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经典作家研究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理事会”会议实录(一)

文摘   2024-09-25 16:32   重庆  




2024年9月20日—22日,“文学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经典作家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理事会会议”在重庆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南方文坛》杂志社协办,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副会长辽宁师范大学王卫平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河北大学田建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高旭东教授、四川大学李怡教授、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支山副研究员,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及华北、华南、华中、华东、华西各大区理事,以及《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等名刊的资深审稿专家等90余人莅临会议,围绕着“四十五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四十五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与曹禺等经典作家研究”“抗战时期经典作家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新方法与新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研究的时代意义”等六个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学术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周晓风教授主持。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教授,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税强书记先后致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萨支山做工作报告并宣读增补理事名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教授做主题发言。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周晓风教授)


在致辞中,王国胤校长回顾了重庆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格局,表达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崇高敬意,认为本次会议的六大议题有着深远的学术意义和巨大的实践价值。他高度肯定了重庆师大文学院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多年来努力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由衷感谢各位专家对重庆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帮助与支持。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教授)


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教授强调了重庆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与拓展的深厚渊源,指出重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认为本次会议在此背景下适时召开,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助推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教授)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税强书记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回顾了重庆师大文学院的历史沿革,介绍了文学院的发展理念、学科专业、研究基地、教研团队、学术成果等,并衷心感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对重庆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与鼎力相助。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萨支山先生做理事会工作报告并宣读增补理事名单。他回顾总结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两年来所做的工作,并展望了未来几年的工作计划,高度肯定了学会与各高校紧密团结的良好学术生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萨支山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致辞。随后,在题为“经典阐释与现代文学学术传统”的主题发言中,他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代代相继的学术暖流、以“心”解文的经典建构这三个维度,回顾了前辈学者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做出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人们不断演进、代代相继、生生不息的学术传统、思想暖流和精神遗产,并期盼学会同仁能以“心”解文,体悟经典,肩负起保持经典的鲜活性的使命,承担起维系经典的生命力的重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教授)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丰富多彩的学术研讨阶段。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五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等杂志社的近百位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经典作家研究”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两场主题发言、四组八场小组讨论,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思想碰撞,形成了非常积极的学术对话。

9月21日上午的主题发言由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李遇春教授评议。

(左为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右为武汉大学李遇春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略谈学科建设与文学经典研究,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骨干的担当奉献、深究细研经典作家、跨学科创新及建构文学学科群等相关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吴俊教授从翻译文学经典谈翻译文学特殊意义及翻译学科建设问题,强调中国语言文学与翻译学科的血亲关系及与外国语言文学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上海交通大学吴俊教授)


四川大学李怡教授指出,郭沫若研究数量庞大但对郭沫若与四川关系的研究成果甚少,乐山博物馆的郭沫若中学笔记本被忽视,郭沫若与蜀学的师承关系值得深入开掘。

(四川大学李怡教授)


河北大学田建民教授论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破”与“立”,指出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反传统遭指责,实则对传统文化爱恨交织,认为全面考察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并解决相关问题。

(河北大学田建民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文贵良教授以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为核心,从语言和诗学角度分析其震撼力,认为其“野生”的白话提供了现代女性絮叨的语言形式,“我知道”式体认与后撤性叙事规范了叙事的向度,剖白的辩证法拉紧了叙事的强度,从而把女性的声音一步步推向绝叫。

(华东师范大学文贵良教授)


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指出,现代文学文体形式研究亟待深入,当前文体规范匮乏且探索未继承,应关注文体历史语境与现代视野的结合、西方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结合,并重新认识现代文学经典与传统。

(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


北京大学王风教授在发言中探讨鲁迅与周作人分别作为杂感家和小品文家的文体形象形成及后果,分析不同时期作品编辑策略、语体差异及1920年代后期事变导致的思想变化对文体形象的强化问题。

(北京大学王风教授)



 欢迎关注

本刊投稿邮箱:qywxjk@163.com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