴,阻力有多大;
而一个敢把一切挑破放到明面上、敢于实名举报的人,哪怕现在看起来取得了胜利,
但离开网络、回到现实的职场中,面对的恐怕不是声援、不是众口称颂,而是防备、敌意、孤立,是怪异的复杂的眼神,
和哪怕拥有清华硕士、前哈佛助理研究员、前头部券商分析师的顶级履历,
仍一辈子不得重用、最后以科员身份郁郁退休的命运。
02
劣币驱逐良币,也是一种潜规则
我在国央企见过太多的“马翔宇”。
不少名校学子,普遍有一点清高、一点黑白分明、一点理想主义的底色,很多人还有一点天真,总是高估人性的“善”、低估人性的“恶”,
要命的是还缺乏斗争手腕,不懂得适当放低自己的底线、不懂得采用一些迂回的蜿蜒曲折的手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人,若有人欣赏他们的一心做事、工作出色,容忍他们的棱角分明、个性刚直,他们是可以“士为知己者死”、颇有一番作为的;
但在多数国央企的生态里,恐怕还是“祝局长”之流占了多数:
喜欢的是听话的人,有没有能力不重要,
本事大、业务能力强、学历高的员工,反而太有自己的想法,不好拿捏、 服从性太差;
对于不听话的员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想尽办法排挤、打压、扣黑帽,提拔晋升、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民主测评...都可以成为治理人的工具。
只不过太多的“马翔宇”们,
要么选择了顺从,学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终被环境同化、改变,成为自己曾经最不想成为的那类人;
要么选择了沉默,隐忍,委曲求全,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要么选择了离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个工作,海阔天空。
于是留下来的都是顺从的听话的,得志的都是甘心成为领导个人附庸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早已见司空见惯。
03
果断离开、及时止损,是更好的选择
玉石俱焚的后果,想必马翔宇比你我都懂。
他在最近回应的一个视频里说“关于我的未来,请大家不必担忧,我家条件还行”,
他也曾经说过“我们总会比大多数同志多一些选择。恰好我的软肋比较少,那就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后辈有好一点的未来”,
从这些发言里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抱紧体制内这份工作不肯放的人,他的履历也可以让他有比当一个基层公务员更好的选择,
当初进体制,恐怕也更多是出于理想、情怀,而不是和普罗大众一样,求一个平庸稳定的“铁饭碗”。
其实马翔宇并不适合体制,他太刚、太直、太锋芒毕露,也太棱角分明,与体制内讲究中庸、含蓄、圆融、和光同尘的环境格格不入,
这样的人,在开放、包容的自由市场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之前已经浪费了六年,现在果断离开、及时止损会是更好的选择。
04
成为一个“异类”,要付出多少代价?
对于千千万万的“马翔宇”们,
从企业和组织的角度,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多了,才有涤荡风气的可能,我们才可能拥有一个公平、阳光、风清气正的生存环境,
就像《明朝那些事》里的海瑞那样,哪怕一辈子仕途坎坷,也是一个象征、一种让人看到希望的存在;
但从个人前途的角度,我又由衷替他们捏把汗。因为堂吉诃德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做一个“异类”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而这份代价,是由他们自己,而不是由旁观者的我们去承受。
05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博主多年前曾去苏州工业园区考察,创新、高效、现代化、重视人才,是当时园区给我留下的印象。
马翔宇一役,苏州、园区形象遭受重创,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不是由于马翔宇的揭露,而是诸如祝局长之流的存在。
马翔宇敢于揭开疮疤、把一切暴露在阳光下,正是刮骨疗毒的契机,
否则一直如此发展下去,造成园区人才流失、营商环境恶劣,才是更大的损失。
私心里说一个极其天真、极其理想化、极其不现实的想法:
苏州此刻最能扭转城市形象的做法,应该是:重用马翔宇,
对于敢于直接谏言的人,不计前嫌,反而大胆起用;
对于真正能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年轻人,不拘一格降人才,
正是打破围观群众预期、重塑信心,展示这座城市对人才的重视、展示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展示胸怀和格局的最好方式。
当然了,这种想法有点痴人说梦,但万一呢?
毕竟,海瑞也曾屹立三朝而不倒,并终获起用不是。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