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朋友心中,我是个精力旺盛的时间管理大师。
比如说,上次分享我中年觉醒随心做事情追求热爱的秘诀。
有个读者留言,说佩服我的精力旺盛。
但实不相瞒,和我身边很多人比起来,我时常觉得自己体力超级拉垮。
就拿最近这次出差来说。
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学术出差是一件对“体力弱鸡选择性社交自闭症患者”(比如我本人)相当不友好的事情。
虽说,会议的日程看上去是朝九晚五。
但事实上,除了听一整天报告,还要在“假装休息”的茶歇和同行应酬。
尤其当你拥有了一些学术“地位”,你想假装是路人都不行。
(我借用自己学术地位吃性别红利的故事,错过戳这里。)
放张队友开会的图片滥竽充数
所以,刚听完一场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场休息的空挡,就会有各种人跑来找你network。
有的人和你说ta自己的研究,让你提意见。这种时候你得精神集中地试图在人家并不流畅的表述里,
尽量理解ta想描述的意思,给出尽量中肯的建议。
也会有不少人问和你研究课题相关的问题,有时候问的文章太古早,
你就得在快要中年痴呆的大脑里不断搜寻过去研究的影子,尽量给出不显得“失忆”的答案。
每一个coffee break和lunch meeting,都是一场盛情难却但又令人精疲力竭的社交。
一整天“会”下来,连我这样的e人都会感到一种应酬型社交过度之后的自闭。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晚餐社交又是场很难省略的社交前线。
每每,吃完饭回到住处动不动就九十点了。第二天最晚八点又得起来,开启新一天的学术“煎熬”。
上次在摩洛哥,我斗胆和一群帅哥去泡了个吧。
凌晨一点我想回酒店。
同行的帅哥很失望,说,你这就要回去了吗?
他软磨硬拖了半天,终于在凌晨两点给我叫了车,把我和另外两个体力同样不支的教授一起回去。
剩下的人接着嗨。
其中还有一个快60岁的男教授!
看着这些前一晚歌舞升平,第二天依然活跃在会场的“男交际花”们,我自愧不如。
他们怎么做到的,我不知道。
但臣妾我,是真做不了。
这次在澳大利亚开会。
经过两天的高密度用脑和高强度社交,到了会议最后一天,我又濒临当机。
虽说定了早起的闹钟,但闹钟这种东西放得离手太近,就形同虚设。
随手一关,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再一睁眼,已经11点45!
飞速赶去会场,也只赶上了应酬浓度超高的午餐。
餐罢,支愣着眼皮子,集中注意力听了最后一场讲座。
讲座结束,才下午两点半,但整个会议就宣告结束了。
本打算下午去游会泳,再赶一下因开会落下的工作,结果回到住处往床上一瘫,居然又睡了过去。
再醒过来,天光已经没了。
要知道我快12点才起来,清醒了几小时,又睡得昏天暗地。
要是搁以前,我肯定会自责:
大好时光,就给我这么睡了过去。
一想到我日益变长的待办事项清单,我当天晚上肯定睡不着了:
维多利亚花园开团,团文还没写;
十月初基金申请报告初稿截止,还没动笔;
收到了三个期刊的审稿邀请,文章还没看,很快就要交报告了;
本计划开完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园里录的视频,也没录;
……
但如今的我知道:“什么都不想做”,是身体给我发的信号。
以前我会对抗这个信号,逼自己去完成待办事项。
但现在我会听从它,适时躺平。
睡起来,我没有急着去“干活”,而是优哉游哉地,给自己煮了碗我未雨绸缪在广州机场买的螺蛳粉。
大概收了收行李。然后就开始看脱口秀综艺。
(大家一定要看我心中的女王小鹿吐槽她老公的段子!)
一直“放松”到晚上睡觉。
这种允许自己听从身体发出的信号,想躺平就躺平的特异功能对我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被生活压垮之后的幡然醒悟。
要知道两年我,我是个腰突疼得要命还坚持出差,趴地上完成了学术面谈的“工作狂”。
也是没想到,人到中年,会被生活逼着去修炼“偷懒而不自责”的超能力。
这不是我们小时候最擅长的事情吗?
压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我不能松懈”的内在声音带来的。
有两年的时间,我因为腰疼没办法坐着,每天只能站在办公桌前工作。
我一度以为人生从此不可能再无痛地坐着了,却从没想过自己是不是应该停下来休息休息。
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累”得只想刷手机看剧,但又并不能允许自己去享受刷手机看剧。
既提不起精神去做“该做”的事,又狠不下心允许自己去做“想做”的事。
任时光在指缝中流逝,对自己心生嫌恶,羡慕别人活得洒脱,又哀叹自己瞻前顾后。
在躺不平又卷不起之间来回地做仰卧起坐。
那段时间,我身心备受煎熬,健康日益受损。
直到我被压垮,休了很久病假,才慢慢从在病痛里学着去聆听自己身体和内心发出的求救信号,习得允许事情变坏甚至失控的能力。
在许多人眼里,我可能是精力旺盛年轻有为,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但我知道,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普通而又脆弱,平凡而且焦虑。
若要说有什么“了不起”,大概是我一直在挣扎从来没放弃。
我学着去接纳人生每一种体验。
跌倒时,我学着去摔跤,学着去放下恐惧。
取得成就时,我学着去骄傲,学着去为自己喝彩。
生气时,我学着去释放,学着不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
学着去不让自己的情绪伤害他人的感受(很难,仍在不断联系)。
我会聆听脑子里每一个念头,每一种声音。
不再去评判自己:
你怎么能这么想。
而是对自己说: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
我知道,我能给自己最大的善意,只是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允许自己。
累了就休息,本该是人求生的本能。
但我们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对于“自强不息成功学”的过度鼓吹,
让我们“允许自己躺平”这个本能,成了是这个年头特别匮乏的超能力。
如今的我,正学着更加有意识地去感受自己的状态。
在累的时候,允许自己大口喘息适时偷懒彻底放松。
在状态好的时候,一头扎进自己想做或是需要做的事里,体验高效运转的心流,畅快又自得其乐。
躺平一整天之后,我憋了几天的气,喘累过来。
第二天早上九点半起来,把东西归置好,退房。
走去游泳馆的路上,把视频录了。
去游泳。
然后打车去机场。
候机的时候,写了团文。
又处理了很多工作邮件。
基金申请写了个大纲开了个头…
(回荷兰两周之后,也写完了初稿。)
前一天落下的,休息好了之后,第二天居然从容地补上了。
允许自己休息,劳逸结合,有张有驰。
若是没有驰,只有张,任何强弓都会疲软,无法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能,很难彻底投入去做想做或需要做的事情。
重新学习养育自己,重新学习善待自己,是大多数中年人的必修课。
愿更多的人愿意去聆听自己,接纳自己,允许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