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慢性肾脏病到底是如何定义的?至今有很多人并不清晰!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有肾移植病史,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持续时间≥3个月。
接下来,我们主要讲讲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的“微炎症状态”,这种状态普遍存在于肾脏病患者体内,其实质是一种免疫性炎症。
微炎症状态与慢性肾脏病呈正相关
微炎症状态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与CKD进程呈正相关,并参与多种CKD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血管钙化、贫血等)的发生发展。尿毒症毒素、酸中毒、心力衰竭、容量负荷过重、补充铁剂、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欠佳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CKD患者出现微炎症状态。
研究表明
CK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的原因比较复杂。近年来,肠道细菌在促进CKD患者微炎症状态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
目前肠-肾轴理论的相关研究认为 , CKD患者存在明显肠道微生态失衡 , 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肠道内毒素或(和)细菌异位是 CKD 患者微炎症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张宏教授 关于菌群失衡如何影响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治疗
同时CKD患者由于限钾限磷饮食、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使用铁剂、肠排毒药物、抗生素药物等均可导致肠屏障功能破坏及肠道菌群失调 , 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的发生。基于菌群失调的治疗策略为防治CKD进展提供了新方法及新靶点 , 通过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有可能延缓CKD进展。
2020年,一项关于“通过外源性补充复合益生菌可改善非透析 CKD 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研究,纳入了58例非透析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6~76岁。
1 治疗方式:
基础治疗组(对照组):给予CKD基础治疗24周,主要包括:①优质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口服;②纠正贫血;③降糖,使用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mmol/L;④降压,使用阿利沙坦酯片120mg/次,2周后如能耐受增加至240mg/次、1次/d空腹口服,必要时合用美托洛尔或氨氯地平,血压控制目标在<120/80mmHg(1mmHg=0.133kPa)。
益生菌组(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复合益生菌治疗24周 , 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0g/次,3次/d口服;复方嗜酸乳酸杆菌片1.0g/次,3次/d口服(d=天)。
①治疗后 , 两组患者hs-CRP、IL-6、SA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益生菌组hs-CRP、IL-6、SAA水平均低于基础治疗组。
②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益生菌组患者SCr、BUN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
综上所述,通过外源性补充复合益生菌可改善非透析CK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
第61届欧洲肾脏协会大会公布的进展研究指出,益生菌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肠道菌群,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炎症反应和脂肪肝程度,降低GTT,减轻便秘。
有问必答~
好肾医专职医生 周爽主任医师
[1]何方圆,吴晓蓉*.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3,20(9):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