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带了几个硕士生写论文。
像我这种容易操心的人,工作里给学生们当“学术老母亲”,也是操心操麻了。
最近,他们最近终于陆陆续续稀稀拉拉地毕业了。
第一个毕业的,是一个中国的男孩。
他是我今年带的所有学生当中最让人省心的一个。
从最初起草研究计划,我就看出来,他是个对待学习一丝不苟,态度和能力都相当不错的学生。
这个印象,在整个指导他写论文的过程中都不断得到验证。
他不仅认真上进特别靠谱,而且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也都相当不错。
和一些“放飞自我”的荷兰学生一比,我可太喜欢他了。
举一个朴实无华的例子。
有一次我约他面谈,面谈的时间刚好和他的实习安排有冲突。
他二话没说就把实习安排调整了。
还和我说:
写论文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其它的事情都要为它让位。
收到他的邮件,我简直快要流下两行感动的热泪。
你可能会觉得,把学习放在首位,这不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吗?
但在荷兰,还真不是。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带的另一个荷兰学生。
写论文的过程,我给他布置任务,他动不动就失联一两个月。
这就算了。
每次他但凡做了点“成果”发给我, 又恨不得我马上给反馈,帮他往下推进度。
最近他好不容易交了论文终稿。
前一周的周五交的,居然就问我隔一周周一能不能答辩。
理由是:他马上要出去度假了。
我拒绝了他,告诉他最早也得九月初。
他说:
那不行,九月初我度假还没回。那要不九月中。
本来,我也就“随和”地同意了。
但今年九月中,我正好要出差。
所以我告诉他,
你如果人不在荷兰,线上答辩也可以。
他说,
线上是可以,但我度假,所以不可以。
荷兰人“度假比天大”的文化,让我跪服。
行吧,反正他延毕多交的学费也不是我出的。
虽说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但每年总有那么几个对于学校的校历和课程安排有误解的人。
比如说,每年三月我教课的时候,都有学生因为私人原因理直气壮地临时请假。
请假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提前定了便宜的滑雪旅行,必须去。
爸妈20周年结婚纪念日,她必须人肉现身。
好早之前定了实习,和上课时间有冲突。
等等。
只有我想不到,没有人家请不出口的假。
我管理十分人性化。
特别能够理解每一个人在上课的时间非想要做其它事情的需求。
谁还没个七情六欲七大姑八大姨的家事需要处理呢?
但是为了保证对那些全勤的同学的公平,少来一次最终成绩扣0.25分(满分10分)。
也不多,愿意承担这个自然后果,你爱不来就不来吧。
但即便是这经济实惠又充满人情味的请假政策,还是会让学生不满。
曾经有一个荷兰学生因为请假的事儿,写了封很生气的邮件,说:
我妈老早就定了机票。
就是因为你不通融非要扣分,她又花了超多钱改签机票,你知道,我堂哥结婚对我来说是多重要的人生大事吗?
我损失了很多钱了,但还有一节课去不了,因为我真的不想错过婚礼。所以你能不扣我那节课的分吗?
那理之直气之壮,搞得好像他错过的是自己的婚礼似的。
但答案当然是不行。
虽说我心里想的是,你订票的时候想啥了。但回信写得却是:
没办法,这是规则也是政策,我也就是照章办事。
在荷兰当教授,我时常当出一种“客服”的感觉。
再说回我的中国好学生。
Despite我对他的偏爱,最终,他的论文只得了7.3分,比平均分高一点点。
拿到分数,他有些失望,十分真诚地问我:
如果他想提高的话,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给他说了一些论文本身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这些都是术的层面的问题。
我知道,他更底层的问题是,他其实对自己研究的课题并不那么感兴趣。
所以,我想了想之后,又和他说:
除了刚才说的那些细节上可以改进的部分,我还想和你说一件事。
在指导你论文的过程中,我感到你是个做事情特别认真的人。
你有非常多的优点和长处都是我欣赏的。
这也是为什么你实习还没结束,就拿到了实习公司的offer。
事实上,指导你写论文的过程来说,很省心。
你的论文本身没有明显的漏洞或者错误,但就是读起来却有些寡淡,从头到尾给人的印象是:
你在尽力完成一项任务,而你对这个任务本身是什么,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如果非要我给你一个建议,那就是,下次选择你的研究课题,尽量选择你真正感兴趣的。
这样你可能就能更容易地投入其中。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些年,我带过上百个硕士生写论文。
有不少像这个中国男孩一样,优秀上进的学生。
他们有男有女,来自不同的国家,喜欢不同的事情。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会问我:
我要怎么写论文才能得高分?
但写论文和过人生一样,过分地注重结果,会让我们困在结果里,而没法全然享受做一件事的过程。
这些年指导过的学生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
一个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葡萄牙的学生,因为在海岛长大,切身感受到全球变暖对海岛生态的破坏,所以想了解为什么有人对环境问题如此漠视。
一个研究冥想和行为模式的荷兰学生,喜欢冥想,说冥想改变了他的性格和生活状态,所以想进一步探究冥想对人行为决策的影响。
一个研究不平等的背景下人们利他行为选择的印度女孩,因为看到了自己国家发生的种种事情,想进一步了解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会愿意更加进行均等的财富分配。
还有一个研究不同沟通策略对信任影响的中国女孩,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所以想了解什么样的沟通策略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他们平时的考试成绩都不怎么起眼,但写起论文却格外投入。
因为他们在选题的时候,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看上去可能能得高分”的论题。
他们当中,最终有的人分高,有的人分低。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论文答辩结束之后,他们不是“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的如释重负。
而是,我还有好多感兴趣的问题没有回答,想要继续学习,继续去了解,继续去探索。
说起自己的研究,他们眼里有光彩。
一种让人羡慕的光彩。
人生会面临很多选择。
去选择自己感觉兴趣想做的事情,需要勇气。
时而,我们被社会成功学规劝过的上进心,甚至会阻止我们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喜好。
但我想对更多的年轻人说:
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试错。
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去坚持,就算错了,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至少,没了内耗,多了欢乐,也没准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呢。
以及,人生真的不是只有学习而已,有时候借鉴一下荷兰人“休假天下第一”的思路,也不是不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