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治

文摘   2024-12-20 10:30   重庆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最初于1825年由Ribes描述,当时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文献报道多为尸检结果。对其治疗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轻型病例有效,重症患者病死率高。1942年,Lyons描述系统性抗凝治疗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抗凝可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病情,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1971年,VmeS等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溶栓剂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被阻塞的静脉窦开放,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随后溶栓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1988年,Scott利用经颅钻孔进行接触性溶栓。1991年,Bamwell利用血管介入技术经颈静脉及股静脉进行静脉窦接触性溶栓,从而丰富了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治疗手段。


来源:中华重症医学

排版编辑:刘琳

初审:孙雪婷

复审:万承群

终审:蔡志友


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探讨神经疾病救治;推广神经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科普知识;促进神经科学科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