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小孩反复发烧,荷兰医生束手无策,结果病因居然是中医说的这个…

文摘   2024-11-21 15:41   湖北  


我家二公主小琥,从10个月第一次因为肺炎吃抗生素到她1岁三个月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

每隔一周就会高烧一次

体温从38到41度不等。

除了不吃不喝嗜睡烦躁以外,无其它症状。

这半年里,我把荷兰家医的电话都打烂了。

但一开始医生除了说“病毒感染”正常的在家等自愈,就是觉得我“大惊小怪”如果非要说谁有病,那么那个人应该是我。


后来,因为时间太长,病得太凶,荷兰医生终于愿意相信我的判断。

但他们除了给妹妹开抗生素,也想不出什么靠谱的治疗方案。

吃了两次抗生素之后,仍不见好,我们就不愿意再给妹妹“下毒”了。

有一阵子我被妹妹烧得都PTSD了,每天看见她第一件事就是“摸额头验烧”。

在我最焦虑和敏感的时候,我的手都快成温度计了。

妹妹体温只要超过37度7,我就能摸出来。

在妹妹漫长地生病又得不到诊断或者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我只好自力更生。

(此处省去对荷兰医疗系统无力吐槽的一万字。)

那段时间,我每天在上班和带娃的空隙里,在网上查,找熟人问。

最后在队友及其花高价钱请的营养师的协助之下,终于隐约似乎仿佛好像找到了病因。。。

说实话,一开始还真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先说一下我家妹妹的病情。

从今年5月吃了第一次抗生素之后,我家妹妹就经常“无故”发烧。

没有其它症状,就干烧。

基本上烧一周好一周,烧一周好一周地。

最好的一次,是8月,她连着3周没发烧。

但从9月开始,她又开始故态复萌,进入烧一周好一周的无限死循环。

发烧的时候,她早上起来体温较低,在38度左右,但是到了傍晚就会飙高到40度上下。

然后一周到10天左右,体温会恢复正常。

我拿着她的症状查了谷歌,问了chatgpt,搜了小某书,也问了国内儿科专家。

最后,从症状描述上来看,最符合我家妹妹情况的描述的,居然是小某书的解答:

“积食”



积食这个描述,我没孩子之前也听老人说过很多次。

以前不以为意也不以为然。

但这次,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有可能就是我家妹妹的病因。

但无论如何,我的理智又告诉我,逻辑有点不通顺。

“积食约等于吃多了消化不好”为什么会反复发烧呢?

这种事儿,我要是拿去给西医说,人家只会愈发觉得我这个当妈的脑子有病。

虽然但是。

我家除了有我这个爱操心爱查资料的妈妈,还有一个爱养生的神队友。

他是一个对营养以及补剂深入钻研,买起营养补剂比女人买口红都“败家”的养生黑科技男

为了长生不老,他还有私人的营养师。

隔几个月,他都会拿着检查结果找他的营养师进行咨询。

对此,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也是不以为然且不以为意的。

插播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的营养师给他喝了两杯水,问他能不能喝出区别。他说他喝不出来,营养师断定他缺锌。一验血,果然缺锌。)

所以,在妹妹屡病不好的时候,我家队友大胆地联系了他的营养师,斥资500欧,让营养师给我家妹妹测一下大便。

比测大便的价格更惊人的是测大便的结果。

营养师说,你家妹妹大便里的解连蛋白(zonulin)已经爆表了。

(营养学里,zonulin的指标偏高表示大概率有肠漏的情况。)

我初步怀疑她得了肠漏症。

肠漏症是一个西医营养学里关于“消化不良”引发炎症等免疫反应(湿疹、过敏关节酸痛等症状),长期放任不管甚至可能导致自免疫系统疾病(牛皮藓、桥本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等等)的假说。

事先声明,这个假说目前还没有得到主流西医学界的认可。

但是,当我看了关于肠漏症的描述,又想起中医里对“积食”的描写,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它们很可能是相通的。

中医关于积食的描写偏“症状”。

而“肠漏症”则是从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来解释“积食”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影响。

那肠漏症是个什么东西呢?



可能不少关注健康的人都听说过“you are what you eat”,人体7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等等。

此言不虚。

我们肠道内壁的粘膜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屏障。

健康的肠道粘膜是由蛋白紧密连接在一起构成的,没有缝隙。


它会允许消化好的小分子营养分子穿过粘膜进入血液,同时将没用的、有害的、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物质留在肠道内,并通过肠道蠕动排除体外。

但当肠道粘膜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刺激和损害时,粘膜本身紧密链接的细胞之间出现间隙。

此时,有害的物质、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颗粒等就会透过粘膜的间隙进入血液。

比如,现代人饮食当中,最常见的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肠漏的食物是面食里含量丰富的麸质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需要通过读取细菌或者病毒表面“不同的氨基酸模式”构成的标记来记住这些“已知的异物”,来监控异物的侵入,即时反应,消除异己,保护我们的身体。

但当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颗粒进入血液时,免疫系统会因为它们的“入侵”而陷入混乱。

因为,食物也含有蛋白,因此它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标记。

当免疫系统误以为食物也是病菌时,便会发动免疫反应对他们进行清除和讨伐。

但问题在于:当我们长期食用自身不耐受的食物,刺激肠道粘膜,破坏肠道屏障,导致肠漏症。

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不停地处在“战斗模式”,长期不干预的后果,便是过劳之后的“草木皆兵”


轻度的症状可能是,胀气,腹泻,便秘等。

中度会引发进食后极度疲乏,湿疹等等。

如果长期不干预,一些人的肠漏症可能还会导致自免疫疾病。

因为,我们身体的各种组织也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如果免疫系统长期过劳分不清自身组织的标记,敌友不分,进而对自身组织发起攻击的时候,自免疫系统疾病就会找上我们。

像是桥本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被医学界宣布的无法治疗的自免疫系统疾病,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



我家妹妹出现的发烧,在肠漏症并不那么常见。

但也属于免疫反应的一种。

我之前在google scholar上也找到过一个案例和我家妹妹情况很像:

一个11岁的男孩,从5岁开始,隔两周开始就发一次烧。发育迟缓营养不良但查不出来原因。

戒断麸质之后,就好了。

因此,我也曾试着给妹妹戒断过一段时间麸质,但效果不显著。

后来,我们和营养师商量之后,决定给她戒断所有易致敏的食物,包括牛奶、坚果、鸡蛋、麸质、大豆、鱼和海鲜

这么做是为了不再去刺激她本已脆弱的肠道粘膜,给肠道一些修复的时间。

除此以外,营养师也建议她服用鱼油、益生菌、Pediaperm、Lactoferrine等营养补剂

鱼油抗炎症。

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

Pediaperm修复肠道粘膜。

Lactoferrine助消化。

除此以外,我们也按中医调理脾胃的方式,戒生冷,用焦山楂陈皮苹果生姜熬水给她喝,每天用精油给她按摩肚子和后背。

不得不说,不吃药不打针,但效果立竿见影

干预之前,她动不动就发烧。

如今,她有一个多月都没发烧了。

干预之前,妹妹每天食欲很差。

吃饭需要一边玩一边喂才勉强吃一点。不长个掉体重,连头发都不怎么长了。

如今,她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吃饭,又开始长个了。

干预之前,她每天都没精打采,不爱动。


如今,她很喜欢爬上爬下,每天都精力充沛,滑板车都能骑两步了。

但是,她肠漏症时间有些久,肠道菌群紊乱的时间也不短。

因此,需要更久的时间来调理才能完全痊愈。

但有了知识,有了理论,有了效果,也有了方向啊!



妹妹开始好转之后,我一有空,就查一查关于“肠漏症”的信息。

发现了两本宝藏书,看完之后对营养学和中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吃土》这本书把营养学和中医的理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得有点醍醐灌顶。

比如,营养师并没有让我们给妹妹戒生冷的食物。

但我看了些中医的理论,想说小心起见,暂时让她的饮食以温热为主,养一养脾胃。

《吃土》这本书里就提到,有一种有念珠菌(candida)过度繁殖而导致的肠漏症。

而我家妹妹化验结果里念珠菌含量就超标。

这一类肠漏症,是由于肠道中过量的念珠菌用它们的“触角”硬生生把肠道内壁粘膜拨开造成的。

因此,所有会促进念珠菌繁殖的食物,都会加重病情。

念珠菌的繁殖,喜潮湿的环境。

长期食用中医所说的湿气重的食物,有助于念珠菌的繁殖,导致或者加重念珠菌型肠漏症。

此外,念珠菌喜糖,许多有念珠菌性肠漏症的患者会嗜甜。

容易升糖的精致碳水,比如大部分面食,对于念珠菌性肠漏症患者极其不利。

因此,书中对患有念珠菌型肠漏症患者的食疗方案是:

忌口:

忌糖和精致碳水、咖啡和酒精、以及各种湿气重的食物比如:牛奶,冰淇淋,奶酪,鸡蛋,各种麸质面食,豆腐,肥肉,果汁,油炸食品,花生,坚果酱,香蕉,豆奶,生冷的水果。

吃点好的:

苦的食物例如苦瓜;

好的淀粉来源如山药、红薯、胡萝卜、甜菜、南瓜、西葫芦;

发酵的食品如泡菜、酸菜;

优质蛋白质如有机的肉类、有机的动物肝脏、骨头汤;

少量坚果:如奇亚籽、南瓜子;

好的脂肪来源:牛油果、橄榄油、椰子油等。

除此以外,还需服用鱼油益生菌、维生素D、锌和硒消化酶等营养补剂以及改变生活方式过舒缓低压的生活。



也是没想到,因为我家妹妹这一场大病,我关于“养生”的知识又增加了。

人生有时候真是福祸相伴。

为了给她找病因,我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也比之前多了不少。

给她调理的同时,我也更注重全家人包括我自己的饮食健康。

肠漏症虽然还没有被主流的西医接受。

但至少在我家妹妹身上,到目前为止无论从症状解释还是治疗效果上来看,它都是最可行最优的理论。

如果大家对肠漏症感兴趣,或是有相关的经历或者知识想要分享,欢迎扫助理的二维码进群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哟。


希望大家平安喜乐吉祥安康。


p.s 上次关于荷兰大逆不道儿歌的文章发出之后不少小伙伴求收听方式。


也可以加助理微信进群,索要视频哟。



教授妈妈和野马小雅
地衣,荷兰行为经济学教授,和呆萌混血娃斗智斗勇的老母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