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家头部电商平台都对“仅退款”的服务规则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拼多多8月7日正式启动新规,淘宝8月9日正式生效。
调整的重心基本都是提高商家的自主权。比如,拼多多商家36小时内可以驳回买家仅退款需求,淘宝店铺综合体验分大于或等于4.8分的,平台不再主动介入。
可能很多人从来都没用过“仅退款”这个功能,但已有一些买家玩得飞起,将它当作“0元购”,专门用来薅羊毛,退款不退货,白得货品。
这种恶意“仅退款”行为越来越多,搞得正常经营的卖家很崩溃。有的卖家远行上千公里,去买家地址,就为追回几双袜子。还有些卖家抱团维权,委托群里当地的卖家去买家那里追讨。
想不到吧。之前只听说过买家维权?但今年以来,卖家申诉维权的案例,频频登上热搜。
买家满意了,商家却愤怒了。按下葫芦起了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仅仅是因为平台规则矫枉过正吗?仅仅是因为部分买家的不道德吗?
看起来是买卖双方的诚信拉扯,但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在平台。不是“仅退款”变了味,而是电商平台从出发点就跑偏了。
在国内最早是拼多多于2021年推出了“
如果货品有质量等问题,都不用跟商家扯太多,平台直接给退款,还不用邮递退货。白得一件商品,消费者还有什么不满的?说不定180度转变还给商家个好评;平台由此降低了投诉纠纷;商家更多的低价商品也都销售出去了。这看起来是三者皆赢的局面。
但事实呢?消费者是被安抚了,或者说被免费却低劣的商品收买了,但他的购物需求其实并没有满足。商家则是被带进了一个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里。
现在很多电商平台的策略都是低价优先。价格越低,流量越大,销量越高。低价格与高质量一直处于天平的两端,如今还要加上仅退款的砝码,商家要想在平台赚钱,被逼着只能疯狂压缩成本,卖“烂货”。
举个服装的例子,做衣服一般会有5%左右的次品率。传统上,为了避免消费者差评,都需要安排人工检查、剪线头,当然这个平均成本无疑会上升,可能从10块上升到15块。但现在有了“仅退款”,有瑕疵的衣服就白送给买家,差评消失了,商家就没必要花成本提升工艺提升质量了,粗制滥造,越多越好。
劣币驱逐良币。当低质量的产品充斥着电商平台,消费者习惯于追逐更低价格,良心商家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上面提到的商家维权案例就会不断发生,最终没有人会愿意投入成本发展优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商品。不悲哀吗?
仅退款沦为了低质低价产品的遮羞布,对商家有有控制力、有引导力的电商平台获取了大量客户和超额利润,但这种做法却非常短视和不负责任。
不久前,官方定调,要加强行业自律,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出现。从9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正式实施。近期电商平台的很多调整,包括对仅退款的优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块遮羞布终于可以掀开一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