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没想到,《再见爱人4》里,在爹味浓烈成天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杨子,和“败家”男留一手的衬托之下,
被骂得最惨的,居然是代表许多东亚女性婚姻现实的麦琳。
初看节目,说实在的,我会因为麦琳咄咄逼人令人窒息的言行感到不适。
但过后回看,又会对她在屏幕前袒露的这份“窒息感”心存感激。
因为这份“窒息”,其实是大多数东亚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切切实实的处境。
它戳痛很多人,也戳穿不少被忽略的社会现实。
她凭什么这么矫情?
东亚女人的情绪,在大部分时候并不具备正当性。
我们的文化,很在乎“对错”,在乎有理无理。
当一个人“有理”的时候,任何情绪的表达都不为过。
甚至,愤怒的表达会让人拍手称快。
当一个人“没理”的时候,任何情绪的表达都会成为“无理取闹”。
事实上,麦琳最大的困境,就是她老公是个“好人”。
李行亮的“好”,就注定了麦琳的“作”。
即便是那些试图去“理解”麦琳的评论里,也是致力于挖出她当年生育的“惨痛”经历。
来源于麦琳朋友社交平台分享
仿佛不曾经历过那些惨绝人寰的过往,麦琳如今的“愤怒”和“矫情”就不值得被包容或理解。
可在我们的社会评价里,当“好男人”有多容易呢?
男人稍微“顾”一点家,就是绝世好男人了。
你怎么能指望他既有上进心专业能力过硬在职场上挥斥方遒,又心细如发把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照顾得周周到到,与此同时还能注意到老婆的喜怒哀乐适时提供情绪价值呢?
男人会带孩子玩,就是绝世奶爸了呀。
男人会收拾行李箱,就是宠妻狂魔了呢。
李行亮在节目中收拾行李箱
男人,他只需要是个男人,就已经很了不起啊!
而在外人看来,麦琳家的男人已经是一等一的上好男人了,放着这种男人不好好珍惜,还老闹脾气,真的就有些不知好歹吹毛求疵无理取闹了呢。
和这样的“好男人”一起生活,女人难道不应该像童话故事当中的女主一样happy forever吗?
怎么还能有负面情绪呢?
麦琳,她固然有自己的问题。
她的问题在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其实也不全是她的错)。
而不在于她有情绪。
这么说,我并不是要认同麦琳表达情绪的方式。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情绪的生发,都有正当性。
我们可以不赞同他人表达情绪的方式,却不能否认他人的情绪本身。
哪一个为家庭全情付出的全职主妇,或是在事业家庭之间反复横跳的职业女性,对自己的伴侣全然满意,每天都是情绪平稳正能量满满地与琐事缠斗呢?
当社会规训和社会期许不愿意承认女人情绪“合理性”的时候,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就会在关系里埋下互相伤害的种子。
事实上,许多选择“不矫情”的女人,并非对自己的婚姻无比满意。
相反,她们的平和,时常是自我宽慰之后的淡漠,和认清现实的放弃。
放弃想要被理解,放弃想要被关怀,放弃想要被爱。
但这种放弃之后的淡漠和平静,是婚姻关系该有的样子吗?
找份工作,是麦琳的出路吗?
不少人说,麦琳最大的问题是她全部人生的价值都来自于李行亮的肯定和爱。
她痛苦,所以她爱而不得得令人窒息。
所以,她的困境,是“找份工作”能解决的吗?
且不说如今大多数工作里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可有可无的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而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价值体系,特别愿意为这些“位高权重”的“爹味”岗位买单。
许多人说,麦琳PUA李行亮。
可PUA麦琳的社会现实,却少有人提及。
如果细想女性从小到大得到的规训,许多都是自相矛盾的。
小的时候,长辈会对你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你学习太好了,又会劝你,女孩子太强势了不好,嫁不了好儿郎:
女人嘛,自己再好也比不上嫁得好。
小时候,如果一件事没做好。
长辈会鼓励我们,没关系,一次没做好,就再试一次,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如果嫁对郎对女性这么重要,为什么从来没人告诉我们:
一次没嫁对没关系,给他蹬了,咱再试一次。
相反,我们听到的规训是:
只要你嫁了,不管你嫁得好不好,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男人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人要懂得知足。
知足才能常乐。
就是这些“单听都觉得有些道理,但放一起就自相矛盾”的规训,把无数优秀的女性,困在了婚姻里。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主妇”从事的情感和体力双密集劳动,才是更有核心价值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或缺的工作。
但可笑的是,为了“找到价值”,找到和伴侣之间的链接,她唯一的出路是:
“出去”找工作,洗掉“妈味”,换上“班味”,再加点“爹味”。
夫妻因为社会分工不均等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
从来没有人说,让男人把重心往家里放一放,别一天到晚在外面做那些做了没啥用不做也没什么关系的工作游手好闲地野着。
否则,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妻子的喜怒哀乐,家庭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玩乐屎尿屁,那可是会跟不上家庭发展的步伐,最终会被家庭抛下的!
大家只会指责女性,太长时间呆在家里和社会脱了节,跟不上丈夫和社会的步伐。
这样的不对等背后,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底层逻辑:
它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强势群体(大部分时候是男性)而服务的。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里,女人只有事业没有家庭,就是个可悲的“女强人”。
女人只有家庭没有事业,就是个把人生价值寄托在老公身上,没有自我没有主心骨的人。
所以,想要幸福,女人得靠自己,但又不能只有自己。
她得在男人事业发展需要的时候留守家庭,
还要在男人站稳脚跟需要她能跟上自己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的时候,重返职场和社会接轨与他齐头并进。
否则,她的付出她的牺牲她的委屈她的怨怼就都只能是她需要为自己的选择默默吞掉的代价。
综上,在当今的社会里,女性想要幸福,只有一个选择:闭嘴闭眼,be happy with whatever you get.
麦琳要的爱,是什么?
让公众难受的一个点是:
李行亮无论如何试图讨麦琳欢心,麦琳都不肯开心。
就好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永远无法取悦不想彻底原谅你的人。
但如此难搞,是麦琳的错吗?
在节目里,我们不时听李行亮条理清晰地诉说他为了麦琳做的每件事。
买护手霜,买电脑,准备生日的惊喜,打飞的去上海买青团。
这些具体实例能一一言说的另一面,正是它们的“屈指可数”。
每做一次都可以清晰明了记在账上的付出,正好说明了它们是“反常”而非如常。
而在家庭里日积月累无时无刻的付出,很难一一举例的。
麦琳可能很难言说:
我每天都要洗衣做饭,
接送小孩,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玩乐睡,
在家长群里应付老师,
带年迈的老人看病,
记住每一个重要的纪念日,
提前订全家人出游的旅程……
这些经年累月的劳动和付出,和一两个生日惊喜爬梯的准备,孰重孰轻,做过的人自然明了。
而它们的难以言说,还在于事无巨细、经年累月、无时无刻,永无止境。
全职主妇的难,就难在这里。
做着最累最难不做不行的事,但做好了,仿佛又没什么了不起。
身心俱疲无人问津的时候,还不能有负面情绪。
时常,在婚姻里,男人的付出往往像鲜花和焰火,美丽壮烈让人记忆深刻,但常常只是短暂的的美好。
女人的付出则像空气和水,朴实无华无处不在持续不断,但除非它们突然消失,没有人能注意得到。
就像Papi酱在观察室里点评的那样。
被拖干净的地板,人是看不出来的。
这就是“家务”的悖论。
被做掉的家务,往往不会引人注目。
只有那些没被做的,才会引人侧目。
麦琳想要的爱,不是突如其来大张旗鼓做一次管一年的惊喜,而是在日常生活里,李行亮对她的看见和关怀。
无它。
我不想被当成一个问题一样来解决
麦琳是一个在“追求浪漫爱”的社会规训里长大的女孩。
她对爱和婚姻的向往和追求,就意味着她会把人生价值寄托在婚姻里。
社会总是在宏观上讴歌女性或者母亲的“无私奉献”和伟大,
但又没有在微观的具体的小事和实处上,对女人的付出和处境,做出过实质性的认可和关怀。
这种毫无实质性的吹捧,给许多东亚女性带来了精神上的枷锁,仿佛不奉献,或者奉献时丝毫有点私心,人格就都不够伟岸了。
当女性被社会规劝洗脑,试图去符合社会期待的时候,情绪必然出现问题。
试问,长年累月的付出却被当成理所应当,谁能无怨无悔甘之如饴呢?
当委屈和怨怼无法明确地表达,就会出现麦琳式的唠叨、求关注、和“不知足”。
很多男人常把happy wife, happy life挂在嘴边。
但这并不是他们有多爱自己的妻子,希望她们幸福快乐。
而是,对于他们来说,妻子是一个有“分量”的仆人。
他们一方面离不开妻子无偿的劳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又怕惹恼妻子让自己的日子不好过。
比起妻子开不开心,他们更在意的是妻子今天会不会发脾气。
对李行亮来说,麦琳像是条河。
一条既能载舟也能煮粥还能覆舟的河。
他需要河。
但他也怕河水突然决堤。
每次决堤,他只想试图去把堤坝补上。
但他并不想去了解水流为何突然如此湍急,会不会是经年累月泥沙的堆积,让河床升高了。
会不会是上游突降大雨,让水位陡升了。
而作为一个会时时去巩固堤坝的人来说,每次河水决堤,李行亮都会觉得很无辜。
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你怎么还是说决堤就决堤。
但河流心里的委屈,他很难看见。
因为对他来说,河流终究是一条河,而不是一个和他自己一样平等的需要被呵护被关怀被爱的活生生的人。
他每一次费尽心思的讨好,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巩固堤防”,而不是真的想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麦琳很难被取悦,是因为她不想被取悦吗?
不是。
她不愿意接受的,是李行亮种种讨好背后的潜台词:
“我都已经这么费力讨好你了,你能不能不要再生气了?”
她所说的想要的爱,是另一半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去看见,尊重和关怀。
它可以是伴侣在她气恼的时候,允许她气恼,而不是绞尽脑汁地去消解她的情绪或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证明”她没有必要生气;
也可以是对她日常中习惯性照顾行为的看见和发自内心的感激;
还可以是告诉她她其实很美,而非“我不嫌弃你胖”。
她不需要伴侣把自己当成一个问题去解决。
当丈夫把妻子当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回避她,不想激怒她。
可这样的回避,哪怕是不经意的,也会刺伤对方,造成更深的不安全感。
而当丈夫把妻子当成想要与其共同成长的伴侣去了解去陪伴的时候,有关心就会有了解,爱才有流动的可能。
麦琳们有出路吗?
麦琳有很多问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非黑即白激烈地沟通方式,以爱之名对另一半的控制。
但这些问题,不是大多数东亚人共有的问题吗?
我们成长的环境就注定了我们对负面情绪没有容忍,不知道如何非暴力沟通,不知道在尊重另一个人的主体性和边界的前提下为他好。
曾经的她,全心全意地付出,活在“第二性”对角色里,一心辅佐托起丈夫的时候,她因为牺牲而感到伟大而快乐。
但这样忽略自己托举他人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人不可能永远跳过自己去爱他人。
如今,年龄渐长生活变好阅历增加,她也开始有觉醒,丈夫并不理所当然是第一位了,她发现她自身也需要得到关注和关爱。
但如何索取和获得这样的关爱和安全感,她不知道。
所以她拧巴,她纠结,她摇摆,她难以取悦。
她的问题在于无法持续无私奉献,但又被社会规训驯服太久而无法承认自己的私心,直接说出自己的诉求(否则不就不伟大不无私不符合社会期待了吗)。
于是,她要让对方猜自己的心思,认可自己的付出,感怀自己的无私。
一个人醒了,但没法完全醒过来迷迷糊糊的状态是最难受的。
身边的人也会跟着难受。
如今,全网对她进行的人格攻击和诋毁谩骂,又是一场大型地对女性的打压以及对旧有社会秩序的维护。
它只会让更多隐秘的麦琳反思自己,怀疑自己情绪的合理性,诉求是否矫情,而非理直气壮地接纳自己并不完美并不无私并不符合社会期待,但这并不妨碍自己值得被爱。
所以,与其对麦琳进行个人攻击,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社会文化。
学着认可自己的情绪,认可自己的价值。
而后才有可能寻求更平和的表达方式,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修复亲密关系的可能。
我今年37岁,在荷兰一所大学当经济学正教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从世俗的评判标准来看,我是一个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女性。
但我知道,在东亚文化里成长起来的我,身上有着重重的麦琳的影子。
麦琳和李行亮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债和情感纠葛,无休无止又无解的争吵,像极了我和我家队友的日常。
和麦琳一样,多年的文化规训,让我打心底里想做一个好女人。
做一个情绪稳定让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好妻子好妈妈。
而我们文化对女性的特高标准巨严要求,也让长得一点也不难看的我长久以来饱受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的困扰。
即便表面上看,我事业成功,家庭也幸福。
但生活中的我,时常炸毛。
时常感觉队友不够关心我不够爱我。
在那些困顿绝望而又缺爱的时刻里,我的内心也是一片乱码。
我的表现,在队友看来,大抵也是“无理取闹”。
时常,我就是那个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总觉得我的不开心都是眼前这个男人造成的麦琳。
麦琳的绝望和窒息,可能是大多数东亚女性在婚姻中曾感受过的状态。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侯佩岑也说,在麦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而麦琳们的出路,不在于找工作,也不在于离开眼下这个男人,而在于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允许自己不去做那个完美的爱人或者母亲。
允许自己付出但索求赞美和回报。
允许自己事事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允许自己失控。
允许自己不被爱。
也允许自己被爱。
而这样的允许,需要千千万万个麦琳承认自己是麦琳;
需要千千万万个麦琳大声说出自己的困境说出社会的不公。
需要千千万万个麦琳告诉世界,自己的“选择”也许不是真的有“选择”,
自己做出的牺牲给出的付出,并不总是心甘情愿。
麦琳们的付出不需要被当成“美德”去歌颂,她们需要学着认可自己的私信,让自己是一个有私心有悲喜的完整的人去真切地真实地被对待。
当麦琳们有勇气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做本来的自己,大多数东亚女性才有可能卸下绑在心灵上多年的枷锁。
枷锁卸下了,气顺了,自然不会有那么多向旁人去索要而不得的拧巴。
麦琳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真的很好,所以值得世间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