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质量管理工作不仅要管企业内部的事,也要与顾客、供应商、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相关方以扩第三方打交道。这是质量人的职责,也是质量人的优势。搞好与外部方的人际关系,很多工作就好做了。
质量人还承担着与外部方进行联络的职责。所谓外部方,大致包括顾客、供应商、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相关方以及第三方。外部方实际上代表了市场,是市场体制或机制的人为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重视与外部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市场就可能给企业负面的回报,让企业品尝受到限制的苦恼。虽然企业并不需要质量部(科)去承担与所有外部方联络的全部职责,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联络却是ISO 9000明确规定的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也就是质量部(科)的职责。作为质量人,要根据自己的岗位要求和兴趣特点,与相关的外部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顾客是最重要的外部方。我们经常说“顾客就是上帝”之类的话,其实,这只是一种宣传伎俩,或者只是我们对员工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是因为商品(产品)交换形成的,在利益上往往还存在着冲突。商品(产品)交换关系也好,买卖关系也好,都要求双方平等。没有一定的平等关系,交换和买卖就都难以正常进行,更难以长期进行。因此,企业与顾客之间,并不是什么“上帝”与“奴仆”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鉴于不是“店大欺客”就是“客大欺店”,更应当强调平等。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往往只有通过使用甚至需要通过寿命期使用才能得到最终判断。顾客是产品使用者,对质量状况具有切身体验。作为质量人,为了真实了解产品质量,就不能不和顾客打交道。结交几位重点顾客作朋友,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对质量管理工作肯定是大有裨益的。鉴于一般消费者在企业面前往往处于弱势,质量人在与顾客做朋友时更要注意,不仅要想方法去“讨好”消费者,必要时还要给予一定的利益,例如赠送小礼品之类。
供应商似乎与顾客相反,很多企业仗着自己的强势地位,对供应商相当的挑剔。一些质量人在供应商面前,往往说话大套,口气棒硬,指手画脚,动辄指责,这样做是不对的。供应商也是一个市场主体,大家都是平等的,此且不论。问题在于,恶劣的态度往往让人心寒,表面上可能服从你,甚至可能低声下气,但背后却可能不以为然,遇到机会,说不定就可能反击你。质量人与供应商打交道的目的是确保供货质量,在质量面前我们不能后退。但是,确保质量并不一定非得骂人。有了质量问题共同协商,适时帮助解决,岂不更好?如果质量人能够把供应商当作本企业的一个车间,当作本企业的员工,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肯定更有益于供货质量。
质量人经常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与相关的政府官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肯定是有益的。过去,政府官员往往很难打交道,没有一定的利益输送,很可能受到故意刁难。随着反腐斗争日益深入,这种现象如今已经有了较大转变。但是,人总是有感情的,与相关官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办事人员来说总是有好处的。在反腐高压的势态下,请客送礼之类往往要被拒绝,更需要我们动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去联络和感化政府官员。例如,经常走动走动,经常汇报情况,经常邀请官员来企业指导,等等。如果能和某些官员交上朋友,当然更好。
现在企业都要搞认证,质量部(科)不仅要负责ISO 9000质量认证,甚至还可能负责其他认证。与认证相关的咨询机构、认证机构,也是我们经常打交道的,也需要我们去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和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的专家成了朋友,还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获得他们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质量人,社会上还有我们的专门圈子。官方或半官方的有质量协会、质量检验协会之类,民间的有质量俱乐部,不少城市还有质量人QQ群。经常参与这些群团组织的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取新的质量知识和质量信息,多结识一些质量专家和质量同仁,对我们肯定是大有帮助的。有时候,认识一个专家朋友,甚至比读几年书还有好处。
总之,质量人应当扩展自己的交往范围,把人际关系搞得更广泛一些。这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拓展我们的胸怀,让我们理想更加丰满,情感更加丰富,人生也就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