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搞怪的万圣节之夜,2024年的万圣节有什么新变化?哪些行业最有看头?我们邀请了欧睿国际的三位分析师为您解析,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芝加哥办公室的欧睿国际包装食品、零食和营养行业研究负责人 Carl Quash III、美妆与个人护理行业研究负责人 Kayla Villena,以及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办公室的客户洞察研究经理 Stephen Dutton。
说到万圣节,首先就会想到各类巧克力、糖果等零食。不过今年的消费者在尽情享受万圣节狂欢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关注经济承受能力,控制自己的剁手之欲。
今年,市场上看到万圣节产品比预期更早地出现在货架上。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应对持续的生活成本上涨的挑战,零食生产商将万圣节产品系列的促销提前了,这样消费者有更多时间做预算和购物。
欧睿国际包装食品、零食和营养行业研究负责人Carl Quash III据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RF)估计,今年美国万圣节的总体消费将比去年有所下降。不过,糖果类产品预计仍将保持稳定,因为美国万圣节的庆祝传统“不给糖就捣蛋”少不了糖果这一必备元素。
由于全球可可和糖的价格飞涨,美国的巧克力价格在过去两年中上涨了 17%,因此,今年很可能会采取节约成本的策略,并有可能导致万圣节期间非巧克力糖果销售的增长。
全球可可和糖的价格飞涨,对巧克力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欧睿国际包装食品、零食和营养行业研究负责人Carl Quash III在全球范围内,季节性巧克力产品的平均单价最高,预计在所有糖果品类中价格涨幅最大。鉴于此,自有品牌的巧克力产品以及非季节性巧克力夹心糖可能会变得受欢迎,成为今年万圣节主题巧克力的替代品。对于品牌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创新机会,不仅可以借此提供令人愉悦、价格实惠的美味甜点,为该行业带来增长,还可以延续万圣节的魅力。我们还发现,一些为迎合不断变化的喜好而推出的其他巧克力替代产品也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加拿大、墨西哥和英国等几个主要市场,糖锭、口香糖、软糖和口嚼糖产品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季节性巧克力,因为这些可以让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就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除了西方国家,万圣节的声势在其他国家也越发浩大,在中国、印度、巴西、波兰和菲律宾等市场,万圣节庆祝活动正在萌芽,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中,而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因此,对于这些市场而言,巧克力和糖果点心并不一定是主角,万圣节+传统食品混搭会更为常见,万圣节的对于消费市场会有着更广泛的影响力。
万圣之夜不化个搞怪妆容出去耍怎么能行?美妆护肤行业自然也不会放过万圣节的商机。
欧睿国际美妆与个人护理行业研究负责人Kayla Villena在美妆护肤行业,彩妆系列一直不断地从流行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新,这一趋势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参与度,抖音(以及海外版 Tiktok)和 Instagram 上经常出现化妆挑战的热门话题,而且还给了品牌机会,利用人们喜爱的角色和特殊场合带来怀旧感和兴奋感。今年,我们看到从受经典童话启发创作的电影《魔法坏女巫》(Wicked)到经典万圣节电影 《阴间大法师2》(Beetlejuice),彩妆品牌从各种热门角色汲取灵感,并邀请消费者共创,探索自己的创意一面。例如,ColourPop 推出了《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和《幽灵鬼屋》(Haunted Mansion)系列彩妆,NYX 则成功抓住《阴间大法师2》的热度,与电影同步上新。
秋季正是餐厅换菜单的大好时机。丰收之际,南瓜、蘑菇等各种时令食材纷纷上桌,这种新鲜的当季优惠历来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再加上与万圣节的联系,南瓜等食品会成为万圣节前后饭店的顶流。
欧睿国际客户洞察研究经理Stephen Dutton快餐连锁店正在利用时令食材,推出更戳消费者兴奋点的产品,并利用客户忠诚度会员计划提供独家促销。也就是说,有些促销活动只针对 APP 用户或会员。这有助于提高 APP 的流量,从而提升和品牌的长期互动。利用好移动 APP 和客户忠诚度会员计划,品牌可以加深与顾客的联系。随着消费者越发习惯用各类技术手段获得便利,人们也期待餐厅将这些工具整合到营销战略中。这样不仅可以建立持久的品牌忠诚度,还能在万圣节等旺季之后拉动客流量。鉴于如今快餐品牌在价格上的激烈竞争,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是餐厅创新的大好时机,提供的产品不仅能吸引顾客,还能鼓励他们探索新口味和新体验。除了帮助快餐连锁店提高顾客参与度外,这也吸引了那些想省钱的美食爱好者,因为把钱花在这些限量版美食上会让人感觉比常规产品更值,还非常适合配上各类社交媒体文案进行打卡,比如“终于到了南瓜拿铁飘香的季节”。
更多内容,可戳我们的报告Voice of the Industry: Consumer Insights《行业之声:消费者洞察》
更多全球零食趋势,可观看欧睿国际专家的视频解读:
来自欧睿芝加哥办公室,负责欧睿国际全球零食行业的研究分析,为业内客户提供消费者洞察、全球趋势、行业表现和前景等专业咨询研究。
如需购买或了解全球各国不同行业数据及品牌竞争格局,请点击以下链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数据咨询服务
或通过邮件联系:info-china@euromonitor.com
本文所含信息归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欧睿国际所有,任何对外引用需事先获得欧睿的书面许可,包括但不限于:上市招股书,品牌的市场地位声明、新闻稿、社交媒体帖子及文章等。未经授权及错误使用数据的相关方应对由此产生的问题负全部责任。
文中所含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或服务。如需业务咨询服务或引用数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